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9406
呼唤心灵,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8期
     曾有一名学生对我说:“老师,音乐对于我太难了,我觉得自已不是学习音乐的材料。”他的家长也说:“这孩子不行,干啥都没长劲。”

    美国的行为学家皮鲁克斯说:“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样一句话:“成功是从心里开始的!”他还说:“每个人的成功人生并不是直接与智商和能力挂钩,而是与其心理素质是否健全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音乐学科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校通过音乐教研室十余年的实践,构建了“心理效应与音乐课程整合”的新模式,呼唤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入学时应用“门坎效应”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一部分是凭借“音乐特长生”名头来的。他们怎样学习音乐?如何参加高考?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多年来,当“音乐特长生”入校时,校长和音乐教研室的教师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重新整合现有教材,树立学生自信心。要求教师具备“没有学习过音乐的学生不等于没有音乐细胞”的信念做好音乐教学工作。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了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提出的“门坎效应,”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很有帮助。学校采取上小课及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音乐方面的专业技巧。教师发现学生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逐渐启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讲课时应用“同体效应”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交往活动,他说:“交往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主体与另一主体的互动过程,双方彼此都是主体。”根据维果茨基的“双主体”理论,我们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奋斗目标及发展规划交给学生自已,让学生自已确定学习方向,自我调控学习进度,使学生充分体验与教师“同体”的感受。

    挫折时应用“马太效应”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要及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分析问题原因并指出改进的方法。教师应做到:不嫌弃任何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生。

    我有一名学生上音乐课非常吃力。我常以激励的方式对这位学生说:“你行!你身上有许多的艺术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只要你认真努力、刻苦练习,一定能找到音乐灵感。”我还给这个学生讲华罗庚和牛顿的成功事例,让学生在反思中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在上音乐展示课时,我特意为这位学生安排了展示节目,并发给他“进步奖”。用激励的方式帮助他提高了对音乐的兴趣,应用了“马太效应”不仅使他有了自信,最终使他取得了成功。他如愿考上了大学。

    展示时应用“异性效应”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初期”,他们不但渴望异性交往,更渴望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异性朋友的一句话可谓“重于泰山”。有人说这是“异性效应”。

    我校音乐教学中,每学期都安排两次声乐、器乐公开考试,并选择优秀者参加专场演出。学生可以邀请自己的父母、同学和朋友观看和指导,有的学生就会邀请异性朋友来观看。学生们为了在异性面前把自己的亮点展示出来,演出前一个月就认真准备,演出时在异性朋友关切的目光注视下,学生更加积极,会较顺利地通过考试。实践证明,音乐科目考试时,适当应用“异性效应”会加速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及演示水平的提高。

    高考时克服“克拉克现象”

    音乐科目高考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克拉克现象”。我的应对措施如下。

    (一)应考心理锻炼

    1.开设音乐教学展示课。让学生将自已善长的音乐科目展示给大家。

    2.实行公开考试。音乐考试时,我们请评委打分、专家点评、家长参加。

    3.试行陪考教学。高三学生高考,在请家长陪考的同时还请高二学生一起陪考,这对高二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心理体验。

    (二)考场心理调解

    1.调解家长心理。学生心理压力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家长的影响,因此应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解。

    家长应做到“四不”,即:不焦虑,不“好高骛远”,不给学生乱用补品,不打乱学生的生活规律。

    2.调解学生心理。告诉学生调解心理的几种方法,要做到“三个一样”,即:视异地考场环境和在自己学校一样,视考场和在自己的教室一样,视评委及主考和自己学校里的教师一样。

    3.考试完了做到“五不一转”,即:走出考场时,“不哭、不笑、不问、不悔、不想,立即转入下一个要考的科目。

    多年来,我校音乐教师在帮助学生克服“克拉克现象”方面,竭尽全力为考生进行心理护航,收到了显著成效。

    我们坚信:

    只有呼唤学生的心灵,才能唤醒学生的艺术才华。

    只有呼唤学生的心灵,才能激活学生的音乐细胞。

    (本文获全国第三届“健康杯”征文一等奖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中学) (王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