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199797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3期
     生物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得并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使学生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的过程,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深挖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通过展示学科的美来优化学生心理环境等方面,我们作了以下尝试:

    一、结合生物学知识进行正确的生活观教育

    生物教学内容丰富,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生物学知识,而且在许多教学内容中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可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的目的。如在学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使学生在了解血型、血量与输血知识的同时,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学生易于观察、易于掌握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香烟烟雾中的有毒物质对生物的危害,我们设计了图A、图B所示的装置:图A玻璃管上端插入香烟,其下端插入水蚤培养液中,玻璃瓶上通过软木塞连接抽滤器;图B玻璃管上端没有香烟,与大气相通,其下端插入水蚤培养液中,玻璃瓶上通过软木塞连接抽滤器。然后点燃香烟,同时开动抽滤器抽气5分钟,观察并记录两装置中水蚤的活动情况。重复几次以上过程,图A装置中点燃香烟抽气5分钟后,水蚤的活动减慢,随着进一步抽气,它们的活动越来越慢,有些甚至开始死亡;而图B装置中水蚤的活动情况一直很活跃。实践证明,香烟烟雾中含有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对水蚤的生命造成了危害。通过这一实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吸烟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从而树立起良好的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结合生理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是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成功的教师不仅要自己会教,更要努力使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生物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从心理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青春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代”,而学习是一种紧张的脑力劳动,学习时间过长会使大脑疲劳、功能降低、学习效率不高。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善于用脑。注意劳逸结合,动静交替,还要交换脑力活动的内容。此外,要在课后及时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条件反射。 (2)勤于用脑。注意遇事多想多问,先想后问,这样才能使神经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使人的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深刻。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把学习、工作、体育运动、休息和睡眠等的时间作合理的安排。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就容易形成以时间为信号的条件反射,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对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神经系统的保护以及整个身心的健康都很有益处。

    三、找准心理知识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受社会信息的网络化、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和社会传统道德意识淡漠化的影响,初中生不仅性生理、性心理发育提前,而且性价值取向模糊,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作为生物教师,通过适时、适度和适当的青春期性教育,才能使学生掌握心理发展的规律,懂得心理自我调节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和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组织学生学习《生物》教材中的生殖和发育及《青春期教育》一书。通过课堂上的正面启发学习,使全体学生了解两性身心差异,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与其他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和模型等直观教具,通过谈话法进行教学,从而打破性问题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色彩,消除害羞心理。接着组织每班男女生共同观看《中小学性教育知识》电教片,内容包括什么是性、我怎么来到这个世界、认识自己、成长的奥秘、为性别而骄傲、你并没有错、如何面对异性、自我保护与性疾病、战胜性冲动等。该片图文并茂,真人实体,生动形象,适合学生直接观看。既解决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解决了教师不知如何教,家长不知怎样讲的尴尬。最后分期向学生下发如下自学材料:(1)青春期发育;(2)月经期卫生;(3)痛经;(4)遗精及其卫生;(5)早恋;(6)青春期异性交往的行为规范;(7)男性乳房问题;(8)手淫;(9)艾滋病等。让学生通过自学形成正确的性心理状态。通过以上过程的教学,把正确的性知识传播给学生,破除了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了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四、搞好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生物实验活动中蕴藏着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是能够有效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重要渠道,是科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极好机会。我们有意识地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渗透进去,和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让胆小的学生多参与动手,训练胆量;为自卑、抑郁的学生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以助其树立自信心等。通过实验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胆识、自我规范习惯,又能提高实验活动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学习的兴趣。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而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灵,重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教学中,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吴 超 宿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