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和种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理念与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心理有重要影响,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善于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用扬长的方式培加自信
阿德勒讲:“在教育中引起最大困难的,并不是儿童本身的各种限制,而是他认为他具有的各种限制。假使一个儿童知道他的智商很低,他可能变得希望全无,相信成功已与他无缘。”有的教师抱怨自己班里没有好学生,是因为他们把学习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其实,好学生到处都有,关键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教师要想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关键是要具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的理念,只有如此,教师才能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才能发现他们的个性差异,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们,正确地评价他们。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有个性上的差异。从这一角度出发,你就能从内心喜欢学生,体贴学生,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时你的眼里就都是好学生。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强项,会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教育实践中,我尽量坚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的理念,发现并表扬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特长。在学生会上、家长会上大力地表扬,使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都能听到老师对自己、对自己孩子的表扬,感受到自己、自己的孩子是大有前途的,开完家长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欢喜,同时也感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样既扼制一些学生盲目自大情绪的滋生,也明确了各自努力的方向。从而使每个学生对自己都充满自信,充满上进心。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加以引导
当学生犯了错误,找学生谈话时,应当允许学生说话,先倾听,听听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由此分析:是动机问题,还是思考不全面?抑或是理念不同造成的?是学生错了,还是我错了?抑或是各自都有一定的道理?然后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
中学生因考虑问题不周全,常常会说错话,办错事。学生的许多行为都是出于想独立、想与成人平等的愿望,有时是好心办错事。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训斥,只能让学生惧怕,形成师生的对抗、积怨。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没有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反而会使学生的错误愈犯愈多。教师只有充分地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静下心来听你的劝导,才能把握学生犯错误的真正动因。
观念的碰撞造成对错误的认识有距离。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家长作风,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教师毕恭毕敬。而现代师生关系则是平等的,学生在教师面前可以无拘无束,在任何问题面前,可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向往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我们教师还没有完全接受这种关系,于是就出现了对学生评价上的差误。如有些学生对某位教师从内心里喜欢,便对老师的称谓和说话都很随意,对年轻的教师,他们称之为“某某哥”,对年龄大的他们尊称为“老孙”或“老李”,行走时将手很自然地搭在老师的肩上,以表示彼此的亲密无间。而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做法视之为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甚至将其打入坏学生之列。这无疑是对学生的真挚感情的严重伤害,结果导致原本非常密切的师生关系变为一对仇敌。如果师生之间能进行平等对话,问一问他为什么这样称呼,就不至于出现不该有的误会和伤害。
每个人都有缺点用淡化缺点的方式释放心理压力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存在一些缺点、不足。由于教育方法不当、环境影响等原因,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缺点,有些学生的缺点还很严重。教师应当尽量淡化学生的缺点,不让他们感觉自己在老师心中是一个品质恶劣的学生。
有一年文理分班时,有一名全校公认的“刺儿头”:打架、抽烟、喝酒、上课说话、考试抄袭等毛病很多,往哪个班分,班主任都摇头,后来年级组长把他塞到了我班。在他没进班之前,我向同学们了解他的优点,发现他集体荣誉感强(从篮球比赛中看出),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是爱打架的原因之一)等;然后又了解他的家庭情况:母亲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出国了,是父亲一手把他带大的。第一次找他谈话,我首先谈他的优点,当时他打断我的话说:“老师,你没搞错吧,我可是出了名的坏学生!”我说:“我不这样认为,你只不过是从小妈妈不在身边,没有养成好习惯而已。你身上的某些优点有些人是没有的,而且是做人必须具备的。”听完我的话,他两眼含泪说“谢谢老师!”,并且说“老师你说吧,你要求我怎么做,我一定听你的”。后来我又向他父亲谈了他的优点和对他的期望。我请他父亲来校,他很不理解, 当他父亲与他交谈以后,他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很看重我,为了我能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老师牺牲了休息时间!他原本是一个讲义气的学生,我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向我表示“不论克服多大的困难,我一定考上大学。”后来他真的考上了大学。
每个人都注重感情用情感的方式培养感情
