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9488
关注遗忘的角落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5期
     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们也许最为重视的是“两端学生”——优秀生和学困生,而那些班主任最为放心的中等生,却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许多心理问题也往往产生在中等生身上。

    下面我就中等生几个典型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提出来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对中等生典型心理问题的分析

    1.“我不行”——自卑心理。无论做什么事,“我不行”这句话也许是中等生常挂在嘴边的,它体现了中等生强烈的自卑心理。作为班主任可能往往注意到了学困生存在的自卑心理,但对中等生存在的自卑心理,则认识不足,关注不够,使中等生感觉受到了老师的冷落,感到自己在班中无足轻重。这必须引起每位班主任的警惕。自卑是心灵的“自杀”,它像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也不能点燃成功的火焰。许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成功的条件,而是因为不敢相信自己能成功。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人,怎么能让别人看得起他?怎么能自信地面对人生?怎么能够获得成功呢?

    2.“烦死了”——抑郁心理。“烦死了,烦死了。”我们经常会听到中等生这样的抱怨,长期的抱怨易使中等生形成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中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这种心理现象在中等生身上更体现得一览无余,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老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成功的愿望,但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严重的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现象。中等生产生抑郁心理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以及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程度要高于优秀生和学困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是中等生。相对于学困生,他们有较高的自我期望,更多的劳动付出,更大的学业和精神压力。相对于优秀生,他们智力平平,学习基础、能力等逊色不少。因此,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产生无力感,经常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中。

    3.“闷死了”——闭锁心理。闭锁心理突出表现为学生平时不声不响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中等生很少与父母交谈,又不愿和老师接近,极少到办公室提出问题或主动与老师谈话,他们只喜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喜怒哀乐深深埋在心里或只向日记倾诉,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默默地咀嚼生活,品尝孤独。由于中等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痛苦、烦恼等,不愿向人倾诉,由此引起的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排除,日积月累就易引起其他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何设法去打开中等生的闭锁心理,就成了班主任必须解决的课题。

    4.“愁死了”——焦虑异常心理。研究和实践证明,一定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必要的,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比较高的觉醒和紧张状态,明确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但过高的焦虑水平则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试想:一个对学习忧心忡忡、顾虑重重的学生,怎么可能兴致勃勃、孜孜以求地学习?对智力平平、虽然努力学习但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过度焦虑会导致其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以至对学习失去信心。过度焦虑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显然焦虑异常心理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的危害不容小视。中等生学习较努力,要求自己也颇为严格,把满足老师和家长的愿望当成自己的学习奋斗目标,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至有负罪感。他们不论学习能力强弱,都会因一时的失误导致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从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二、预防和排除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做法

    中等生存在程度不一的多种心理问题,这是一个勿庸置疑又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相对于那些已具有明显症状的心理疾病患者来说,绝大多数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并不算严重,也不难解决,并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治疗,只要班主任思想上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行动上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导和调节,中等生的心理问题是完全能够得到预防和排除的。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只要班主任真正能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就完全可以在预防和排除中等生心理问题上有所作为,收到满意的效果。

    1.理解是桥

    中等生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他们可能在成绩上徘徊不前,可能在交友上不尽人意,优秀生不屑与他们为伍,而学困生又与他们格格不入,他们夹在中间,也许几头受气。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更加地理解他们,更加小心地去呵护他们那容易受伤的心灵,应更多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想。当然,这要求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知识,只有具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言行,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融入他们。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中等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好厌恶,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多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才能建立起师生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2.真爱是渡

    班主任要把爱和关心撒向每一个中等生,让每一个中等生都沐浴在老师爱的阳光下。“心病还需心药医”,老师的爱心无疑是预防和医治学生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拥有和享受班主任的爱,是每一位学生的渴望,更是每一位中等生的渴望。可是事实上,班主任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秀生和学困生上,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反而被无意中冷落了,使中等生的精神欲求无法得到满足,使最具可塑性的大多数中等生得不到切实的关心和培养,这实在是教育的严重失误,也是一些班主任工作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不仅应在学习上提出希望和要求,也应在思想上和生活上进行关心,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但愿我们班主任都能把自己的情和爱同样慷慨无私地献给每一位中等生,让每一位中等生在老师爱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3.鼓励为本

    班主任应把树立中等生的“自信心”作为主攻目标,把增强中等生的自我意识作为突破口。中等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在各种心理问题中,自卑心理往往是导致或加剧中等生其他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要树立中等生的自信心,需要班主任做许多具体而持久的工作,可以从很多 方面着手,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设法在学习上帮助其提高,班主任既要对中等生有热切的期望、热情的鼓励,促其产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积极情绪,又要帮助中等生具体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找到改进、提高的途径和方法。针对中等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偏科现象严重的要求制订目标,帮助其逐步把弱科补上,对学习方法欠缺的则加强学法的指导与交流,对成绩波动较大的同学则要求坚持写自检自查日记,逐步学会自我约束,对学习态度敷衍者则严格要求,督促其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展示为根

    班主任还必须努力给中等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自我的大舞台,让中等生动起来,活起来。在以往班级管理制度下,中等生往往只能是被管理者,很难真正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要给中等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机会。班干部可以采用老师推荐、学生自荐、组阁等方式,定期轮换。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给中等生以解答问题的机会,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使他们从胆怯、紧张和漠然中摆脱出来。

    除了在课堂上给予中等生展示的机会外,班主任还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动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要促使许多平时不动不响的中等生也能全身心地参与进去,在多种活动中展示他们青春活力,发挥他们的兴趣特长,化解他们的烦恼痛苦,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5.合作为源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必须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作用。首先,要争取各任课教师的配合。注意经常与各任课教师沟通情况,主动向各任课教师了解中等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这些学生的有关情况向各任课教师作介绍,共同探讨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落实帮教措施,使帮教工作能协调有序地进行。其次必须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班主任与家长要经常交流,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而且要提醒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多与子女进行平等交流,建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不给子女以过多的压力。

    中等生渴望发挥,也渴望取得成功,却又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渴望向人倾诉,但又不知“心里话儿向谁说”;他们不愿被动地成长,但他们又“犹抱琵琶半遮面”;而且,中等生的人数、心理特征和影响力也在实践中决定了他们才是班风、学风形成的主体力量。实践证明,中等生积极向上,就会促使优秀生加倍努力,以稳固自己的领先地位,同时又会使学困生的一些行为失去市场,从而有利于班级整体状况的改善。

    (本文获全国第三届“健康杯”征文一等奖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华茂外国语学校) (林 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