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矫治
预防初中生犯罪的重要性
初中生进入了人生的“第二断奶期”。初中生生理上的逐渐成熟与心理上的尚未成熟,导致他们出现一些困惑与烦恼,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思想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有的可能造成行为上的偏差和越轨。因此,预防初中生违法犯罪,是防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据研究表明:当前,未成年人发案率大幅上升。进入21世纪,未成年人犯罪每年呈10%的上升势头,而且呈低龄化。随着生活物质的改善,初中生越来越多地乐于接受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新事物,有书籍、音像、电影、网络等不同形式媒体,其中也包括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过去发案年龄多在17~18岁,现在提前到14~16岁,甚至更早。由此可见,初中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矫治是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初中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社会影响
1.不良社会影响。当今,社会全面开放,初中生的价值取向、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会改变一些学生的正常心态,成为引发违法犯罪的主要因素。
2.不良文化影响。部分未成年人租借、传看不健康书刊、音像,沉湎于网上游戏、网上交友,个别学生还涉足黄、赌、毒场所,由“好奇”到不能自拔。
3.不良交往的影响。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寻求伙伴并经常聚集,其中一部分初中生交友不当,尤其喜欢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模仿,从而,慢慢走上犯罪道路。
(二)家庭影响
不良家庭环境对初中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家庭不太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更不能从法制角度分析出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失教过多导致孩子走向犯罪。
这样家庭分为三种:
1.单亲家庭。由于父母离异,孩子失去生活信心,形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逐渐成为“问题孩子”。
2.父母不良行为的家庭。家庭中有酗酒、赌博或判刑的家长,他们无视法律法规的行为,结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子女。
3.不良教育方式的家庭。家中教子方式简单粗暴、过份溺爱、不闻不问、事事袒护等。
(三)学校影响
有些学校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德育教育内容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强。学生厌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潜在因素。
(四)自身原因
初中生的判断力较弱,辨别事物能力不强,容易冲动,不利因素会造成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危险期”。
初中生违法犯罪的矫治
(一)学校教育
杜绝初中生违法犯罪,关键是教育。学校在对初中生进行法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应加强预防犯罪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明白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初中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喜欢彰显个性,经常出现与教师、家长“对着干”的现象,有些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学生这种强烈的逆反心理时束手无策。据心理学家分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如果我们不分原由地禁止和反对学生的某种行为,就容易诱发学生的对立情绪。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加强是非意识与鉴别能力,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2.重视青春期教育
在青少年性犯罪的案例中,有不少是由于在中学时陷入早恋,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差。在无法摆脱“性”困扰时,学生容易效仿不良的性角色,在生理早熟、心理却不成熟时期,极容易走上性犯罪道路。
学校要加强对初中生青春期教育及性知识的普及,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两性交往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
(二)家庭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个人修养及知识层次有一定关系。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家长要将学生的表现及思想动态反馈到教师那里,然后,再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工作。
预防初中生违法犯罪是一项艰巨、长期、系统的工程。我坚信在全体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定可以还给孩子们一片“心灵蓝天”。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学)
编辑/ 陈 虹 吴文庆 (田世兴)
初中生进入了人生的“第二断奶期”。初中生生理上的逐渐成熟与心理上的尚未成熟,导致他们出现一些困惑与烦恼,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思想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有的可能造成行为上的偏差和越轨。因此,预防初中生违法犯罪,是防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据研究表明:当前,未成年人发案率大幅上升。进入21世纪,未成年人犯罪每年呈10%的上升势头,而且呈低龄化。随着生活物质的改善,初中生越来越多地乐于接受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新事物,有书籍、音像、电影、网络等不同形式媒体,其中也包括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过去发案年龄多在17~18岁,现在提前到14~16岁,甚至更早。由此可见,初中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矫治是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初中生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社会影响
1.不良社会影响。当今,社会全面开放,初中生的价值取向、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会改变一些学生的正常心态,成为引发违法犯罪的主要因素。
2.不良文化影响。部分未成年人租借、传看不健康书刊、音像,沉湎于网上游戏、网上交友,个别学生还涉足黄、赌、毒场所,由“好奇”到不能自拔。
3.不良交往的影响。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寻求伙伴并经常聚集,其中一部分初中生交友不当,尤其喜欢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模仿,从而,慢慢走上犯罪道路。
(二)家庭影响
不良家庭环境对初中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家庭不太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更不能从法制角度分析出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失教过多导致孩子走向犯罪。
这样家庭分为三种:
1.单亲家庭。由于父母离异,孩子失去生活信心,形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逐渐成为“问题孩子”。
2.父母不良行为的家庭。家庭中有酗酒、赌博或判刑的家长,他们无视法律法规的行为,结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子女。
3.不良教育方式的家庭。家中教子方式简单粗暴、过份溺爱、不闻不问、事事袒护等。
(三)学校影响
有些学校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德育教育内容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强。学生厌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引发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的潜在因素。
(四)自身原因
初中生的判断力较弱,辨别事物能力不强,容易冲动,不利因素会造成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危险期”。
初中生违法犯罪的矫治
(一)学校教育
杜绝初中生违法犯罪,关键是教育。学校在对初中生进行法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应加强预防犯罪的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明白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初中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喜欢彰显个性,经常出现与教师、家长“对着干”的现象,有些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学生这种强烈的逆反心理时束手无策。据心理学家分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如果我们不分原由地禁止和反对学生的某种行为,就容易诱发学生的对立情绪。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加强是非意识与鉴别能力,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2.重视青春期教育
在青少年性犯罪的案例中,有不少是由于在中学时陷入早恋,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差。在无法摆脱“性”困扰时,学生容易效仿不良的性角色,在生理早熟、心理却不成熟时期,极容易走上性犯罪道路。
学校要加强对初中生青春期教育及性知识的普及,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两性交往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
(二)家庭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个人修养及知识层次有一定关系。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家长要将学生的表现及思想动态反馈到教师那里,然后,再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工作。
预防初中生违法犯罪是一项艰巨、长期、系统的工程。我坚信在全体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定可以还给孩子们一片“心灵蓝天”。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学)
编辑/ 陈 虹 吴文庆 (田世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