这一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过分的娇宠,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他们只想让别人理解自己,却不想去理解别人;只想让别人关心自己,却不想去关心别人。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尊敬,不爱戴,没有深厚的感情,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
每个学生都十分注重感情,只要给学生机会,学生一般都会表现出浓烈的感情。如开展“今天我当家”实践活动。在学生中提倡,逢年过节“向父母敬一杯酒,向父母道一声谢”的活动。在同学之间,提倡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的活动。在师生之间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活动。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感动,进而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充满爱心,善解人意。
如高三复习时,化学老师的腰扭伤了,上不了楼,就在一层找了一间教室坚持上课,同学们非常感动,几个班委利用周六跑了好几家药店,为老师选买最好的药。当把药送给老师时,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如物理老师的咽喉长了一个瘤,需要手术,但正赶上物理要会考,为了学生,老师推迟了手术的时间,他对学生说:“等你们进入考场时,我再上手术台。”学生们为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天天为老师倒水,并以刻苦学习回报老师。成人宣誓会上,当同学们谈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无不谈及父母、教师对他们的种种付出,都发誓自己的事自己一定主动做好,不让父母再为自己操心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老师,报效祖国。
每个人都有潜能用激励方工激发学生的潜能
阿德勒讲:“孩子愈受到命令、告诫、批评,他们愈觉得彷徨不知所从。我们愈推他向前,他会愈往后退缩。除非我们能够鼓励他,否则想帮他的努力都会徒劳无功,甚至更伤害到他。” 由衷地欣赏学生,赞扬学生,激励学生,会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释放其最大潜能。
有时,学生想成为众人注意的中心,如不能如愿,他们便会恶作剧,扰乱班上秩序,让人人为之侧目。他宁可受痛打,也不愿被忽视。这说明,学生需要别人对他注意。教师首先要欣赏学生,然后再称赞学生、激励学生,就能够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有老师曾经问我: “文科班你是怎么带的?我教了这么多届文科班从来没有这么好的,简直不是一个层次。”其实我并没有什么高招,就是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
刚接手文科班时,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和家长,都担心遭受老师和同学的冷眼。不久,他们都由担心转变为欢心。家长和学生知道了我评价学生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是从各个方面尽量发现、欣赏学生的优点、特长。在文体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同学,我都在班会和家长会上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极欣赏的口吻进行表扬,并且说“他们的拼搏精神,使我深受震撼,这种震撼使我坚信:我们这届文科班一定是我校有史以来最棒的!只要他们现在肯努力,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就能根据他们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寻找到自己能够发光发热的星座。”
欣赏学生,称赞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就会加倍地努力学习。沃伦·本尼斯曾经说过“只要教师对学生们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智力商数提高二十五分”。陶行知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如果我们一味地严格苛求学生,不能以宽容的襟怀对待学生,欣赏学生,那么即使你的门下有瓦特、牛顿、爱迪生,这些人也会丧失在你的教鞭下,你的冷眼中,你的讥笑里。教师可以成为伯乐,也可能会扼杀人才。关键看你是否善于赏识学生,激励学生。
每个人都要恋爱用适当的方式保护学生的隐私
中学生谈恋爱到底是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中学生的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性生理发育必然导致性心理的产生,所以,中学生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感情不是你让他割舍他就能割舍的。我们不能因为怕影响学生的学习,为了制止早恋,就对恋爱大加贬抑,不要把原本美好的情感视为无耻,扭曲人性。强行制止,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对有恋爱现象的学生不要歧视。可以告诉他们,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恋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也要告诉他们,学校规定不允许早恋,是因为你们还不成熟,考虑问题还不全面,还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生活,怕你们在感情上造成伤害;你们还没有掌握妥善处理各种事情的方法,怕因谈恋爱影响你们的学习,耽误你们的前途。要相信学生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要淡化恋爱现象。对恋爱行为要采取淡化的态度,有时需要视而不见。不要给恋爱“加温”。如果采取强烈反对的态度,就等于把两人往一起推,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等于给他们“加温”。不要因为学生恋爱,就不让担任班干部。如有两个学生表现很好,我让他们担任正副班长。后来,他们两人谈恋爱,我照样信任他们,他们没有因为恋爱影响学习和工作,相反,学习、工作都很好,受到师生的好评。
要适当保护学生的隐私。有一次学校召开新年联欢会,一个学生把女友带到了学校。当学校大门关上的时候,他对我说:“校门关上了, 出不去了。”我说:“你出不去,她可以出去呀。”“她上哪去呀?您就让他呆在这里吧,我们坐在角落里,校领导不会发现的。”面对他的恳求,我一想,如果让女孩子出去,他必定也得跟出去。于是我答应了他(我违反了学校的要求),他高兴地领着女友坐在了角落里。当我看见女孩将头靠在他肩上,我赶紧向他招手,他急忙走了过来,我笑着对他说:“注意点儿影响啊!”他挠挠头笑了。我所采取的这些方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有心里话愿意跟我说,把我当成知心朋友。师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工作,不仅会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 (李玉华 冯海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用扬长的方式培加自信
