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9413
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调查 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8期
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调查 分析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情况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研讨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有超过一半的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了经验交流,这将不同程度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同时,有71.7%的学校经常组织家长来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家校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这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核心

    目前,福建省的专兼职教师在专业知识、能力意识及能力水平上还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因此,对学校所配备的心理教师进行培训成了当务之急。

    首先,应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目前,福建省已经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中心,聘请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着重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进行培训和指导。培训分为A证和B证培训,受训的教师接受严格的课时培训和考核后,由教育厅和师资培训中心统一颁发合格证书。目前,福建省已经有200多名教师参加了首批的培训,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心理教师参加培训,以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

    其次,有必要把培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比如开展专门针对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学校领导能够全面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够真正重视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开展对学校班主任的培训,以团体辅导和班级心理辅导为基础,传授班级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操作实务,帮助班主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而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可以利用学校业务学习时间对所有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使大部分教师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可以尝试走骨干教师培训、领导培训、班主任培训及全员培训相结合的道路,做好心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随着学校心理教师培训的拓展和更多的师范院校心理学毕业生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福建省的心理教师队伍将大大改观。

    2.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

    目前,福建省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纳入学校工作的督导体系,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机制,随意性比较大。比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无统一的标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工作任务、目标、实施途径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另外,我们在与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因为目前在教师的编制、待遇、职称评定等问题上还没有明确,心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抑制。所以,建议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心理教师的待遇,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

    3.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心理教师科研素质落后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学校心理教师应该加强案例研讨、经验交流和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建议开展一系列实验课题研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些适合本学校的科研课题,如学生适应辅导、自我意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职业生涯辅导、网络心理辅导、性健康教育等。

    4.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道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各学校乃至各个班级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有22.1%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还是一片空白,28.2%的学校已经开展了三年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学校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上存在很大不同。各个学校应该积极探索符合“校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上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有的学校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有的学校把“以点带面、全员参与、专题讨论”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有的学校以心理咨询室为龙头,带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针对普遍性问题组织专题性的系列辅导活动;有的学校以开创实践活动为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道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心理品质;有的学校已经开始探索建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等等。总之,把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叶一舵等)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