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疗法述评(1)
理性—情绪疗法的由来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称合理情绪疗法。此法系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 Ellis)所创。艾利斯生于1913年,于194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194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1947年)他在凯伦霍妮研究所从事以经典的心理分析法进行心理治疗。到1953年左右,他越来越对这种疗法的理论及其疗效失去信心,并在其幼年情绪问题的经验影响下,开始逐渐摆脱心理分析治疗,从事理性—情绪疗法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艾利斯逐渐认识到,一个人如果有一种合情合理的生活哲学,就几乎不可能产生情绪困扰。在60年代至70年代,通过不断的探索,他逐步巩固了自己的人性观与心理观,并提出了一套关于说明情绪失调机制的所谓ABC理论,开创了一系列理性—情绪疗法的心理治疗技术。1962年他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和情绪》一书。此后,他吸引了许多追随者,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到了20世纪80年代,RET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闻名的心理治疗体系。
理论依据
一、人性观
在人性问题上,艾利斯持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立场。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一种内在的倾向,与其他的人本主义者一样,他把这种倾向称之为人的本性。艾利斯认为人的本性虽然存在趋向于成长和自我实现这种积极的倾向,但也存在一种非理性的、不利于生存发展的消极倾向。他强调:“在许多时候,人类天生就倾向于进行畸形的思维;倾向于自毁前程;倾向于过分易受暗示影响和过分概括化;倾向于无端地焦虑不安和生气,并且持续不断让焦虑和敌意伤害自己。不管他们受过何种教育,也不论他们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长大。”在艾利斯看来,正是这种先天倾向容易使人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发展出非理性的生活态度,造成心理失调。
二、心理观
理性—情绪疗法承认并强调心理机制的整体性。他们认为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在他们看来,知生情、情生行。知、情、行三者,彼此相连,相辅相成。他们强调,人的情绪和情感来自人对所遭遇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件本身。情和行受制于人的认知,纠正人的认知在人的心理治疗中占突出的位置。RET把咨询和治疗的直接目的,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⒈纠正非理性的思想、信念以及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来访者树立积极的、能带来快乐生存的价值取向、追求、目标和理想;学会用科学、理性、求实、灵活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⒉纠正不合宜的情感,帮助来访者获得合宜的情感体验。艾利斯认为,合宜情感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不合宜的情感亦然。合宜的肯定性情感是人的目标、愿望得以实现时产生的体验,如爱、幸福、愉快等;合宜的否定性情感是人的愿望受挫、目标行动受阻时产生的体验,如遗憾、内疚、生气、失望等。不合宜的肯定性情感使人暂时感到好受,但却导致将来更大的痛苦和挫折,如自高自大、敌意、妄想等。不合宜的否定性情感使人的处境更糟,如抑郁、焦虑、绝望、自卑等等。
⒊纠正不合宜的行为,增进合宜的行为。艾利斯把强迫、冲动、不良的成瘾行为,刻板反应以及退缩、恐怖等称作“自我损害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严重妨碍了人的生活和幸福,妨碍了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实现。
三、情绪失调的原因——ABC理论
ABC理论是关于情绪障碍原因的理论,也是RET的基本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主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ABC这三个字母来自三个英文单词的字头。A是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是A引起了C,但RET不这样看。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在RET疗法中,主要治疗技术是教导当事人对B进行质疑问难,故用争论(Disputing)一词的第一个字母D代表治疗。治疗的本意就是通过D来影响B。认知问题解决了,情绪和行为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最后达到一种新的情绪和行为后效。
艾利斯于1979年曾用下图来表示其ABC理论。
艾利斯在1962年曾总结出西方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通常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神经症状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20世纪70年代以后,他进一步把这些主要的不合理信念归并为三大类,即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自己周围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和信念。
关于不合理信念,韦斯勒(Wessler)等曾总结出下列三个特征。这就是: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和糟糕至极(awflizing)。对于非理性信念的产生,艾利斯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人类天生就有很强的倾向,趋于非理性地思考看待事物,这几乎是一种“似本能”。其次,儿童时期的学习在形成非理性信念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有先天倾向的基础,加上孩子比成人更缺乏客观地评价自己和环境的能力,儿童很容易从父母的表扬和批评中概括出非理性的观念,并内化成自己的信念。第三,人们容易把一些理性信念通过过度概括、夸大,转化为非理性信念。例如,关于“人对人友善是一种好品质”这一理性信念,通过过度概括可能会变成“我必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关心人,否则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最后,一个人在长大后会不断地自我灌输、自我宣传一些非理性信念,从而使它们得以维持(有些非理性信念也会由于实践检验而丢失)。
治疗过程与主要治疗技术
一、治疗过程
RTE的治疗过程包含下列五个步骤:
⒈明确RET的结构,了解治疗要求
对于初次接受RET治疗的来访者,咨询者首先要向他(她)宣讲RET的基本原理,尤其是ABC理论。让他明白,在RET看来,不是个人遭遇的事件,而是个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了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以及怎样通过认知改变来改善情绪和行为。同时要说服来访者相信:理性—情绪分析是有效、有用的。这种讲解要适合来访者的接受能力,浅显易懂。
此外,要交待RET治疗要做些什么,来访者有些什么任务(如阅读、思考、练习等),让来访者有所准备。
⒉检查非理性信念和自损思维
理性—情绪疗法把认知干预视为治疗的“生命”。因此,几乎从治疗一开始,在问题探索阶段,咨询者就以积极的、说服教导式的态度帮助来访者探查隐藏在情绪困扰后面的“自语”,藉此来明确问题的所在。咨询者坚定地激励来访者去反省自己在遭遇刺激事件后,在感到焦虑、抑郁或愤懑时对自己“说”了些什么。
⒊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冯 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