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1)
中学时代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学生各类心理疾病的发生,矫正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的心理向着积极、健康、正常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就全国范围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较早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而行动快、落实快,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近乎是“一张白纸”。
(一)意识淡薄
由于受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广大农村中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很有限,一些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对这个问题也缺乏应有的重视与了解。这是制约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首要原因。
(二)师资薄弱
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薄弱。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需要有心理学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在农村中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强烈责任感的教师和领导太少了。
(三)起点较底
在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说是“一无所有”,但只是零星的、琐碎的、不自觉的,只是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中的无意识涉及,缺乏独立性、针对性、系统性和计划性。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可借鉴的经验。
(四)氛围不够
大中城市,由于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而农村中学所处的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明显薄弱。对一些农村学生的家长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就是“天方夜谭”。
(五)问题犹存
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令人担忧。在农村中学的学生当中,有人际恐怖、孤独苦闷、自卑胆怯、考试焦虑、不堪挫折、情绪低沉、感情脆弱等心理障碍,也发生了少数出走、自杀、逃学、结伴斗殴的现象。
二、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一)设置一个中心
为了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摆在应有的位置,协调全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克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相对分割和封闭的状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学校要设置心理辅导中心。
心理辅导中心既直接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又可以协调全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心理辅导中心要由学校主要领导人担任主任,同时还要制定心理辅导中心的章程、工作规范和制度,保证心理辅导中心在整个学校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中的性质和作用,明确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方法。
心理辅导中心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正常开展,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向学生宣传心理学知识,组织对有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开展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的协调配合工作主要是与教务处、各教研组就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合作,提供理论指导和资料保证,协调心理健康辅导课的设备和教学安排,承担和组织教师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的培训工作。与政教处的配合主要是为班主任提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的资料,协助班主任布置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同时协调政教处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们传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等。
(二)建立两支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批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而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的教师。没有这样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不会深入,更不可能有成效。学校既要对全校的教职工进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教育,以增强全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又要有重点地选择部分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学校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没有学生家长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缺乏力度的,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但农村中学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养方面都有着先天不足,要求学校加大这方面的工作的力度,注重“家长学校”的作用,做好对学生家长的培训,使他们增强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认识,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技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完善三级指标
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整体上明确三级指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在农村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超前性的优势,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教育科学理论和心理科学理论,依据素质教育的操作原理,逐步完善符合农村中学学生心理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系列和内容系列,以保证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序列化和组织化。
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致包括八个方面:
1.学习心理教育。包括对学生的智力健康教育、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考试心理的调适和训练、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教育等。
2.健康情感教育。包括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形成稳定平衡的心境;了解学生感情活动产生、发展、形成、表达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健康的高级情感;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制怒”的方法、培养幽默感等。
3.坚强意志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创设一定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等。
4.人际适应教育。包括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愉悦地接纳自己;形成学生的博爱意识与行为;教会学生正确地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使学生打扮得体、举止文雅;学习各种社交技能。
5.反应适度教育。包括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现实;认识挫折的双重性,增强学生的自制力;提供各种情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向上,不断进取。
6.青春心理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审美心理教育;性法制教育。
7.升学与择业教育。包括升学考试前后的心理教育;升学与职业选择指导;职业心理准备教育。
8.健全人格教育。包括认识自己的素质类型与性格倾向;培养良好的性格,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会心理的自我调适。
农村中学三个年级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大致安排是:
初一年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加强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的指导,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初二年级: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发育问题,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加强学习策略指导,进行主体意识教育。
初三年级: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压力”,树立正确的升学观和成才观,进行应试心理的辅导与训练。
(四)保证四个结合
农村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可以从“四个结合”着手,全面展开。
1.学校全员投入与骨干教师专门教育相结合。
在心理辅导中心的组织协调下,全校员工都要参加心理辅导。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和其他活动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突出骨干教师的作用,选择事业心强、工作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教师,挑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梁。骨干教师要不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及方法,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向深入。 (刘恩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