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467
表扬引发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6期
表扬引发的思考……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深深地明白这一点。于是,在新课改大力推进的今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拿起了表扬这个简单而又有效的武器。

    然而,最近听了一些课,却发现一个共性——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不绝于耳。“你真聪明”、“太棒了”、“你真了不起”……可在教师热情洋溢的表扬面前,许多学生反应冷漠,对教师的这种表扬置若罔闻,课堂气氛沉闷……我不禁困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原因当然出在“表扬”上!

    第一,表扬太多了。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只要学生表现好,教师就充分给予表扬,可谓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天长日久,学生的心理达到了饱和状态,对过于频繁的、清一色的“表扬”已经见怪不怪了。老舍先生曾经说: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这才是养花的乐趣。我想,教育不也应如此吗?

    第二,表扬太模糊了。现在的课堂上,我们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作具体分析,动辄还以“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表扬。如此“表扬”根本没有挖掘出学生真正成功在哪里,也给其他学生造成模糊感,不知道究竟如何向被表扬学生学习。

    第三,表扬不切合实际。现在的教师不管学生做大事小事,都是一连串的“好好好”,一概给予表扬。而且,经常是“你太伟大了”、“你真了不起”。这反而将学生弄糊涂了,难道就没有不好的?难道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是有个性,就是创新?我想,这种不切合实际的表扬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变得盲目自大、惟我独尊,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教育是一种塑造,一味地宠学生并不是正确的方法。我们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口号下将教育弄得不伦不类。所以,作为教师,应注意表扬的分寸,力争让表扬与希望结合起来,使学生永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

    编辑/于 洪 (李金洋 张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