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449
小学体育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6期
小学体育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过程是指,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学生传授并努力使学生掌握健身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教、学、练的过程。

    现代学校体育已由原来的对学生进行“身体的教育”转变为“通过身体而进行教育”的过程,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教育,而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生物改造,即: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而且还要通过体育运动将健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从学科角度看,学校体育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卫生保健联系密切。学生心理健康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之一,学校体育课程中蕴涵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两者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可见,小学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小学体育课程的价值。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愉悦学生身心

    我认为,我们不光要活动学生的身体,也要注意愉悦学生的身心,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这体现了身心和谐发展的原则,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在我教《体育与保健》(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蛇脱壳》这一课的过程中,首先,我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练习健美操,充分将身体活动开。我选用节奏性较强的迪斯科乐曲,这样学生比较喜欢。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在体育活动中展示无遗,活动效果令人满意。

    (二)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合作精神在现代人的素质要求里,是与竞争意识及能力同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难题,教师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共同解决。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需要担任某运动角色,并按既定的体育规则和道德进行体育活动。事实上,我们可以视体育课中学生的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缩影。通过球类竞赛项目,体育教师除可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外,还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体育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尽量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的表达机会,让学生既敢想也敢说。教学中,引导学生不要一味地跟随教师的思路,不要“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体育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发挥学生想像力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小学低年级学生“跳绳”、“模仿动物跳”等,如果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考虑,就可让学生自己探索有多少种跳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模仿出各种动物的跳法。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而不是大家学的都与教师教的一样。这样,展现在课堂上的是不同学生的不同创造力。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在选择教材、确定教学难度和教学要求上要尽量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当然,这不是说不需要克服困难,不需要克服某些痛苦。在一定程度上还要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难关,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另外,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按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逐渐增加运动负荷。这样安排才能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特殊要求,体现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往往害怕学“跨越障碍”的内容,既害怕受伤,又害怕同学笑话,所以,心理压力很大。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让这类学生先从容易内容练起,不急于求成,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五)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学校体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特殊的和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很大帮助。例如,发展体能素质的练习往往比较单调、枯燥,如耐久跑,只有刻苦锻炼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但学生大部分不喜欢这个运动项目。我们知道,耐久跑这类的运动,正是培养小学生刻苦锻炼、磨练顽强意志的极好方式,这点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跨越障碍或对抗性的游戏和竞赛,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克艰险的坚强意志。

    (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这篇论著中指出,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并号召全国人民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可见,体育的价值体现在它既能完善人体,又能使人身心协调发展。我们可利用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甚至实施心理干预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烦恼,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改善与提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领域的目标之一。体育活动中充满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和机会,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去“挖掘” 。我们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具体的情境和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大司小学)

    编辑/陈 虹 雪 悦 (施广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