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99657
个案的整理和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10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最主要的一条推广途径就是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心理辅导操作技术。但如何将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向班主任推广?如何在短期内对班主任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如何让班主任将所学理论很好应用于教育实践……这都是班主任培训中的难点。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我们发现,在班主任中开展个案的整理和应用研究,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

    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指在确定个案对象的基础上,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辅导方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力量,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连续辅导或回溯式个案研究的过程。它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它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纵向研究的一般特点

    是指针对某个个体的研究对象,了解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独特性,理解其问题发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挖掘当事人的内在潜力和积极力量,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二、它是一种辅导方式(个别辅导),具有个别辅导的一般特点

    1,心理辅导重视人的发展。

    心理辅导认定的对象是人而不是问题,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合理心理需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最终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2.心理辅导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心理辅导重视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重视对学生各方面信息的搜集,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前因和后果,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心理辅导有一套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独特方法。

    心理辅导是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形成和改变规律的科学。它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将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操作方法用于对人的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矫正。

    三、它是一种搜集方法(资料搜集)

    心理辅导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采用多种方式搜集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多数是最鲜活的、最直接的、最能反映学生心理问题产生根源的信息。如通过谈话、书信、日记、随笔等文字形式,通过各种心理测验的形式,通过对学生外在和内在成长环境的调查等,广泛搜集资料,分析判断,尽力做到客观、公正、真实、科学地反映问题。

    个案研究的特征

    一、独特性

    这是个案研究的一个首要特征。“独特性要素是个案研究的中心”。每一个个案都有其独特性,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也有其独特性,导致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有其独特性。从这方面讲,个案研究在心理辅导中有着重要作用。

    二、广泛性

    个案研究无论在资料搜集还是理论借鉴,或是适宜方法的采用上,都具有广泛性的特征。为了很好了解个案对象,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需要对个案对象进行诸如儿时的教养情况、小学、中学学习情况、交友情况,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性格特征、气质类型、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资料进行广泛搜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整理,最后作出分析。

    三、持续性

    持续性是个案研究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学生是成长发展的人,其问题的形成是自身内在素质和外界环境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个案辅导和整理不会在短期内见效,往往需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少则3个月,多则一、两年,有的甚至要延续到个案对象毕业离开学校。因此,个案的研究具有持续观察、持续辅导、持续跟踪研究等特点。

    四、经验性

    对个案进行整理研究总要产生一定的认识,得出一定的结论。对特定的个案来讲,认识可能是客观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由此引出的推论多是感性的、经验性的,有待进一步进行科学论证和深入研究。因为我们不可能从一个单一的个案中得出一般性的理论结论和正确的概括。

    个案研究的意义

    一、对个案对象来说,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发展

    个案对象被确定后,首先要对其进行全面“体验”,如了解其基本情况、主要问题、性格特征、气质类型,各种相关心理测查等。在此基础上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四方“会诊”,制定出辅导方案和教育对策。在辅导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反省了解自我,使其更好地得到全人发展和全面发展。

    二、对教育者来说,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对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独到性、可行性、实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但如何提升教育者的心理辅导水平?只有理论学习没有实践经验等于空中楼阁,仅有教育实践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样不能使教育研究上层次。现实中常见的问题是班主任拥有着多数鲜活的个案案例,但由于理论学习不够而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教育实践从理论上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在案例实践过程中,教育者通过边做边学,活学活用,激发了教育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实践的主动性和内在潜能,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三、对学校来说,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对于学校发展来讲,培养发展起一支爱学习、肯钻研、善总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树立个别典型,以点带面,以少数带动多数等层层滚动模式,让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实践的教师,逐步完成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从教书匠向专家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对于学校发展来讲,教师的发展是个纲,纲举目张。有了教师的发展会相应带动家长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最终带来的是学校的长足发展。

    个案辅导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个案辅导对象是第一步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全人发展,全面发展。由辅导目标决定了学校心理辅导是发展性心理辅导。因此,个案辅导对象应该包括以下几类学生:有性格缺陷的学生、有行为问题的学生、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有学业不良或厌学的学生、有青春期困惑的学生、受情绪困扰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利的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学生等。

    二、全面、客观、真实地搜集相关资料是基础

    主要通过日常观察法、直接谈话法、书面自述法、间接访谈法,积累与研究对象当前问题行为相关的各方面资料,是开展个案研究的基础。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基本情况表: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

    2.反映学生心理特征和水平的量化材料。主要有:

    ①性格特征(包括外向;中性、内向等)、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神经类型(强型、中型、弱型)、血型。

    ②学习适应性量表(AAT)。测量目前学生学习的适应状况。

    ③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FAT):测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哪些方面有待提高。

    ④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只对部分学生进行。测量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问题的种类、程度。

