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艺术与艺术的批评
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小时候曾是个令人感到头痛的“坏孩子”。一天,他正和伙伴们玩耍,忽然发现校长那只心爱的小狗正摇着毛茸茸的尾巴走过来。麦克劳德当时产生一个可怕的想法——杀了这只狗,看看动物的内脏是什么样子。于是他便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把小狗给杀了。校长得知后非常气愤,但处理方法却令人耳目一新:罚小麦克劳德画一张动物的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图,小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便认真地画好了图交给了校长。校长见图形画得认真仔细,便免去了对他的处分。杀狗的事就这样过去了,而小麦克劳德在画图的过程中通过对狗的骨骼、内脏的仔细观察,对科学产生了极大兴趣,从此发奋学习成为了一名解剖学家。
不能说“杀狗事件”造就出了世界著名的解剖学家,但至少校长独特的教育方式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批评要讲究艺术。
体验内疚,促其幡然悔悟
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谴责。为了达到批评的力度,批评者往往要促使受批评者因过失产生自责,以找到补过办法。在杀狗事件中,校长并未进行狂风暴雨般的责骂,而是罚麦克劳德画动物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在此过程中让其内心感到内疚,认识到错误。我们的教师在运用批评时,也要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产生内疚感,形成自我谴责的意识,并去积极地体验这种感觉,产生改正错误的愿望。
宽慰体谅,熨平心灵皱折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教师见学生犯错误就批得对方狗血淋头,熟不知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责骂更有力量。校长对麦克劳德的捣蛋行为感到十分气愤,但是他认识到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他宽容地对小麦克劳德进行学习性惩罚,给他留下了自省的余地。我们的教师也应在真诚的批评中留给学生“爬起来”的自信和勇气,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而应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去批评。而要把握这一点,需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多摆事实,少加评论,不轻易使用结论性语言。教师在批评前应分清是非,了解学生产生过失的原因,找出促使其醒悟的关键。在不挫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让他放下思想包袱,自觉改正错误,井水保向上的愿望。
第二,要指明方向,让其将功补过。这是由批评的目的所决定的。校长批评麦克劳德,并不只停留在指出杀狗是一个错误的行为,而是根据他对动物内脏好奇的特点,让他对狗的骨骼、内脏进行仔细观察,从而引发了他对科学的极大兴趣。第斯多惠说过:“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批评如只停留在使学生认识到错误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辅之以积极的诱导,开发学生某一方面酌潜能,唤起他对美好东西的向往与追求。
第三,因人施教,唤起群体共鸣
在整个杀狗事件中,校长并没有过多责备,而是针对麦克劳德对科学的兴趣进行了引导教育,产生了令人欣慰的效果。批评作为一门艺术,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批评者说些什么(批评的内容),而是取决于批评者怎么说(批评的形式),和在什么场合说(批评的时机)。因此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对症下药,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批评。
有的学生性格倔强,受到批评时,会采取顶牛态度。如果教师实行威胁的“高压政策”必会造成师生情感上的对立。有的学生比较“世故”,教师的批评刚一出口,便一味称“是”,而背后又是另一套。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结合实践进行“跟踪会诊”。有的学生知错不改,对批评抱有抵触情绪,教师在批评时应采用“冷处理”方法,先消除心理成见,莫打“遭遇战”。有的学生的问题属个人问题,不宜公开,这时教师宜采取个别批评的方式,一是为保护学生自尊心,二是以免个人问题演变为普遍问题。有的学生的错误属于普遍性问题,对此教师的批评应扩大影响,以引起全体学生的警觉。 (夏祖瑞)
不能说“杀狗事件”造就出了世界著名的解剖学家,但至少校长独特的教育方式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批评要讲究艺术。
体验内疚,促其幡然悔悟
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谴责。为了达到批评的力度,批评者往往要促使受批评者因过失产生自责,以找到补过办法。在杀狗事件中,校长并未进行狂风暴雨般的责骂,而是罚麦克劳德画动物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在此过程中让其内心感到内疚,认识到错误。我们的教师在运用批评时,也要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产生内疚感,形成自我谴责的意识,并去积极地体验这种感觉,产生改正错误的愿望。
宽慰体谅,熨平心灵皱折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教师见学生犯错误就批得对方狗血淋头,熟不知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责骂更有力量。校长对麦克劳德的捣蛋行为感到十分气愤,但是他认识到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他宽容地对小麦克劳德进行学习性惩罚,给他留下了自省的余地。我们的教师也应在真诚的批评中留给学生“爬起来”的自信和勇气,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而应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去批评。而要把握这一点,需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多摆事实,少加评论,不轻易使用结论性语言。教师在批评前应分清是非,了解学生产生过失的原因,找出促使其醒悟的关键。在不挫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让他放下思想包袱,自觉改正错误,井水保向上的愿望。
第二,要指明方向,让其将功补过。这是由批评的目的所决定的。校长批评麦克劳德,并不只停留在指出杀狗是一个错误的行为,而是根据他对动物内脏好奇的特点,让他对狗的骨骼、内脏进行仔细观察,从而引发了他对科学的极大兴趣。第斯多惠说过:“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批评如只停留在使学生认识到错误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辅之以积极的诱导,开发学生某一方面酌潜能,唤起他对美好东西的向往与追求。
第三,因人施教,唤起群体共鸣
在整个杀狗事件中,校长并没有过多责备,而是针对麦克劳德对科学的兴趣进行了引导教育,产生了令人欣慰的效果。批评作为一门艺术,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批评者说些什么(批评的内容),而是取决于批评者怎么说(批评的形式),和在什么场合说(批评的时机)。因此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对症下药,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批评。
有的学生性格倔强,受到批评时,会采取顶牛态度。如果教师实行威胁的“高压政策”必会造成师生情感上的对立。有的学生比较“世故”,教师的批评刚一出口,便一味称“是”,而背后又是另一套。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结合实践进行“跟踪会诊”。有的学生知错不改,对批评抱有抵触情绪,教师在批评时应采用“冷处理”方法,先消除心理成见,莫打“遭遇战”。有的学生的问题属个人问题,不宜公开,这时教师宜采取个别批评的方式,一是为保护学生自尊心,二是以免个人问题演变为普遍问题。有的学生的错误属于普遍性问题,对此教师的批评应扩大影响,以引起全体学生的警觉。 (夏祖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