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9385
共同成长——用智慧关注教师,用爱心关注学生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9期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是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学校如何切实担负起自己庄严的历史使命?

    学校要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本,求管理者和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促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校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的管理者要全心全意地用智慧关注教师,而教师则要全员全程地用爱心关注学生。当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当管理者和教师在各自岗位上的发展问题得到确实关注,并逐步解决的时候,他们会发自内心地去关注生命,关注学生,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和朋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学校要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要科学认识和管理学校的教职员工队伍,要重视他们的职中和职后培养,逐步建立具有终身学习特征的学习型校园文化。

    三是务本求实抓德育。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德育不只是任务,更是责任,德育要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学生心路历程的参与过程,要帮助学生建立思想道德的核心价值,如诚实、尊重、爱心、正直、正义等公民风范;要发挥学校的优势,所有教职员工都应树立全员育人意识,把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落在实处。

    四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作。为了使学生、班主任、学科教师、校长和学校互动发展,各方面需要紧密沟通和交流,如学校应重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把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进度以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与家长及时沟通,家长在了解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的情况后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社会也应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空间,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成长提供动力和资源,使三方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出有良好道德情操的青少年一代。

    (作者单位:教育部《基础教育参考》)

    编辑/ 陈 虹 (陈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