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199843
跨越代沟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1期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代沟的含义及理解代沟产生的原因。

    2.增进与父母的沟通,提高与父母相处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由小品导入新课

    请出四位同学表演小品,演绎母女冲突。通过观看小品,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气氛中,理解代沟的含义。

    (一)小品表演

    (前台一角,一张桌子,女儿在写作业,妈妈在干家务,电话铃响,妈妈抢先接电话。)

    妈妈:喂,你找谁?

    肖寒(男):(在另一角打电话)我找李菲。

    妈妈:你是谁,叫什么名字?

    肖寒:我是李菲的同学,叫肖寒。

    妈妈:没事总打什么电话!(妈妈自语后一脸不高兴,极不情愿地向女儿喊)菲菲,电话。快点,别影响学习啊!(女儿去接电话,妈妈走到女儿的桌前翻看日记)

    肖寒:昨天晚上的演唱会你看了吗?

    李菲:看了,看了。你看那歌词写的,想你想成了心事,等你等成了坚持。

    妈妈: (愤愤自语)听听,他们打电话都说些什么,再看看她的日记。(读日记)好久没有你的信,好久没人和我谈心,怀念你柔情似水的眼睛,是我天空中美丽的星星。(厉声高喊)菲菲,快过来!

    李菲:好了好了,就谈到这儿吧。(忙放下电话,发现妈妈正在翻看自己的日记,非常生气,高声喊)妈!你怎么翻我的日记啊!

    妈妈:你看你写的,我都不好意思读。

    菲菲:妈,你怎么这么卑鄙。

    妈妈:我卑鄙?我这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吗?我这是给你定期检查思想。

    菲菲:检查思想?你看,这是歌词!

    妈妈:这——(一时无语,表情尴尬)

    旁白:进入高二,离升学就业还有一段时间,本想缓解—下高一时的紧张与躁动,可家长总是在我们刚刚平静下来的湖水中投进小石头,掀起阵阵波澜。

    (:二)引出代沟的含义

    小品演完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个小品所反映出来的两代人之间存在哪些冲突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两代人之间存在的某些心理距离或隔阂,就是我们所说的“代沟”。

    二、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发泄不满。这时候,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排解这些消极的情绪,进而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最后教师作总结,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代沟”的产生源于两代人之间价值观的不同

    一只公鸡发现土里埋着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它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就把珍珠刨出来,费力地想把它咽下去。但当公鸡发现这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并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时,它马上就把珍珠吐了出来。这时珍珠对公鸡说:“我是一颗珍贵的珍珠,一个人想要找到一颗珍珠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难啊!而你怎么这么轻易就把我丢弃了呢?”公鸡说:“有什么了不起啊,如果谁给我一颗谷物,我马上就拿你去交换。”

    你的价值观总是和你父母的价值观相左,父母视为“珍珠”的东西,你却常常不屑一顾,而你认为至关重要的“谷物”,你父母又不在意。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样,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不认为那些是最好的,这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冲突,是代沟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冲突产生又源于自己的成

    长和父母对自己管教方式的不变

    你的成长,你的变化,这是冲突产生的首要原因。你生理上的成长会本能地赋予你心理上的反抗,这样的反抗本能地促使你“独立和成熟”,促使你和你的父母“分离”。心理学家称人生的这个时期为“心理断乳期”。而父母很难转换角色,他们总是站在你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更多地从你将来的前途考虑问题并要求你。他们生怕自己没能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而耽误了你的前程。

    这儿有一篇很精彩的文章,或许更能体现你的变化。(让学生看幻灯片)

    4岁:我爸爸无所不能。

    5岁:我爸爸无所不知。

    6岁:我爸爸比你爸爸聪明。

    8岁:我爸爸并不是无所不知的。

    10岁:我爸爸长大的那个年代跟现在非常不一样。

    12岁:哦,好吧! 自然地,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他太老了,所以记不得他的童年。

    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一个老古板。

    21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药可救。

    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他实在应该知道。

    30岁:也许我该问问老爸是怎么想的?毕竟他经验丰富。

    40岁:我想知道爸爸是怎样处理这种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50岁:如果爸爸还能在这儿让我和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不过的事情。我本来可以向他学到更多的东西。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六七岁前,父母在我们心目中是权威,我们绝对服从父母的管教。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我们看到父母的不足,和父母的想法出现偏差,到了青春期,这种偏差最大。二十五六岁以后,开始客观地认识父母。

    三、提高沟通能力,跨越代沟

    沟是填不平的,可我们呢?可以跳,可以跨啊!“代沟”不影响两代人的相互接纳。

    (一)增强沟通

    我们试比较下面两则对话。(先后找出两组同学,每组两位同学来表演以下两个情景小品)

    情景一

    母: “你野到哪里去了?都过了10点半了,你说好9点之前一定回来,你这个人根本就无法让人信任!”

    子: “噢,我刚跨进家门,你也不管我浑身湿透了,也不给我解释的机会,有你这样做母亲的吗?”

    母:“你竟然这样跟我说话?你从来只知道关心自己,从不关心别人的感觉。我为了什么?还不都是为了你?而你,却自私得要命!”

    子:“你才自私呢,不分青红皂白开口就骂,你才是只考虑自己的感觉,从不为我着想!”

    母:“好了,好了,你不要再说了。我规定你以后晚上不准和同学出去,任何时候都不行!”

    情景二

    母:“你野到哪里去了?都过了10点半了,你说好9点之前一定回来,你这个人根本就无法让人信任!”

    子:“能让我有个解释的机会吗?”

    母:“你会有什么理由,说来听听。”

    子: “今天真是很糟糕,汽车抛锚,我们必须走到下一站等车。可是这条路线的车特别少。我想打电话回来,附近的公用电话又坏了。我急得不得了,可一点办法也没有。我真抱歉让你这样担心。对不起,妈妈。”

    母:“好了,好了,快去擦洗干净,吃点东西吧。”

    让学生比较两则对话,谈谈如何才能进行双赢的沟通。然后,教师总结出表达的三大法宝:

    1.少用命令式口气,多用商量的口气。例如,“能不能……”“这样做可以吗”等。

    2.及时体察父母的心情,多作解释,争取得到父母的理解。

    3.说出自己的心情、感受,试着与父母进行情感沟通。例如,“我很难受”,“我感到好高兴”等。 (二)增进了解

    你了解你的父母吗?(进行学生问卷调查

    你妈妈的生日 你爸爸最喜欢吃的菜

    你妈妈最喜欢的衣服 你爸爸最擅长的运动

    你妈妈最难忘的事情 你爸爸工作上最大的烦恼

    你妈妈有几个好朋友 你爸爸去单位要换几次车

    你爸你妈是如何认识的 你爸你妈的结婚纪念日

    你爸你妈曾经的梦想 你爸你妈喜欢的电影

    你爸你妈爱唱的歌 你爸你妈最大的遗憾

    你能正确回答出来的有多少?如果你都回答出来了,你平时一定和父母沟通得很好,很关心他们。如果你回答不出几道题就说明有点问题啦!其实,父母与我们一样需要别人的关心,那么,就大大方方地拿着问卷去“采访”一下老爸老妈,相信他们一定会十分乐意的。

    四、小结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就成了父母割舍不掉的牵挂,父母是我们最早、最亲近的朋友。那么,我们与这两位特殊朋友之间又有什么鸿沟不可愈越的呢?我们要积极地与父母交流、沟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想还可以做哪些努力去跨越代沟,使两代人更好地相互接纳。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高中)

    编辑/何 妍 (王文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