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9391
家庭教育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应对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8期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孩子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困难、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脾气,如何能帮助孩子?如何能知道孩子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 陶先生的教诲对现在的家庭教育有着指导意义。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据笔者调查,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一般的父母起早贪黑,自己省吃俭用,每每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但是由于缺乏对现在孩子的了解和研究,无法知道孩子感兴趣的是令人眼花僚乱的所谓前卫新潮的时尚消费,还有那挥之不去的少数富家子弟出手阔倬,一掷千金的潇洒派头。所以,虽然父母感觉对孩子已经尽力了,但孩子并不认为父母对自己好,这就构成了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现代家庭中“代沟”的加宽加深,这也是现在家庭教育中一个新的盲点。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认真进行这方面的探讨,采用科学的应对策略,让家长真正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价值观基本协调一致,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在孩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应对家庭教育中这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呢?

    一、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父母不能因为早出晚归,忙于生计,就忽视与孩子的沟通。家长要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拿出相当的精力,本着对孩子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家庭和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探究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特点、心理需要的变化及趋势,并且不断探索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优化净化家庭教育环境,正确配置家庭教育资源。

    二、父母在思想上要对家庭教育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足够客观地认识

    现在孩子消费观念前卫,但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学上称之为蛋壳心理),一旦父母不能及时、尽快、尽量地满足孩子的不合理消费,孩子的心理就会崩溃,酿成血的教训。2002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登载的遵义市四名小学女生集体服药自杀的惊人事件,就能说明这一点。她们的自杀原因是:13岁的小姑娘王兰(化名)生日那天,爸爸没有给她买生日礼物,反而给其姐姐买了新衣服,她“心理不平衡,想不通”,就用积攒的压岁钱买了120粒安眠药。恰好,下午四个同学来玩,一说起来几个人同病相怜,顿时“群情激愤”,一致决定一死了之。然而,王兰所称“爸爸妈妈对我不好”,令父母“万万没有料到”。王父说:“其实,买生日礼物的钱是准备好的。”

    三、家长要把握和了解孩子的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一般来说,价值观有这样几种类型:

    1.外在型。孩子追求最多的是外在表面的东西。他们关心的不是事实的真象,而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2.凭借型。孩子喜欢借别人的地位、力量抬高自己。

    3.实惠型和情感型。孩子追求眼前的物质、精神生活满足。在他们看来,凡是能使自己得到感官快乐的东西,就有价值。孩子用来衡量事物价值大小的是情绪而非理智,是感情的涨落而不是理性的思考。

    4.亚群体(小群体)评价型。孩子自己缺乏评价能力,事物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需要别人来裁判,自己没主见,人云亦云。孩子愿意参与本群体的集体评价意识,也愿意接受评价意识对自己的评估。共同的心理,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评价意识,才能求得孩子共同的心理平衡和安全感。

    四、注意家庭教育时机,把握教育子女的艺术

    1.家长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要及早,要牢记住卢棱在《爱弥儿》中的警示:“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生命一起开始的……”因为“幼小时所得印象,那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会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

    2.家长要真正懂得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针对家庭教育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家长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明白: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

    3.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代沟”的客观存在,懂得发生“信息不对称”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尽量防止“信息不对称”的恶性循环,家长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体谅父母,对家庭要有责任感。就是让孩子了解“家情”,熟悉“家底”,理解“父母心”。使家长和孩子在“代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任、理解、真诚的七彩虹桥。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马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