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到学生的背后
每当学生读书的时候,我总习惯绕到他们身后,轻轻低头倾听他们朗读。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流利,读得是否准确,感情是否充分,以便对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我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么做,似乎只是一种习惯。但那一篇日记,却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我这样做的巨大作用。
那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学生,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第二节课
是阅读课。我正在读书,突然感觉到老师离我近了,尽管我没有转身看,但我知道他正站在我身后听我读书呢!老师站在我身后,我感到好温暖、好高兴。同时,我又有点紧张,万一没读好怎么办?我打起精神,坐直身子,大声朗读,我要读得最好,最有感情,让老师知道我的进步……”
这篇日记深深震撼了我,我的平平常常的一个举动,竟在学生的心中起到那么重要的作用!细细回想起来,的确如此:每当我低头倾听时,学生们总显得格外精神,声音格外响亮,读得也格外认真。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我当天晚上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们以《当老师站在我的身后》为题写一段话。第二天批改作业时,我发现班上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写到了当我站在他们背后听他们读书或回答问题时的情景,他们的感受和那位写日记的学生惊人的相似。当老师站在他们身后时,他们会感到很温暖,很舒畅,同时又受到了激励:“老师站在我身后,我能感受到他的气息,那气息就像爸爸一样,那么温柔,那么慈爱……”
读了这些从心中流出的文字,我好感动,感动学生给了我那么高的评价,感动学生启迪了我教育的方式方法,让我真正体会到情感教育的巨大作用。
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教师应当从学生前面的讲台走下来,站到学生背后去。”当然,这句话里的背后不仅仅指学生的身后,我也不多加评论,但它无疑能给人以启迪:有些细微的事情,也许教师并未在意,而它在学生心目中并不细微,往往能够在学生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成为其前进的动力。
让我们多站到学生的背后,去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吧,正如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这种饱含着情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每一位学生都是有价值的,都会对他们产生令人欣喜的力量。
(选自《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 11月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师范附属小学)
编辑/子 洪 (郑 霖)
那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学生,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第二节课
是阅读课。我正在读书,突然感觉到老师离我近了,尽管我没有转身看,但我知道他正站在我身后听我读书呢!老师站在我身后,我感到好温暖、好高兴。同时,我又有点紧张,万一没读好怎么办?我打起精神,坐直身子,大声朗读,我要读得最好,最有感情,让老师知道我的进步……”
这篇日记深深震撼了我,我的平平常常的一个举动,竟在学生的心中起到那么重要的作用!细细回想起来,的确如此:每当我低头倾听时,学生们总显得格外精神,声音格外响亮,读得也格外认真。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我当天晚上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们以《当老师站在我的身后》为题写一段话。第二天批改作业时,我发现班上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写到了当我站在他们背后听他们读书或回答问题时的情景,他们的感受和那位写日记的学生惊人的相似。当老师站在他们身后时,他们会感到很温暖,很舒畅,同时又受到了激励:“老师站在我身后,我能感受到他的气息,那气息就像爸爸一样,那么温柔,那么慈爱……”
读了这些从心中流出的文字,我好感动,感动学生给了我那么高的评价,感动学生启迪了我教育的方式方法,让我真正体会到情感教育的巨大作用。
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教师应当从学生前面的讲台走下来,站到学生背后去。”当然,这句话里的背后不仅仅指学生的身后,我也不多加评论,但它无疑能给人以启迪:有些细微的事情,也许教师并未在意,而它在学生心目中并不细微,往往能够在学生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成为其前进的动力。
让我们多站到学生的背后,去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吧,正如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这种饱含着情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每一位学生都是有价值的,都会对他们产生令人欣喜的力量。
(选自《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 11月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师范附属小学)
编辑/子 洪 (郑 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