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下简称ADHD)是发生于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类行为问题,学龄期儿童的患病率在3%~5%之间,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或注意短暂、活动过多与行为冲动三大症状,并常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情绪问题,部分病例的症状可以持续到成人期。
一、ADHD的行为调节
通过对神经递质代谢的研究发现,个体体内存在行为促进系统(BFS)和行为抑制系统(BIS)两个系统,BFS是一个广泛的行为系统,其功能是促进行为包括外化行为、性行为和攻击行为去适应环境的要求;BIS则是通过不断“比较”现实环境和所期望的行为,“抑制”不适当的行为来行使作用的。每一个给定时点的BFS和BIS的相对强度会影响该时点的个体行为,如果BFS强而BIS弱,则行为内化性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多动和冲动,出现类似ADHD的症状;相反则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对环境的辨别能力。BFS和BIS两个系统的发育和平衡是由遗传决定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ADHD儿童表现为BFS和BIS两个系统不平衡或者失衡。
二、临床特征
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是ADHD儿童基本临床特征。这三种症状的组合特征,可将ADHD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一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在临床分别占有60%~70%、30%~40%和5%~8%的比例。
男女ADHD患儿的共同特征是冲动行为、学习成绩差、社会功能差、精细运动不协调、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和父母存在抑郁情绪。女性患儿的多动程度较轻,伴随的品行障碍较少,伴随的情绪障碍较多,外化行为(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发生率低,有严重的智力损害。
共病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障碍同时发生于一个人。约66%的ADHD患儿至少存在一种共病,ADHD的共病主要有:其他破坏性行为障碍,大约35%的对立违抗障碍,24%的品行障碍,49%的患儿同时有抑郁症、焦虑症,有的还伴有学习困难、沟通障碍、嗜眠症、物质滥用、抽动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广泛发育障碍。
成人ADHD:约有50%~70%的ADHD患儿成人后存在注意困难、坐立不安、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容易发脾气、工作效率低、人际关系差等症状。
三、治疗进展
中枢精神兴奋剂是目前治疗ADHD的首选药物,主要有利他林、匹莫林。前者应用比较多,疗效达80%左右,副作用为胃肠道症状、失眠等。匹莫林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少。长效利他林(专注达)的副作用较少且轻,疗效与即效利他林相当。
当患者对中枢精神兴奋剂的副作用无法忍受时,可以应用非兴奋剂类药物,主要有三环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乐定、托奠西汀等等,疗效达50%~70%。
近几年来,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和美国教育部特殊教育计划办公室共同主持了一项随机临床设计,多场所、多模式治疗ADHD的研究计划(MTA),MTA共分4组:利他林治疗组、行为治疗组、利他林联合行为治疗组、社区治疗组。研究结果显示利他林联合行为治疗组效果最好,疗效达68%;利他林治疗组次之,疗效为56%;行为治疗组再次,疗效为34%;社区治疗组的疗效最差,仅为25%。
目前来说,对于ADHD的治疗和干预倾向于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家长的建议、对老师的建议、行为矫正等于一体的综合治疗和干预策略。 (杜亚松)
一、ADHD的行为调节
通过对神经递质代谢的研究发现,个体体内存在行为促进系统(BFS)和行为抑制系统(BIS)两个系统,BFS是一个广泛的行为系统,其功能是促进行为包括外化行为、性行为和攻击行为去适应环境的要求;BIS则是通过不断“比较”现实环境和所期望的行为,“抑制”不适当的行为来行使作用的。每一个给定时点的BFS和BIS的相对强度会影响该时点的个体行为,如果BFS强而BIS弱,则行为内化性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多动和冲动,出现类似ADHD的症状;相反则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对环境的辨别能力。BFS和BIS两个系统的发育和平衡是由遗传决定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ADHD儿童表现为BFS和BIS两个系统不平衡或者失衡。
二、临床特征
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是ADHD儿童基本临床特征。这三种症状的组合特征,可将ADHD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一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在临床分别占有60%~70%、30%~40%和5%~8%的比例。
男女ADHD患儿的共同特征是冲动行为、学习成绩差、社会功能差、精细运动不协调、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和父母存在抑郁情绪。女性患儿的多动程度较轻,伴随的品行障碍较少,伴随的情绪障碍较多,外化行为(攻击行为和违纪行为)发生率低,有严重的智力损害。
共病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障碍同时发生于一个人。约66%的ADHD患儿至少存在一种共病,ADHD的共病主要有:其他破坏性行为障碍,大约35%的对立违抗障碍,24%的品行障碍,49%的患儿同时有抑郁症、焦虑症,有的还伴有学习困难、沟通障碍、嗜眠症、物质滥用、抽动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广泛发育障碍。
成人ADHD:约有50%~70%的ADHD患儿成人后存在注意困难、坐立不安、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容易发脾气、工作效率低、人际关系差等症状。
三、治疗进展
中枢精神兴奋剂是目前治疗ADHD的首选药物,主要有利他林、匹莫林。前者应用比较多,疗效达80%左右,副作用为胃肠道症状、失眠等。匹莫林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少。长效利他林(专注达)的副作用较少且轻,疗效与即效利他林相当。
当患者对中枢精神兴奋剂的副作用无法忍受时,可以应用非兴奋剂类药物,主要有三环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乐定、托奠西汀等等,疗效达50%~70%。
近几年来,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和美国教育部特殊教育计划办公室共同主持了一项随机临床设计,多场所、多模式治疗ADHD的研究计划(MTA),MTA共分4组:利他林治疗组、行为治疗组、利他林联合行为治疗组、社区治疗组。研究结果显示利他林联合行为治疗组效果最好,疗效达68%;利他林治疗组次之,疗效为56%;行为治疗组再次,疗效为34%;社区治疗组的疗效最差,仅为25%。
目前来说,对于ADHD的治疗和干预倾向于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对家长的建议、对老师的建议、行为矫正等于一体的综合治疗和干预策略。 (杜亚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