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199542
走进龙源 倾听汤潮(1)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3期
     【编者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欣喜地看到,不但教育界人士勇挑重担,积极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而且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也都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积极地努力着。

    第三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已经揭晓了,有很多单位获得了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这里面有一个特殊的获奖者,那就是汤潮总裁和他的龙源期刊网。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不是学校,不是科研单位,也不是教育机构,但是它和众多的获奖单位一样,关注广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并为青少年能够在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中成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日前,本刊记者来到了龙源期刊网对汤潮总裁做了独家专访。

    汤 潮 其 人

    “我叫汤潮,汤是我的姓。我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写诗。虽然到今天经历的事情已经很多,但在诗人、教授、哲学家、翻译家、企业家那么多的头衔中,我仍然认定我的内心是一个诗人,我在本质上是诗人。”在接受BBC资深记者居连·梅(Julian May)和阿比·艾比顿(Abigail Appleton)的采访时,汤潮曾这样介绍自己。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个有着人文情结的人。所有见过汤潮的人都说他看上去不像个商人,更像个学者,儒雅斯文,一身书香气,谈起话来语调舒缓而平和。

    他1956年出生在位于河西走廊上的酒泉,那里的丝绸古道是华夏儿女“千载通有无,万里扬中华”的历史大舞台。那里又是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历代文化交流志士都曾在那片土地留下足迹。故乡厚重的人文历史,中华文化的神奇,留给了汤潮深深的眷恋。

    上小学、上中学、进工厂、下乡当知青、被推荐上大学,汤潮一路走来,说不上顺利也没有太大曲折。在那个连衣服都一样的年代里,汤潮没有选择,只能像小舟一样,顺着既定河道向前漂流。是改革开放,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78年,作为四川外语学院的优秀生,汤潮参加了文革后国家首批公派留学生的选拔。“头班车”上只有24个名额,为挤上一个“座”,数万学子进行了激烈角逐,一个考场上竟安排了16名监考官,这在中国恐怕是空前绝后的。三轮拼杀下来,汤潮高中金榜,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上了公派留学的“头班车”。经过30多个小时的飞行,横跨太平洋,飞越三大洲,汤潮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加拿大约克大学欧美文学的系统学习,丰富了他的文学底蕴;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更平添了他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眷恋与热爱。那时,他就萌生了要把中华传统文化推介给全球的愿望。1986年,时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师的汤潮,应加方的邀请,来到多伦多约克大学,一边教中国哲学史,一边续读该校的哲学博士学位。在这期间,他不仅翻译了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这在哲学界被普遍认为是一本艰涩难懂的哲学名著),而且在哲学的思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主体论”,即“以知识为主体,以财富为基础,以权利为保障”的理论。他认为,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的出现,知识主体社会也必定成为现实。

    E时代的期刊超市

    从欧美文学到哲学,汤潮畅游于浩瀚的人文海洋中,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对比和了解,汤潮愈发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他看来,优秀的中华文化必须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一席之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不但是中国人的巨大财富, 也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他决定将中国的文化产品推向世界。1996年,在新闻出版总署的直接支持下,汤潮与新华书店合作,开办了中国在海外的第一家新华书店。互联网的出现,使他看到了一个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最佳契机。为此,他1997年投巨资创办了海外最大的中国文化产品网站——龙源国际网,由龙源图书网(www.dragonsource.com)、龙源期刊网(www.qikan.com)、龙源多伦多文化书城、龙源音像书店和龙源集团万象出版社组成。

    在汤潮的文化产业王国里,龙源期刊网是他的最爱。这倒不是因为网站全部是由他个人投资的,更主要的是龙源期刊网几乎囊括了当今中国文化刊物的精华。目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500余种期刊中,有150多种名刊都与之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文学类如《当代》、《人民文学》,文摘类如《新华文摘》、《海外文摘》,学术类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少儿类如《中学生百科》、《我们爱科学》等。龙源网突破了时空的阻隔,读者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通过它,从容而方便地阅读到所需的刊物,从而为中国的文化期刊产品走向世界解决了路径和手段的难题。他预言:不久的将来 ,中国的方块字、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中国与全球新经济竞争的主导资源。全世界华语人口已超过了15亿,汤潮相信,不但华语网民将与英语网民和其他语种的网民三分天下,而且一旦中国的网民超过一个亿,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文化舞台上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汤潮介绍,在没有期刊网之前,海外读者购买一本《新华文摘》要花费360美元,而且要等两个半月才能收到。“今天,电子版可以实现同国内同步阅读,价格只有纸版的二十分之一。”

    汤潮说,中文内容资源目前在海外主要有三部分读者群:海外华人、海外的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西方的中小学。他说,海外华人渴望了解中国文化,渴望了解中国社会,希望参与中国的发展,但他们居住分散,很难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共享。互联网恰恰适应了这种需求和特点。另外,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图书馆建设很发达。以美国纽约为例,仅皇后区公共图书馆就有60个分馆。加拿大多伦多的公共图书馆也达100多家。这些图书馆为了满足公众的需要,都要按照不同族裔的比例收藏各个国家的内容资源。中国的内容资源当然会是很重要的部分。汤潮说,2004年2月,美国的全国教育委员会主席正式宣布,作为战略决策,美国要将中文课程列为美国中小学的必设课程。实际上,在美国的一些州,已有很多学校将中文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在加拿大,西岸的B.C.省早在2000年就把中文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预计加拿大全国都将采取同样的政策。开设中文课,意味着要建立中文的资料室。显然,中文的数字化资源将成为首选。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前景是非常诱人的。”在谈到期刊网的发展前景时,汤总显得很激动。

    情系教育,关注未来

    在龙源期刊网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特别的版块,那就是中小学生阅览室。当问道为何会设立这样一个专栏时,汤总侃侃而谈。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执教五年,在海外任教五年——这十年的教师生涯使他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关心着教育。海外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使汤总深切地感到,西方中小学的一些教育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那就是对孩子的人文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灌输,重视组织纪律性的培养,而缺少人文修养的熏陶,孩子不能充分发展个性。营造这种人文的氛围不仅靠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在课下,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和熏陶。在西方,任何一个学校最高大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图书馆,而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图书馆常常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发展。 (陈 虹 王 莹)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