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培训:开启心灵之门的艺术
随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学校越来越需要了解学生心理、能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的教师。国内外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纷纷举办各类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本人有幸参加了三期国内、三期国外心理教育机构主办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后者是由美国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主办,由美国著名心理辅导专家、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教授张宝蕊博士授课。在培训中,我体验到与国内侧重“讲座式”培训不同,美国教育机械的培训更倾向于“体验式”。以下是我对体验式培训的几点认识:
一、富于人性关怀的培训环境
我参加的几期国内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参训的人数多,采用大班化教学,在教室中进行。培训教师大多坐在讲台上,学员面向讲台而坐,听培训者讲课。
我参加的美国教育机构主办的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培训人数控制在50人以下,采用小班化教学,多用活动室作为学习场地,培训老师与学员一起或围圈坐在椅子上,或席地而坐,学习气氛轻松;培训老师在学习之初就记住了每个学员的名字,并要求学员之间互相认识,记住彼此的名字,营造了亲切、友好的人际关系;培训老师为学员准备课间点心,学员也主动带点心与大家分享,彼此之间充满温暖与关怀;在学习中,培训老师鼓励学员彼此敞开心扉,相互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彼此之间充满信任;为缓解学习疲劳,培训老师或学员在学习中间穿插组织各种放松活动、游戏。通过这些措施,培训者与学员们一起营造了富于人性关怀的培训环境,形成了一个互相支持的、安全的心灵成长团体。
二、以人为中心的培训理念
讲座式的培训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有着耗时短、信息量大的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面向众多学员传授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服务于人心灵的事业,通过灌输而获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缺乏体验的过程,不太容易走入学员的心灵进而被内化而引起学员教育行为的转变。
体验式培训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培训理念,人成为关注的中心,每一个学员都不被忽略,培训过程成为学员思考、体验、行动的过程,成为学员心灵成长的过程。其主要做法是:
1.自我觉察———第三只眼看自己
讲座式培训关注的重心在自身以外,以心理疾病的表现、心理辅导技术的介绍与运用为主,而体验式培训则以引导学员自我觉察为主,参与培训的每个人都成为关注的中心。
参加培训以前,许多学员都做过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他们原来认为心理辅导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为学生出谋划策,因此,在辅导时总是很耐心地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给学生诊断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殊不知,很多时候辅导教师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身上,并没有真正了解、理解学生,因此,也谈不上真正帮助学生。
在体验式培训中,培训者在引导学员学习专注、聆听、同理、尊重、澄清和具体化等心理辅导技巧的同时,注意激发学员思考,巧妙碰触学员们的内心世界,引导学员们反思自己,看清自己的盲点,避免自以为是的“帮助”。通过建议学员每天做反思作业,引导学员主动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引导学员借助心理投射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即当自己对别人的心理加以揣测、判断时,并不意味着一定能真正反映对方的真实想法,或许自己认为对方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却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心理的投射。这种借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来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的方法,就是进行自我觉察,如同人多了一只眼睛,只不过这只眼睛专门用来审视自己的心灵。
多了这只眼睛,学员们在做心理辅导时,就会时刻保持警醒,保持思想上的中立,不将自己与被辅导者纠缠在一起,才能真正陪伴、聆听、同理对方,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2.分享交流———用心灵感受心灵
心理辅导工作,要以心灵感受心灵,而不是仅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去分析被辅导者。学员们在自己以往的辅导经历中,常常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虽然做得很努力,被辅导者却很难认同。在一些心理教育培训中,学员们学习过一些理论,也听过一些范例,但一面对实际问题,总有些隔靴搔痒之感。
在体验式培训的课堂上,培训者关注点线面的结合,引导学员投身其中,敞开彼此的心扉,进行充分的分享交流。每一主题的教学活动都少不了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个人感受的交流分享这些重要环节,而交流的形式又有小组间的交流与全班交流等不同形式。这些环节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每个人的分享交流,可以展示对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不同看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不同心态,以便真正做到将心比心,用心灵感受心灵,真正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真正去理解他人。
