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的妙用
一则则小故事,引发了我和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让我们在接受真理的同时,以新的视野和方式去体验大千世界,亲近芸芸众生。
——题记
接任初三(3)班的班主任后,为了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尽快地开展工作,我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三言两语”沟通本。每天阅读学生的“三言两语”,我都能不同程度地觉察到部分学生思想上的动态,了解到他们面对初三生活时心中的种种烦恼;有些学生还直截了当地向我“求救”。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我有责任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呢?长篇说教针对性不强,效果也不见得好;个别谈心,不可能人人都照顾到,因为初三年级的“教”与“学”都很紧张。一天,翻看着《读者》,我眼前忽地一亮:对!何不用课前三分钟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导学生、帮助他们呢!于是,只要发现了学生的新的思想动态,我便会寻找针对此类问题的小故事到班上讲给学生听。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也有了一些进步和提高。
一
当几位学生在沟通本上倾诉初三生活枯燥无味、心情郁闷不快时,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整天郁郁寡欢,于是他派一名大臣四处寻找一个快乐的人,并把这个快乐的人带回王宫。这位大臣寻找了好几年,终于有一天,当他走进一个贫穷的村落时,听到一个人在放声歌唱。循着歌声,他找到了那个正在田间耕地的农夫。大臣问:“你快乐吗?”农夫回答:“我没有一天不快乐。”大臣喜出望外地把自己的使命和意图告诉了农夫.农夫不禁大笑起来。说道:“我曾因为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我有一天在街上遇到一个没有脚的人。”
故事讲完后,我启发道:“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珍惜你已经拥有的一切。”学生们若有所悟。
第二天,我又讲了—个神话故事:
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天堂里的人很快乐,而地狱里的人一点儿也不快乐呢?”上帝说:“你想知道?那好,我带你去看一下。”他们先来到地狱,走进一个房间,看见许多人围坐在一口大锅前,锅里煮着鲜美的食物,可每个人都一脸沮丧,原来他们手里的勺子太长,没法把食物送到嘴里。
上帝说:“我们再去天堂看看吧。”于是他又带着那个人来到另一个房间,他们看见的是另一番景象:虽然人们手里的勺子也很长,可是,这里每个人都显得快乐又满足。开饭了,只见这里的人们用勺子把食物送到了别人的嘴里。
接着,我启发道:“其实,快乐并不在于勺子有多长,而在于你如何去用它。”学生们听了频频点头。
二
曾经不断地有学生抱怨初三学习生活太紧张,压力太大,让人喘不过气来。针对这一情况,一天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四个字,并讲了下面的寓言故事:
有一支竹子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工匠手里拿着尖锐的刀子,在他身上一刀刀地削刻、穿洞。竹子痛得“哇哇”大叫,央求工匠住手。工匠肃然道:“虽然我穿这些洞会使你受伤,但你若忍不住痛的话,你永远不能成为一只箫;我的削刻是为了造就你,使你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用途的乐器啊!”
我借此告诉学生,一根普通的竹子若不经过琢磨穿洞的痛苦,怎么能成为一支发出悦耳之声的箫?一个人的发展,若非经历无数次的磨炼,又怎能成才!生活中有些压力是在所难免的,就像船,必须要有些东西压舱,才能在风浪中平稳地航行。
此后,叫苦的学生少了。“三言两语”中的“叫苦”声变成了以以下一些语句:“如果成天把心思放在叫苦上,也没多大意思,说不定本来没有那么苦,反而被叫得苦了呢?”“我认为,与其整天叫苦,还不如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苦,这样也就不觉得那么苦了。”“我们在‘苦’中发现了乐趣、发现了希望,我们自得其乐,我们乐在其中,因为我们知道在这苦的尽头是真正的甘泉。”“我心中存在着目标,再多的困难也无所畏惧。”……学生们逐渐地学会了坦然面对学习中的压力与困难。
三
有的学生喜欢挑同学的毛病,却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与同学搞不好关系。我对他们说:“一个想与人和睦相处的人,首先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曾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此,我专门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联合国的一位亲善大使去了非洲的一个国家。回来以后他就宣称那里的人是全世界最差劲的人:海关人员板着一张脸,计程车司机态度恶劣。餐厅侍者傲慢无礼,市民不耐烦而又有敌意。后来,这位亲善大使看到一句话:“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像。”于是再次去那个国家时,他一路挂着笑容,结果竟看不到任何不高兴的海关人员、计程车司机、餐厅侍者……人人都是脸挂笑容,亲切随和。
我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的学生,纠正别人最快的方法是纠正自己的态度,经过尝试,他们有了同样的感受。他们在“三言两语”中写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待别人不能只注意他的缺点,更不能‘鸡蛋里面挑骨头’,而应该去发现他的长处,或许另一面的他是可爱的。”“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你对别人好,别人同样也会对你好。”“这个故事的确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人生就是一面镜子,你可以从人们对你的态度上发现真正的自己,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你对他的态度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在渴望得到关爱的同时首先要学着去关爱别人。”“这个故事让我知道只有对他人友善,他人才会善待你。”“人们其实都是通过自己的心看待他人、看待世界的。人们的心真诚了,世界才会变得真切而美丽。”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懂得了对待他人首先要认可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道理。
我常想:“小故事”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像“心灵鸡汤”一样给人以滋养,改善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着人的性情,使人感受到“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宝贵。
一则则小故事,引发了我和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让我们在接受真理的同时,以新的视野和方式去观察和体验大千世界,亲近芸芸众生。一个学期的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通过讲小故事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比长篇的说教、严厉的训斥和絮叨的责备效果好得多,学生更容易从内心接受它。 (綦 荆)
