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9606
重视反馈材料在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12期
     在心理咨询(辅导)过程中,咨询者有时会要求当事人写出书面材料(包括对辅导的感想、体会和意见等),作为反馈信息,这种书面材料被称为“反馈材料”。实践证明,它能够帮助咨访双方有效沟通,推进辅导,提高实效。因此,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应对此加以重视。

    利于诊断评估,便于及时矫正

    辅导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方法技术的选择是否正确,面谈中有无失误,咨访关系营建程度如何等,可以直接从当事人的反馈材料中反映出来。通过阅读反馈材料,辅导教师可以觉察工作成效,明晰咨询过程中的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之处,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

    如一位学生写到:“……没想到心理辅导教师这么亲切,跟我想像中板着脸、语重心长的模样完全不符!他的微笑和耐心打消了我的紧张感,不知不觉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我感觉‘如坐春风’。想不到咨询是这么轻松自然,看来之前我对咨询的许多想法和观点都是不太正确的……”从上面的话,不难分析出咨访双方已基本确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这为进一步辅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阅读,也是一种交流。辅导教师通过捕捉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走进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分析他的认知、情感和个性特点等,甚至还可以利用笔迹学知识来辅助判断,从而增强诊断评估及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另外,实践经验表明,书面咨询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常见形式,随访工作也多采用信件方式进行。因此,对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来说,应重视并挖掘反馈材料的意义。

    宣泄情绪,有助于缓解压力

    在辅导的初始阶段,来访者或因为阻抗,或因为拙于口头表达,或因为一时没有来得及说出等原因,许多情绪和认知困扰往往不能充分暴露出来;另一方面,一些来访者不懂得或不习惯用其他种宣泄方式(如哭、大喊、倾诉等),在辅导中往往压抑自己的情绪。

    而辅导者布置其书写反馈材料,则为其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创造一个了宣泄的合理渠道,来访者在书写时,没有任何顾忌,可以尽情地表达和说明自己,无形中减轻和缓解了精神压力。

    笔者曾接待过一名有手淫习惯的男生。面谈时,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我建议他不要紧张,下次用笔写好带来。第二次辅导时,我收到了三页多的书面材料。在材料中,他详细地回忆了事情的前前后后和自己的心理感受,最后说:“几年来,这件事一直压在我的心头,没有一个人知道,今天老师让我把它写出来。也怪,真的写出来了,心里似乎有了解脱,那种罪恶和羞耻感也好像轻了许多。”

    增强自我认识,防止产生依赖感

    许多学生前来求助时,往往把自己完全交给咨询教师,询问“该怎么办”、“老师我应该如何做”之类的问题,希望从辅导教师处得到合理建议,而放弃自身的能动性。这恰恰是心理辅导所忌讳的。心理辅导是为了“助人自助”,而不是代替当事人作决定。研究表明,大脑眼睛和手协调作用是人类早期进化过程中的基本技能,它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写反馈材料,可以激发来访者的主动性,迫使对方变被动为主动,消除来访者的依赖感。

    一个因为人际交往烦恼的学生在反馈材料中写到:“今天,老师让我走出自己的圈子,想想别人为什么不愿跟我做同桌。想什么呢?我思考了半天,发现自己总喜欢把眼光盯在别人的短处上,例如有的人不讲个人卫生,有的人上课喜欢讲话,有的人自习课喜欢吃东西……结果,全班找不到与我义气相投的。别人也说我这个人怪,不好接近,而疏离我。想想也对,人怎么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呢?如果老是抓住别人的弱点不放,不能容忍,怎能适应集体生活呢?看来,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只有转变自己,事情才会有所改变……”

    来访者能主动思考到这个问题,辅导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书写,可以把来访者的注意焦点引向自身,促使其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分析,从而增强了自我认知的清晰度。

    巩固辅导效果,提高咨询信心

    “回顾最近的咨询经历,我感到自己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以前我总不能理解父母,尽管观念上认为自己能理解。经过老师的‘空椅子’训练和角色扮演活动,我才发现,以前所谓的理解根本不是真正的理解,或者说只是浅层次的,没有深入到心灵深处。过去自己习惯从‘我’出发去思考问题,让周围人围着我转。现在才发现,不能老拿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要求别人,别人跟自己是不一样的,应该尊重这种差异,而不是消灭,实际上也消灭不了,而我恰恰就犯了这个错误。这两种技术还真管用,一下子就逼得我醒悟了。以后还得经常用它训练自己,让它帮助我成长……”

    随着整个辅导进程的进展和深入,当事人会有改变和成长的成功体验,这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往往是零散的、短暂的、易逝的。写反馈材料,是文字和思维梳理的过程,是对前一阶段辅导效果的整理和巩固。书面形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它清楚地记载了当事人心路成长历程。在此过程中,当事人重温过去的经验和体验,强化了对辅导有效性的认同,再次感受了辅导的神奇作用,增强了对自己及未来的信心。另一方面,当事人成长变化的事实也会增进辅导教师的咨询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促其积极思维,学会转换视角

    在辅导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困扰和障碍,往往是由于不良认知方式引起的,这与身心发展不平衡、缺乏人际沟通、自我意识发展不成熟和情绪自控力差等有关。他们的思维容易呈现偏激、片面、情绪化、自我中心等特点,遇到挫折后容易陷入消极思考的圈子而不能自拔。

    我通常采用认知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对其进行辅导,如发放RET自助表,布置相关认知辩论作业,叮嘱其进行行为训练记录等,让他们面对诱发事件,分析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找出非理性观念,用理性观念与之辩论。

    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其自觉变换角度,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另外,神经学研究也证明,用手一笔一划地书写可在大脑的语言中枢产生一种印迹,利于对思维的训练和对抽象意义的辨识。

    当然,写反馈材料只是咨询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替代其他的沟通方式如口头表达、体态语言等。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应在宏观把握咨询进程的前提下,努力地、积极地挖掘它的意义,灵活地把它运用于辅导过程中,发挥其作用,提高咨询实效。 (黄海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