    3.背景资料。包括个人成长史、家长基本情况、家庭教养情况、学校背景、社会背景。

    4.学生日常学校生活观察记录。及时发现学生中需要帮助的发展性问题,个别;b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将其作为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长期检测指导。

    5.相关的学生动态心理材料。每月定期由学生写自我心理陈述。如“这就是我”、“我的烦恼”、“什么原因使我自卑”。及时获得反映学生真实内心活动、情感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心理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抱负志向;了解学生的苦恼、困惑,以及时与学生沟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6.心理咨询记录单数页。记录每次咨询时的各种谈话记录、心理教师的辅导建议、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等。

    三、聚焦问题、正确分析诊断是前提

    就像平常看中医需要号脉,看西医需要各种辅助仪器的检查,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病人的病因做出分析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同样道理,搞清楚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症状表现,是确定研究目标的主要依据。诸如:目前研究对象面临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表现的?问题已发展到哪种程度?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可能对研究对象带来什么不良后果?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澄清,像一个探照灯将问题聚焦,正确的问题诊断,有利于下一步辅导策略的制订。

    例如:一位初一学生,人很聪明幽默,能说会道,但上课时眼睛总在不停的转动,课上不能注意听讲,随便接老师话茬,在座位上手脚不停地乱动。放学回家后又被电视、漫画书所吸引,对完成作业是一拖再拖,很令老师和家长头疼。

    在小组讨论中,班主任提出了这个难题,心理老师马上意识到这有可能是一个儿童注意力障碍的学生,于是依据“儿童注意力障碍诊断标准”进行对照,总共14项指标这位学生的表现符合12项,于是确定为儿童注意力障碍。在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近一个学年科学、规范、系统的调整训练,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各方面发展良好。

    四、提出实施辅导方案,寻找错误认知是突破口

    1.明确个案研究目标,制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

    2.整理和撰写各个辅导阶段的研究成果,并对个案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由此,制定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方案。

    3.依照研究方案,采用既定辅导策略对研究对象进行辅导干预,随时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的心理发展轨迹,及时对辅导方案进行调整。

    4.在专职心理教师的指导下,每周各小组班主任之间互相交流个案辅导进展情况,摆出难点问题大家讨论交流,一起集思广益、出谋划策,进一步反思和完善辅导方案。

    5.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是由于自身的错误认知所导致的,因此,找到学生的错误认知所在,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一位男生从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长达四年喜欢本班的一位女同学。他的错误认知是:有一天当她知道了我如此爱她,她会被感动,她会反馈给我同等的爱。问题的解决就是对错误认知的调整——爱情是双方的,是一种互动关系,对某人的感情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由此,使他逐步从感情陷阱的泥沼中走出来。

    五、充分挖掘当事人自身潜能是关键

    我们经常听到某些教师埋怨学生:“我找不出他一点优点。”果真是这样吗?

    人本主义学派鼻祖罗杰斯有一句漂亮的名言:“释放一个人早已存在的潜在能力。”这是心理辅导的根本目的。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因此,对于学生的问题应从发展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去激发、去引导,相信学生拥有巨大的可发展潜能,把问题看作学生成长的契机,学生的心灵成长和心理成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六、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保障

    学生生活在特殊的教育、生活环境中,当他的心理行为出现问题时,很多的情况是他的生活环境出现了问题。因此,父母的心理支持,对研究对象的正向引导非常重要。有些个案还要开展家庭心理辅导。

    例如,一位初中男生,给同学随便起恶意的外号,与同学相处稍不如意张口就骂,抬手就打,和同学一了解,发现他的爸爸、妈妈平常在家脾气非常不好,当他做错了事情几乎没有道理可讲,对他的打骂已成家常便饭。这样就使他养成了用拳头解决问题的习惯,所以,他不良习惯的消除,必须从他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改起。父母对孩子要有耐心,遇到问题和他摆事实讲道理,只有让他明白了对、错,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才能发生改变。

    整理和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1,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校与年级、辅导者、辅导时间、个案来源。

    2.主要问题概述:学校、班级表现、学习成绩、师生关系、主要心理问题。

    3.背景资料: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学生自述和心理测查。

    4.分析与诊断。

    5.辅导策略实施:整体策略、实施要略、家长老师的配合。

    6.结果与思考: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

    每个班几乎都有几个令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学生”。他们或长期承受着学习的挫折,对学习失去兴趣而放弃学习;或由于学习挫折所带来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如:自卑感严重,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撒谎,随便拿同学东西,打架斗殴,异性交往过密,网络痴迷等。班主任对这些学生付出的情感和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往往结果却收效甚微。

    我们采用将班主任分成若干个案整理研究小组,每班选出1~2例需要特殊关注的学生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班主任之间共同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共同交流辅导感受,共同制定解决难题的方案,最后将辅导过程的体会和整理出的辅导个案进行总结交流。对这些“特殊学生”进行长时间的、不间断的追踪辅导与研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行之有效的。 (王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