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4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9600
德育课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第十节)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第12期
     第十节 德育课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是指教师、学生群体(包括学生本人)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等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目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察法

    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根据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引导和评价学生的依据。观察法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自然观察法,即在教育过程的自然状态下,了解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以及对其心理品质全面、真实的了解。

    同时,教师还应掌握各种观察记录的方法,如:制定行为评定量表、将观察指标转化为各种外部表现、分类列举、制作表格,以便观察时随时捕捉信息,及时做好记录。

    在一定教育情境中的观察所获取的信息比较真实,但由于人的心理具有一定的闭锁性,要准确了解学生内隐的动机、态度与价值观,需要结合使用其他的评价方式。

    描述性评语法

    描述性评语也可称作“操行评语”,是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种评价方式。教师在与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用表述性的语言将学生某一方面的心理品质写成评语,这是一种定性的描述。

    描述性评语的获取首先需要教师收集来自学生本人、同伴、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等各方面的评价信息,并参考学生在校的相关表现,最后教师综合各方面材料,写出真实性的评语。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不使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的学生,而是关注每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实现评价尺度的多样化。

    描述性评语法简便易行,能够反映学生心理品质的主要特点和发展状况。但这种方法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定性描述,很难反映学生间的量化差异,往往是比较模糊和笼统;二是描述性评价的基础多依赖于日常印象,具有一定的主观片面性。因此,教育者通常将描述性评语法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情境检测法

    情境检测法是指设置一个活动情境或提出一个问题情境,观察学生在此情境中的反应,从而评定其心理品质的发展水平。情境检测法可具体分为情境观察、情境问卷和情境判断,一定的情境为实现真实的评价提供了生态背景。

    活动情境测验是通过设计一个适合于展示某种心理品质的表现场景,吸引学生参与活动,观察其行为表现,评定其心理品质。如:组织一次“野外生存训练”,评价学生的生存和应变能力。问题情境测验则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做出回答,以评价学生的心理品质。

    等级记分法

    等级记分法,是我国学校管理中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即用甲、乙、丙、丁或优、良、中、差四等表示,也有用A、B、C、D、E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表示。这种方法容易区分学生心理品质的等第,便于实施,但划分标准难以把握,且有点粗略。为了提高等级评分法的客观性,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以下三种不同的量化方法:

    (1)操行简单记分法。这种方法以百分为满分,将学生的心理品质及行为表现划分为若干个可比指标,赋予每个指标一定分值,然后对每个可比指标区分出不同的记分等级。这种方法由于评估等级的增多,增大了可比性和精确性,且评定指标明确,便于学生的自我教育。它也有局限性:每个指标在分成不同的等级时,等级指标难以精确把握;评价活动只由教师一人完成,而不允许学生广泛参与等。

    (2)操行加减评分法。这种方法一般先给学生一个基础分,然后列出应提倡的心理行为项目,根据每个项目意义的大小,确定应加分的数值;列出应排除的不良行为项目,根据其危害性大小,确定应扣分的数值。这种方法要求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平时做好学生行为表现记录,学期结束时,合并加分和扣分的数值,再加上基础分,即为心理品质考核的总分。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明确是非观念、严以律己,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明显作用。但也有缺点:如行为表现极其多样,难以穷尽所有项目等。

    (3)操行综合评定法。这种方法是将学生的心理品质放在多项活动中加以考察,结果用O~100之间的数来表示(其中学生本人评分占30%,教师占50%,学生干部占20%)。这时获取的分值为原始分,然后将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数,便于比较。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的评定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不仅让学生参与评价,而且在数据处理上也比较科学化。但是在定性描述转化为数据时,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多主体评定

    多主体评定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和德育评价的新趋势。这种方法主张收集来自学生自身、同伴、教师和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即采用自我评定、同伴评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评定及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各种评价的优势功能,以获得比较真实的评定。

    自我评价侧重于反省性的自我剖析,以了解学生的自我发展状况,包括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能力;同伴评价侧重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状况;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评价侧重于评定学生对集体的态度以及学习中的责任感与合作性;家长评价侧重于爱心、责任心等方面的评价。

    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评定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和各种心理行为表现。这种方法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伴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美国“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八年研究”指出,教育评价方式对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有很大的影响,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式的选择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着密切关系。因而,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慎重地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式。 (俞国良 邢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