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临碧海朝精卫 遍借金针绣凤凰
在风光旖旎的金银潭畔,蜿蜒绵长的张公堤旁,有一个传承文明的知识殿堂——武汉市将军路中学(下简称“将中”),金银潭有了它,更显一方投资热土,张公堤有了它,又添一分文化底蕴。
走进将中,悬挂于校门柱上的各种奖牌引人注目。在这一张张闪光的牌匾里,印证着将中管理层先进前卫的办学理念,记录着将中人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彰显着一方名校的辉煌。
漫步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感受清新、幽雅、宁静、和谐的育人环境,你会心旷神怡,留连忘返:这里,春天桃李芳菲,蜂飞蝶舞;夏天绿树成荫,荷塘飘香;秋天云淡风轻,水清石凉;冬天松柏滴翠,红梅映雪。园林式的校园景观让生活其间的老师和学生每天都有好心情。人们把目光纷纷转向这里,不禁要问:在应试教育积重难返,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农村学校基础薄弱面前,将中人是怎样走出困境、铸造辉煌的?
对此。校长付玉华这样回答:“将中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是超前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的勇气、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敬业勤岗的奉献精神。”学校上下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人文美校的办学思想。通过整体规划,分段实施,全员参与,强化管理才有了今天。
困境中上下求索
将军路中学,原名养殖中学,地处武汉市北郊,隶属于东西湖区养殖农场。如果你在十年前走进将军路中学,你见到的是这样一番景象:学校没有围墙,园内杂草丛生,一场大雨后,操场积水数日,附近村民前来捞鱼摸虾。天晴的日子,猪牛羊任意放牧。两排阴暗、低矮的平房教室,屋顶漏雨,门窗残破,地面大坑小洼,一条马路横贯学校中部。学校教学设施极端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低下,多数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学生流失率居高不下,教学质量更在全区甩尾。
在困境中挣扎的将中,真是山穷水尽了吗?1995年9月,经民主选举,将中第一位女校长付玉华走马上任了。临危受命的她显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凭着廉洁务实的工作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很快赢得了全体教职工的信赖和支持。
为了改变校园面貌,以付校长为首的新领导班子,抓住东西湖区“普九”达标契机,开展大规模的校园基本建设。付校长多方奔走呼告,筹集资金。300多万元的资金投下去了,校园校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建新教学楼一栋;添置教学仪器设备50余万元;改扩建体育场地,使学校有了环形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组合器械;园内栽种各种花木50余种,近千株,广植草坪1100平方米,花坛320平方米,同时建有主题雕塑,假山喷泉等景点多处。学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
在加强环境建设的同时,付校长狠抓管理和制度建设,组织教职工开展“反思历史,关注未来,共谋发展”的大讨论,找到了制约学校发展的几大症结:教师教法陈旧;教学观念落后;学生缺乏成才意识,厌学情绪严重;学校管理混乱,人际关系紧张。通过民主参与,科学决策,严格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到人,学校各项工作逐渐走上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1997年学校被评为“普九”达标先进单位和东西湖区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从此将中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发展中赢得口碑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1997年,学校结合校情制订了《将中1997~2002年五年发展规划》,决定开展“主动学习,和谐发展”课题研究,此课题以“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德育体系、和谐的教育网络”为主线,以“民主和谐”的课堂模式为突破口,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力图通过学校教育科研指导教学,从而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在武汉市教科院和东西湖区教科室的指导下,学校教育科研进展顺利。五年艰辛,将中人摸索出了一套“四途径、三阶段、九环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2002年,学校“主动学习,和谐发展”课题顺利结题,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我校“目标—系列—网络”德育模式,“导—引—放—收”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环境一文化一教育”的环境育人模式,并建议学校继续持久开展“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研究。武汉市教科院决定把将中作为科研协作学校,将学校新的研究课题“城郊中学生心理障碍调查分析和学校辅导策略研究”作为市级重点课题予以扶持。
教育科研的兴盛,对学校各项工作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学校的教育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三年走到了东西湖区的前列。2001年、2002年中考两夺全区第一名,学生、教师在市级、省级及到国家级比赛中获奖150余人次,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质量上去了,各项荣誉纷至沓来:1997年东西湖区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1998年武汉市校舍场地管理先进学校,1999年、2000年素质教育先进学校,2001年武汉市花园式学校,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先进学校,2002年武汉市“德育六有”实体建设先进学校。
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育质量,赢得了养殖场人民的充分信任。不仅流失的学生回来了,连柏泉、径河、黄陂等地的学生也纷纷转到本校就读。在校生人数连破历史记录,至2002年已突破1200人(1996年在校人数不足600人),学生家长们说:“孩子在将中念书,我们放心!”
