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5期
编号:1731512
习惯养成是儿童学会做人的基础(4)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年第5期
     三是告诉孩子最基本的比赛规则。

    四是告诉孩子,应选择那些负荷较轻,欢畅自然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简易体操、小球类。孩子若是喜欢武术,可以学一些简单的功夫套路,学习器械格斗时一定要有专业教练的指导,以防出现意外。

    3.督促孩子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孩子的自觉性和毅力不强,如果家长不严格要求,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这不利于保持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制订锻炼身体的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内容、时间和次数,如规定每天早6点钟起床做体操,每天下午放学后打乒乓球20分钟,星期日到近郊踏青。计划要从孩子和家庭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使孩子乐于接受、自觉执行。在可能的情况下,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进行锻炼,这是对孩子的最好鼓励。父母如果不能天天与孩子一起锻炼,也要抽出时间定期检查孩子的锻炼情况,并告诉孩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有的孩子好吃懒动,就需要强制措施,可定时叫孩子起床,外出活动,看着他锻炼,必须在完成一定的运动量后才能回家。锻炼认真时要给他一些鼓励,不认真时令其重做,这样他就会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七、习惯培养的方法:因势利导,强化训练。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看似简单容易,实际上并不那么轻松,靠管、卡、压和打、骂都是不行的,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总的来说,应当根据各年龄段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特点,抓住主要问题,因势利导,反复训练,强化和发展好的行为特征,防止和克服已有的消极行为特征,使孩子形成越来越多的好习惯。下面介绍几种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的方法。

    1.练习法:让孩子根据规则的要求反复练习,使其日益熟练、终成习惯。如孩子练字,就是根据笔划规则,握笔的手法,反复训练,直至熟练为止。

    2.明理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孩子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养成好习惯。比如给孩子讲邱少云叔叔烈火烧身也不动的事迹,使孩子从中明白纪律的重要性。

    3.示范法:通过家长或其他成人的行为表现来影响孩子,甚至专门为孩子做示范表演,让他从中学会做事做人。如家长自己每天打扫卫生,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让孩子从最初的观察到同大人一起干,最后单独干。

    4.陶冶法:是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积极的影响。当年“孟母三迁”,最后住在学校旁边,这对孟子养成热爱劳动、刻苦学习的习惯有很大帮助。

    5.评价法:是指家长要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生活规范,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评价要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还要及时公正。

    6.强制法: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某些行为提出严厉批评,并规定其行为的范围和方向,督促孩子按规则办事。比如对爱打架的孩子规定其放学后不准逗留,要马上回家。

    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做人的基础,也是生活幸福的保障,正所谓:“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教育学院), 百拇医药(杨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