——题记
接任初三(3)班的班主任后,为了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尽快地开展工作,我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三言两语”沟通本。每天阅读学生的“三言两语”,我都能不同程度地觉察到部分学生思想上的动态,了解到他们面对初三生活时心中的种种烦恼;有些学生还直截了当地向我“求救”。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我有责任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呢?长篇说教针对性不强,效果也不见得好;个别谈心,不可能人人都照顾到,因为初三年级的“教”与“学”都很紧张。一天,翻看着《读者》,我眼前忽地一亮:对!何不用课前三分钟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导学生、帮助他们呢!于是,只要发现了学生的新的思想动态,我便会寻找针对此类问题的小故事到班上讲给学生听。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也有了一些进步和提高。
一
当几位学生在沟通本上倾诉初三生活枯燥无味、心情郁闷不快时,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整天郁郁寡欢,于是他派一名大臣四处寻找一个快乐的人,并把这个快乐的人带回王宫。这位大臣寻找了好几年,终于有一天,当他走进一个贫穷的村落时,听到一个人在放声歌唱。循着歌声,他找到了那个正在田间耕地的农夫。大臣问:“你快乐吗?”农夫回答:“我没有一天不快乐。”大臣喜出望外地把自己的使命和意图告诉了农夫.农夫不禁大笑起来。说道:“我曾因为没有鞋子而沮丧,直到我有一天在街上遇到一个没有脚的人。”
故事讲完后,我启发道:“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珍惜你已经拥有的一切。”学生们若有所悟。
第二天,我又讲了—个神话故事:
一个人问上帝:“为什么天堂里的人很快乐,而地狱里的人一点儿也不快乐呢?”上帝说:“你想知道?那好,我带你去看一下。”他们先来到地狱,走进一个房间,看见许多人围坐在一口大锅前,锅里煮着鲜美的食物,可每个人都一脸沮丧,原来他们手里的勺子太长,没法把食物送到嘴里。
上帝说:“我们再去天堂看看吧。”于是他又带着那个人来到另一个房间,他们看见的是另一番景象:虽然人们手里的勺子也很长,可是,这里每个人都显得快乐又满足。开饭了,只见这里的人们用勺子把食物送到了别人的嘴里。
接着,我启发道:“其实,快乐并不在于勺子有多长,而在于你如何去用它。”学生们听了频频点头。
二
曾经不断地有学生抱怨初三学习生活太紧张,压力太大,让人喘不过气来。针对这一情况,一天上课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四个字,并讲了下面的寓言故事:
有一支竹子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工匠手里拿着尖锐的刀子,在他身上一刀刀地削刻、穿洞。竹子痛得“哇哇”大叫,央求工匠住手。工匠肃然道:“虽然我穿这些洞会使你受伤,但你若忍不住痛的话,你永远不能成为一只箫;我的削刻是为了造就你,使你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用途的乐器啊!”
我借此告诉学生,一根普通的竹子若不经过琢磨穿洞的痛苦,怎么能成为一支发出悦耳之声的箫?一个人的发展,若非经历无数次的磨炼,又怎能成才!生活中有些压力是在所难免的,就像船,必须要有些东西压舱,才能在风浪中平稳地航行。
此后,叫苦的学生少了。“三言两语”中的“叫苦”声变成了以以下一些语句:“如果成天把心思放在叫苦上,也没多大意思,说不定本来没有那么苦,反而被叫得苦了呢?”“我认为,与其整天叫苦,还不如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苦,这样也就不觉得那么苦了。”“我们在‘苦’中发现了乐趣、发现了希望,我们自得其乐,我们乐在其中,因为我们知道在这苦的尽头是真正的甘泉。”“我心中存在着目标,再多的困难也无所畏惧。”……学生们逐渐地学会了坦然面对学习中的压力与困难。
三
有的学生喜欢挑同学的毛病,却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与同学搞不好关系。我对他们说:“一个想与人和睦相处的人,首先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曾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此,我专门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联合国的一位亲善大使去了非洲的一个国家。回来以后他就宣称那里的人是全世界最差劲的人:海关人员板着一张脸,计程车司机态度恶劣。餐厅侍者傲慢无礼,市民不耐烦而又有敌意。后来,这位亲善大使看到一句话:“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像。”于是再次去那个国家时,他一路挂着笑容,结果竟看不到任何不高兴的海关人员、计程车司机、餐厅侍者……人人都是脸挂笑容,亲切随和。
我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的学生,纠正别人最快的方法是纠正自己的态度,经过尝试,他们有了同样的感受。他们在“三言两语”中写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待别人不能只注意他的缺点,更不能‘鸡蛋里面挑骨头’,而应该去发现他的长处,或许另一面的他是可爱的。”“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你对别人好,别人同样也会对你好。”“这个故事的确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人生就是一面镜子,你可以从人们对你的态度上发现真正的自己,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你对他的态度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在渴望得到关爱的同时首先要学着去关爱别人。”“这个故事让我知道只有对他人友善,他人才会善待你。”“人们其实都是通过自己的心看待他人、看待世界的。人们的心真诚了,世界才会变得真切而美丽。”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懂得了对待他人首先要认可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道理。
我常想:“小故事”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像“心灵鸡汤”一样给人以滋养,改善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着人的性情,使人感受到“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宝贵。
一则则小故事,引发了我和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让我们在接受真理的同时,以新的视野和方式去观察和体验大千世界,亲近芸芸众生。一个学期的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通过讲小故事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比长篇的说教、严厉的训斥和絮叨的责备效果好得多,学生更容易从内心接受它。 (綦 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