阿德勒讲:“在教育中引起最大困难的,并不是儿童本身的各种限制,而是他认为他具有的各种限制。假使一个儿童知道他的智商很低,他可能变得希望全无,相信成功已与他无缘。”有的教师抱怨自己班里没有好学生,是因为他们把学习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其实,好学生到处都有,关键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教师要想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关键是要具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的理念,只有如此,教师才能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才能发现他们的个性差异,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们,正确地评价他们。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有个性上的差异。从这一角度出发,你就能从内心喜欢学生,体贴学生,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时你的眼里就都是好学生。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强项,会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教育实践中,我尽量坚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的理念,发现并表扬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特长。在学生会上、家长会上大力地表扬,使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都能听到老师对自己、对自己孩子的表扬,感受到自己、自己的孩子是大有前途的,开完家长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欢喜,同时也感到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这样既扼制一些学生盲目自大情绪的滋生,也明确了各自努力的方向。从而使每个学生对自己都充满自信,充满上进心。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加以引导
当学生犯了错误,找学生谈话时,应当允许学生说话,先倾听,听听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由此分析:是动机问题,还是思考不全面?抑或是理念不同造成的?是学生错了,还是我错了?抑或是各自都有一定的道理?然后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
中学生因考虑问题不周全,常常会说错话,办错事。学生的许多行为都是出于想独立、想与成人平等的愿望,有时是好心办错事。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训斥,只能让学生惧怕,形成师生的对抗、积怨。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没有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反而会使学生的错误愈犯愈多。教师只有充分地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静下心来听你的劝导,才能把握学生犯错误的真正动因。
观念的碰撞造成对错误的认识有距离。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家长作风,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教师毕恭毕敬。而现代师生关系则是平等的,学生在教师面前可以无拘无束,在任何问题面前,可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向往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我们教师还没有完全接受这种关系,于是就出现了对学生评价上的差误。如有些学生对某位教师从内心里喜欢,便对老师的称谓和说话都很随意,对年轻的教师,他们称之为“某某哥”,对年龄大的他们尊称为“老孙”或“老李”,行走时将手很自然地搭在老师的肩上,以表示彼此的亲密无间。而教师对这些学生的做法视之为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甚至将其打入坏学生之列。这无疑是对学生的真挚感情的严重伤害,结果导致原本非常密切的师生关系变为一对仇敌。如果师生之间能进行平等对话,问一问他为什么这样称呼,就不至于出现不该有的误会和伤害。
每个人都有缺点用淡化缺点的方式释放心理压力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存在一些缺点、不足。由于教育方法不当、环境影响等原因,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缺点,有些学生的缺点还很严重。教师应当尽量淡化学生的缺点,不让他们感觉自己在老师心中是一个品质恶劣的学生。
有一年文理分班时,有一名全校公认的“刺儿头”:打架、抽烟、喝酒、上课说话、考试抄袭等毛病很多,往哪个班分,班主任都摇头,后来年级组长把他塞到了我班。在他没进班之前,我向同学们了解他的优点,发现他集体荣誉感强(从篮球比赛中看出),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是爱打架的原因之一)等;然后又了解他的家庭情况:母亲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出国了,是父亲一手把他带大的。第一次找他谈话,我首先谈他的优点,当时他打断我的话说:“老师,你没搞错吧,我可是出了名的坏学生!”我说:“我不这样认为,你只不过是从小妈妈不在身边,没有养成好习惯而已。你身上的某些优点有些人是没有的,而且是做人必须具备的。”听完我的话,他两眼含泪说“谢谢老师!”,并且说“老师你说吧,你要求我怎么做,我一定听你的”。后来我又向他父亲谈了他的优点和对他的期望。我请他父亲来校,他很不理解, 当他父亲与他交谈以后,他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很看重我,为了我能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老师牺牲了休息时间!他原本是一个讲义气的学生,我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向我表示“不论克服多大的困难,我一定考上大学。”后来他真的考上了大学。
每个人都注重感情用情感的方式培养感情
这一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过分的娇宠,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他们只想让别人理解自己,却不想去理解别人;只想让别人关心自己,却不想去关心别人。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尊敬,不爱戴,没有深厚的感情,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