创新中踏着浪尖
2003年,新课程改革在东西湖区全面实施,面对新生事物,有的教师持排斥态度,有的主张应该亦步亦趋;有的认为应该等别人搞出名堂了,确有好处,再学不迟;还有的人满足于现状,认为将中这几年进步已经不小了,牌子也捞了不少,该歇歇了。危机时刻,付校长审时度势,力排众议,阐明新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势在必行。她语重心长地说:学校不能等待观望,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先发制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实现将中办学水平的新飞跃。在学校领导层的积极干预下,教师们统一了思想,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规划(2003~2008年),决定以教育教研为龙头,以体制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精心打造“五个一”工程(即一流育人环境,一流教学设施,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团队精神),努力创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市级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
如果说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为将中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那么第二个五年规划的制订相当于为将中插上了腾飞的双翅。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的成功经验,确立了新的办学方针——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人文美校,新的培养目标——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和谐发展、个性见长。新的学风——好学、乐学、善学、勤学,新的校风——诚信、笃学,新的校训——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在这些新思想、新观念的指引下,将中人敢为人先,大胆探索,一系列创新育人的举措出台:建立《流失生报告制度》、《巩固率结帐方案》等学籍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辍学;加强“六有实体”建设,狠抓“我爱我校”教育和形象工程,建设四大形象窗口(广播操、校园环境、行为举止、规范语言);集中教师资源中的优势兵力,建立“名师工作室”,形成示范效应;实行副班主任实习制,让有经验的班丰任开钵授徒,既提升教师管理班级能力,又加强了对班集体的管理;定期开展“教与学直面聊吧”活动,师生对话发现教育中的深层矛盾;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编写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进行辅导;每年8~10月开设青年教师辅导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名课欣赏、拜师结对、探究交流,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学校工作中,教师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将中把校本培训当作搭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基础,业务培训为主体,中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新课标培训为指南,课例培训为主要载体的校本培训格局。十年树人,经过校本培训,将中一大批年轻骨干教师迅速成为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高级教师达11人,省、市先进教师3人。2004年,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还在全市进行了演示观摩,受到广泛好评。
如今的将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中人正满怀信心,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奋力前行。 (黄美和 姚鸿斌)
走进将中,悬挂于校门柱上的各种奖牌引人注目。在这一张张闪光的牌匾里,印证着将中管理层先进前卫的办学理念,记录着将中人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彰显着一方名校的辉煌。
漫步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感受清新、幽雅、宁静、和谐的育人环境,你会心旷神怡,留连忘返:这里,春天桃李芳菲,蜂飞蝶舞;夏天绿树成荫,荷塘飘香;秋天云淡风轻,水清石凉;冬天松柏滴翠,红梅映雪。园林式的校园景观让生活其间的老师和学生每天都有好心情。人们把目光纷纷转向这里,不禁要问:在应试教育积重难返,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农村学校基础薄弱面前,将中人是怎样走出困境、铸造辉煌的?
对此。校长付玉华这样回答:“将中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是超前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的勇气、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和敬业勤岗的奉献精神。”学校上下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人文美校的办学思想。通过整体规划,分段实施,全员参与,强化管理才有了今天。
困境中上下求索
将军路中学,原名养殖中学,地处武汉市北郊,隶属于东西湖区养殖农场。如果你在十年前走进将军路中学,你见到的是这样一番景象:学校没有围墙,园内杂草丛生,一场大雨后,操场积水数日,附近村民前来捞鱼摸虾。天晴的日子,猪牛羊任意放牧。两排阴暗、低矮的平房教室,屋顶漏雨,门窗残破,地面大坑小洼,一条马路横贯学校中部。学校教学设施极端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低下,多数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学生流失率居高不下,教学质量更在全区甩尾。
在困境中挣扎的将中,真是山穷水尽了吗?1995年9月,经民主选举,将中第一位女校长付玉华走马上任了。临危受命的她显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凭着廉洁务实的工作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很快赢得了全体教职工的信赖和支持。
为了改变校园面貌,以付校长为首的新领导班子,抓住东西湖区“普九”达标契机,开展大规模的校园基本建设。付校长多方奔走呼告,筹集资金。300多万元的资金投下去了,校园校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建新教学楼一栋;添置教学仪器设备50余万元;改扩建体育场地,使学校有了环形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组合器械;园内栽种各种花木50余种,近千株,广植草坪1100平方米,花坛320平方米,同时建有主题雕塑,假山喷泉等景点多处。学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