三、体验的学习方式
在专题讲座式培训中,培训者多采用理论讲授、举例说明等方式来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学员听讲、做记录,被动地接受学习。虽然,学员在学习中可以获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内心体验的支撑,与自身的内心感受相脱节,这些知识不是活化的,难以在实践中有效运用。
体验式培训中,重视学员们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学员们在各个环节中的心理体验,在教学中,往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考—小组讨论(或实践演练)—分享交流—归纳总结”等多个环节,引导学员积极思考、交流、尝试,将自己的内在体验升华,从而理解心理辅导的基本理念与技术。
学习的第一天,学员们习惯性地拿出了笔和本子,准备做记录,培训老师建议大家放下本子和笔,因为,当想要记录时,人就是在过去而非现在。老师提醒学员们要关注现在。令学员们称奇的是,虽然没做一点笔记,仍然掌握了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大家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培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在体验中学、在做中学。
在学习每一技巧时,培训者不是直接告诉学员应该注意什么,而是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每一个人都投入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感受他人,互相尝试、观察、分享交流,不知不觉中大家对心理辅导的技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同理心时,老师先让学员们三人一组围坐,一人是来访者,一人是辅导者,一人是观察者,来访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辅导者聆听、同理,观察者进行观察。完成一轮活动后,观察者、来访者对辅导者的辅导表现进行反馈,然后,三人的角色轮换,直至每人扮演完所有的角色。这个过程,一方面能让学员更好地观察别人,反省自己,进行自我调整;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方式,学员从不同的侧面感受了心理辅导的技术。学员们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印象深刻的。
四、求真务实、影响持久的培训效果
怎样衡量培训的效果呢?通常的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多采用学员培训结束后写个案分析、论文、做活动设计等方式进行检验,完成作业的学员最后获得一份学习证书,这对学员学习的实际效果不能做及时的、深入的评价、反馈。
而体验式培训采用的培训效果检验方式,求真务实,贯穿培训全过程,培训对学员的影响深入而持久。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实习督导。在学习过程中,培训老师为了帮助学员更清晰地掌握和运用辅导技术,一方面,要求两人一组,一人为辅导者,一人为来访者,制作辅导过程录音带,制作完之后,在全体学员面前放录音,进行督导,学员与老师从不同角度对辅导过程提出看法,帮助辅导者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对于未制作录音带的学员,老师要求他们在班里现场做辅导演练,并接受其他学员的集体督导。这种实习的方法,给了学员实实在在学习、锻炼的机会。用学员们的话来讲,通过“真枪实弹”式的演练,找到了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
二是边学边用。每天结束学习前,培训老师都会给学员们布置“作业”———回去运用所学的技术与家人、学生交往,观察对方的态度、行为等的变化,仔细体味自己的感受。第二天一早,再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做法及体会。培训老师强调学的技术要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能只在辅导情境中用,不可能在平时完全不会同理他人,到辅导时自然就可以了。希望学员从现在开始主动地改变自己,坚持去做,坚持反省、觉察自己,最终达到在行为、理念方面的转化。
学员们也主动自觉地将所学的技巧运用到生活、工作中,大家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心态不同了,自己的行为方式改变了,与人交往的感觉也不一样了。
请聆听学员们的心声吧:
“我学会了开放自己,学会了爱自己,通过爱自己能够更好地爱身边的人。我觉得自己能更加得心应手地去工作,学生更能理解我的做法。我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一个平台上,同理学生,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这十天的课程对我很有帮助,从上课的第二天开始,我就不断地反省自己,回忆自己以前做的事。很奇怪,我对学生、对亲人、对自己的态度都有了一些变化(我认为是好的)。”
“在学校里,这几天我变了个人。坦然、快乐、有信心,全不是以前那个愁眉苦脸、烦躁不安的我了……对自己的工作信心十足,奇妙的是,回到学校,把学习到的方法往学生身上一用,真的好见效啊!那种快乐是无法言说的!”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培训对学员们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这里借用一位学员的话来表达我们的心声:“这次培训把我们引向一片浩瀚的海洋!收获太丰美了,这种收获还是可持续发展的,如一棵树在不断成长,我相信就算离开了这个培训班,它对我的影响也是终身的,会陪伴我走过以后的日子。”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编辑/张宝玲 (陆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