每个学生都十分注重感情,只要给学生机会,学生一般都会表现出浓烈的感情。如开展“今天我当家”实践活动。在学生中提倡,逢年过节“向父母敬一杯酒,向父母道一声谢”的活动。在同学之间,提倡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的活动。在师生之间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活动。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理解,学会感动,进而做到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充满爱心,善解人意。
如高三复习时,化学老师的腰扭伤了,上不了楼,就在一层找了一间教室坚持上课,同学们非常感动,几个班委利用周六跑了好几家药店,为老师选买最好的药。当把药送给老师时,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如物理老师的咽喉长了一个瘤,需要手术,但正赶上物理要会考,为了学生,老师推迟了手术的时间,他对学生说:“等你们进入考场时,我再上手术台。”学生们为老师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天天为老师倒水,并以刻苦学习回报老师。成人宣誓会上,当同学们谈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无不谈及父母、教师对他们的种种付出,都发誓自己的事自己一定主动做好,不让父母再为自己操心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老师,报效祖国。
每个人都有潜能用激励方工激发学生的潜能
阿德勒讲:“孩子愈受到命令、告诫、批评,他们愈觉得彷徨不知所从。我们愈推他向前,他会愈往后退缩。除非我们能够鼓励他,否则想帮他的努力都会徒劳无功,甚至更伤害到他。” 由衷地欣赏学生,赞扬学生,激励学生,会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释放其最大潜能。
有时,学生想成为众人注意的中心,如不能如愿,他们便会恶作剧,扰乱班上秩序,让人人为之侧目。他宁可受痛打,也不愿被忽视。这说明,学生需要别人对他注意。教师首先要欣赏学生,然后再称赞学生、激励学生,就能够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有老师曾经问我: “文科班你是怎么带的?我教了这么多届文科班从来没有这么好的,简直不是一个层次。”其实我并没有什么高招,就是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
刚接手文科班时,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和家长,都担心遭受老师和同学的冷眼。不久,他们都由担心转变为欢心。家长和学生知道了我评价学生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是从各个方面尽量发现、欣赏学生的优点、特长。在文体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同学,我都在班会和家长会上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极欣赏的口吻进行表扬,并且说“他们的拼搏精神,使我深受震撼,这种震撼使我坚信:我们这届文科班一定是我校有史以来最棒的!只要他们现在肯努力,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就能根据他们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寻找到自己能够发光发热的星座。”
欣赏学生,称赞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就会加倍地努力学习。沃伦·本尼斯曾经说过“只要教师对学生们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智力商数提高二十五分”。陶行知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如果我们一味地严格苛求学生,不能以宽容的襟怀对待学生,欣赏学生,那么即使你的门下有瓦特、牛顿、爱迪生,这些人也会丧失在你的教鞭下,你的冷眼中,你的讥笑里。教师可以成为伯乐,也可能会扼杀人才。关键看你是否善于赏识学生,激励学生。
每个人都要恋爱用适当的方式保护学生的隐私
中学生谈恋爱到底是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中学生的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性生理发育必然导致性心理的产生,所以,中学生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感情不是你让他割舍他就能割舍的。我们不能因为怕影响学生的学习,为了制止早恋,就对恋爱大加贬抑,不要把原本美好的情感视为无耻,扭曲人性。强行制止,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对有恋爱现象的学生不要歧视。可以告诉他们,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恋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也要告诉他们,学校规定不允许早恋,是因为你们还不成熟,考虑问题还不全面,还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生活,怕你们在感情上造成伤害;你们还没有掌握妥善处理各种事情的方法,怕因谈恋爱影响你们的学习,耽误你们的前途。要相信学生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要淡化恋爱现象。对恋爱行为要采取淡化的态度,有时需要视而不见。不要给恋爱“加温”。如果采取强烈反对的态度,就等于把两人往一起推,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等于给他们“加温”。不要因为学生恋爱,就不让担任班干部。如有两个学生表现很好,我让他们担任正副班长。后来,他们两人谈恋爱,我照样信任他们,他们没有因为恋爱影响学习和工作,相反,学习、工作都很好,受到师生的好评。
要适当保护学生的隐私。有一次学校召开新年联欢会,一个学生把女友带到了学校。当学校大门关上的时候,他对我说:“校门关上了, 出不去了。”我说:“你出不去,她可以出去呀。”“她上哪去呀?您就让他呆在这里吧,我们坐在角落里,校领导不会发现的。”面对他的恳求,我一想,如果让女孩子出去,他必定也得跟出去。于是我答应了他(我违反了学校的要求),他高兴地领着女友坐在了角落里。当我看见女孩将头靠在他肩上,我赶紧向他招手,他急忙走了过来,我笑着对他说:“注意点儿影响啊!”他挠挠头笑了。我所采取的这些方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有心里话愿意跟我说,把我当成知心朋友。师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工作,不仅会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 (李玉华 冯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