在加强环境建设的同时,付校长狠抓管理和制度建设,组织教职工开展“反思历史,关注未来,共谋发展”的大讨论,找到了制约学校发展的几大症结:教师教法陈旧;教学观念落后;学生缺乏成才意识,厌学情绪严重;学校管理混乱,人际关系紧张。通过民主参与,科学决策,严格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到人,学校各项工作逐渐走上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1997年学校被评为“普九”达标先进单位和东西湖区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从此将中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发展中赢得口碑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1997年,学校结合校情制订了《将中1997~2002年五年发展规划》,决定开展“主动学习,和谐发展”课题研究,此课题以“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德育体系、和谐的教育网络”为主线,以“民主和谐”的课堂模式为突破口,以“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力图通过学校教育科研指导教学,从而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在武汉市教科院和东西湖区教科室的指导下,学校教育科研进展顺利。五年艰辛,将中人摸索出了一套“四途径、三阶段、九环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2002年,学校“主动学习,和谐发展”课题顺利结题,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我校“目标—系列—网络”德育模式,“导—引—放—收”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环境一文化一教育”的环境育人模式,并建议学校继续持久开展“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研究。武汉市教科院决定把将中作为科研协作学校,将学校新的研究课题“城郊中学生心理障碍调查分析和学校辅导策略研究”作为市级重点课题予以扶持。
教育科研的兴盛,对学校各项工作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学校的教育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三年走到了东西湖区的前列。2001年、2002年中考两夺全区第一名,学生、教师在市级、省级及到国家级比赛中获奖150余人次,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质量上去了,各项荣誉纷至沓来:1997年东西湖区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1998年武汉市校舍场地管理先进学校,1999年、2000年素质教育先进学校,2001年武汉市花园式学校,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先进学校,2002年武汉市“德育六有”实体建设先进学校。
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育质量,赢得了养殖场人民的充分信任。不仅流失的学生回来了,连柏泉、径河、黄陂等地的学生也纷纷转到本校就读。在校生人数连破历史记录,至2002年已突破1200人(1996年在校人数不足600人),学生家长们说:“孩子在将中念书,我们放心!”
创新中踏着浪尖
2003年,新课程改革在东西湖区全面实施,面对新生事物,有的教师持排斥态度,有的主张应该亦步亦趋;有的认为应该等别人搞出名堂了,确有好处,再学不迟;还有的人满足于现状,认为将中这几年进步已经不小了,牌子也捞了不少,该歇歇了。危机时刻,付校长审时度势,力排众议,阐明新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势在必行。她语重心长地说:学校不能等待观望,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先发制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实现将中办学水平的新飞跃。在学校领导层的积极干预下,教师们统一了思想,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规划(2003~2008年),决定以教育教研为龙头,以体制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精心打造“五个一”工程(即一流育人环境,一流教学设施,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团队精神),努力创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市级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
如果说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为将中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那么第二个五年规划的制订相当于为将中插上了腾飞的双翅。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的成功经验,确立了新的办学方针——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人文美校,新的培养目标——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和谐发展、个性见长。新的学风——好学、乐学、善学、勤学,新的校风——诚信、笃学,新的校训——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在这些新思想、新观念的指引下,将中人敢为人先,大胆探索,一系列创新育人的举措出台:建立《流失生报告制度》、《巩固率结帐方案》等学籍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辍学;加强“六有实体”建设,狠抓“我爱我校”教育和形象工程,建设四大形象窗口(广播操、校园环境、行为举止、规范语言);集中教师资源中的优势兵力,建立“名师工作室”,形成示范效应;实行副班主任实习制,让有经验的班丰任开钵授徒,既提升教师管理班级能力,又加强了对班集体的管理;定期开展“教与学直面聊吧”活动,师生对话发现教育中的深层矛盾;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编写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进行辅导;每年8~10月开设青年教师辅导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名课欣赏、拜师结对、探究交流,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学校工作中,教师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将中把校本培训当作搭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基础,业务培训为主体,中青年教师培训为重点,新课标培训为指南,课例培训为主要载体的校本培训格局。十年树人,经过校本培训,将中一大批年轻骨干教师迅速成为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高级教师达11人,省、市先进教师3人。2004年,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还在全市进行了演示观摩,受到广泛好评。
如今的将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中人正满怀信心,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奋力前行。 (黄美和 姚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