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9884
一块水果糖的启示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12期
     做一个永远的赞扬者,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你真诚的赞语,这赞语定会像春雨、似春风,催发颗颗希望的种子。

    那是一块普通得连包装纸都没有的水果糖,却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师。

    1962年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入小学的第一年。那时,举国饥肠辘辘,更何况我一个农村的孩子。至于儿童食品之类那是天方夜谭,简直想都不敢想。突然有一天,班上一位同学送我一块水果糖,说是他们家一位在城里当大官的亲戚捎回来的,她分到了两块,送我一块。当我捧着这块水果糖时,真想一下塞进口中以解馋瘾,可我还是用儿童少有的克制力在咽下几次垂涎之后,终于用一页最干净的纸小心地包了起来,准备留给双目失明的奶奶。当奶奶得知手中确为罕见之物后,高兴得一边小心翼翼地重新包好,一边不停地念叨着:“我有个孝顺孙女,我孙女孝顺。”听着奶奶的赞扬,心里确实很甜,可口中的唾液总也止不住。此后,奶奶逢人便夸我孝顺、懂事。直到有一天,那块水果糖周身的沙糖粒融化了,奶奶才打开纸包,用牙咬了一截,另一截给了我,当又一次面对挑逗得我满口垂涎的水果糖时,我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为的就是想继续得到那句赞扬。再此后,我成了家喻户晓的孝顺孩子,赞扬伴随着我一天天长大。尽管以后的日子没人再送我水果糖,可水果糖得到的赞扬仍激励着我继续做个好孩子、孝顺孩子。于是,这孝顺变成了吃饭时和妈妈抢着吃粗粮,细粮给奶奶;放学回家,先上山挖一筐野菜,把水缸挑满,再完成作业。继而,赞扬又激励着我捧回了一张又一张三好学生奖状,直到大学毕业。

    在为人师的第一天,我面对着五十余双眼睛,有深沉的也有俏皮的,有求知的也有贪玩的,有信任的也有抵触的。学生用目光向我敞开了多样的心灵之窗:

    “我不愿意多说话,同学们也不想和我交朋友,老师,您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我上课违反纪律,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因为老师偏爱好学生。”

    “同学们笑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老师,您也这样看我吗?”

    我用微笑告诉他们:老师读懂了你们的内心世界,老师爱你们。我用赞扬接受他们:你们的喜、怒、哀、乐老师也有过,你们都很优秀。

    赞扬,撩拨着我和学生的情感,我们在心灵世界热烈地拥抱。面对着不同的眼神,我一一给予了赞扬。在得到赞扬之后,五十余双眼睛更大、更亮、更透彻了。第一堂课学生喜欢上了老师,是赞扬的结果;第一个学年我与学生交上了好朋友,还是赞扬的结果。现在为人师已近第三个十年,我继续使用赞扬的育人方法,我觉得赞扬永远比批评有魅力。因为:

    赞扬可以挖掘长处。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有长处,这种长处有时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要想使这种潜在的可能性变成发展的必然性,就需要赞扬去挖掘。若不是当年奶奶的赞扬,我的长处或许仍是潜在的可能性。

    赞扬可以克服短处。古人云:“道人之长,越道越长;指人之短,越指越短。”教育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而学生可以在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克服甚至避免自己的短处。正如当年我也曾想过独享水果糖,是奶奶的赞扬克制了我的馋劲,并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形成了自觉、自尊、自信、自强的自我意识。

    赞扬可以激发创新。陶行知先生曾告诫过我们:“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不断创新,就要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甚至是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予以肯定和赞扬,以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学生便会在赞扬的激励下促进特长的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如果我没有及早使用赞扬的育人方法,我真不敢保证,我是否也会给学生冷眼、讥笑学生。

    赞扬可以迁移发展。心理学表明:某种情境中形成的知识、技能、态度、习惯能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而老师对学生的赞扬恰恰是学生形成知识、技能、品质、习惯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不仅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持续发展,还能迁移到更广泛的领域中,使学生的主动性尽情发挥,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不正是为人师者所追求的目标吗?

    这就是一块水果糖的启示。 (龙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