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9293
关注女生心理健康教育(2)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12期
关注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3.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女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学习。一是在分类心理卫生指导的基础上,要求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根据本学科特点和本年级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二是调动全校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开展“我学习我快乐”、“我学习我进步”、“优秀学习方法大家谈”等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在全校范围内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形成浓厚的团体感染气氛和支持效应,使男女学生们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三是进行“分层教学”和“成功教育”的改革与尝试,适当降低学习的要求和难度,使一部分有暂时学习困难的女生有足够的学习进步空间,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四是实行“导师制”,让教师与“潜能生”(以前叫“问题学生”)结对子、交朋友,经常给予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辅导和关心,建立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两激励”:激励参与意识、激励竞争意识

    1.激励参与意识——促进女生在集体活动中完善自我。号召女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如在“学生会干部竞选”、“校园主持人大赛”等活动中,积极鼓励女生参与报名,让其在活动中显示特长和才华,争当学校大家庭的小主人。在班干部的竞选和班级活动中,充分展现女生的风采,争当班集体各条战线的领头羊。同时要求教师及时捕捉女生的闪光点,有意识地树立和提高她们在集体中的形象和地位,在做班集体主人的活动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2.激励竞争意识——激励女生在学习竟争中挑战自我。一是学校政教处、团委提供给班主任教师相应的统一素材,树立女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榜样,激励女生在学习上要敢于自我挑战,激发自尊心,调动积极性,克服懒惰性,挖掘自身潜能,获得学习进步的内驱力。二是激励女生树立竟争意识,增强自信,在与同伴的学习竞争中,提高心理素质,不骄不馁,创造优异成绩。

    (三)“一教育”: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培养女生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毅力。“导师制”的实行、主题班会的开展、个别谈话的深入,都有利于结合不同年级、班级和个体的具体事例,及时、有效地对女生进行挫折教育。一是教育女生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因挫折产生的不良心理,采取诸如善于思考、大度、乐观等积极的自我防卫方式,形成一定的挫折容忍力,将挫折化为学习动力。二是教育女生要加强意志的磨练,从小事做起,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激励的习惯,以自身坚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在挫折中迎难而上。

    根据制定的总对策,学校在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未到位的情况下,决定各部门分工协作,打好团体战,构建以讲座为载体的女生健康教育平台:①学校团委开设“女生指导讲座”,积极做好女生的集体引导工作。②政教处开展全校性的“校园拒绝男女学生交往过密,防止和杜绝早恋”的主题教育活动。③全员动员,扎扎实实落实“导师制”,不折不扣做好教育渗透和学科渗透。

    学校团委本着“服务女生,提升女生素质”的宗旨,围绕高中女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个方面问题,从2002年2月开设专题讲座,希望籍此既解决目前遇到的普遍问题,又能为女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三、讲座引发新思考

    两年来“女生指导讲座”使两届近1600名女生接受了比较系统的生活、学习方面的辅导。辅导的效果到底如何,我们时刻关注着。记得“男女生交往:互相学习,把握界限”的讲座后,很多班主任都说,讲座开得很及时,分析也很透彻,很多女生在周记、随笔里都表示一定正确认识男女生交往过密问题,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为升入高一级打好基础。从全校范围来看,放肆、大模大样的男女交往过密现象有所控制和缓解,女生在学校的各条战线上都有出色表现。

    但在讲座开了一段时间之后,尤其是寒暑假一过,男女生交往过密又有来势。可我们对同一批学生不可能再通过开讲座来解决同样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有效的、不断跟进的方法。

    根据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在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决定全员动员,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女生指导工作,使女生健康教育的平台搭建得更加扎实。

    (一)继续开好“女生指导讲座”

    “女生指导讲座”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女生指导讲座”适合集体辅导,可以通过心理知识讲座、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社会实践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女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形成浓厚的团体感染气氛和支持效应。在继续开好“女生指导讲座”的前提下,我们计划在2004年将讲座内容编辑成稿,刊在《校园心理》,在全校范围内发行,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学会自知和自助,并相互督促,最终达到消除不良症状、改善行为和人格的目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一”:即学好一本心理学教育专著,疏导好一位问题学生,写好一篇心理教育个案,上好一堂情感教育课。教师出于一颗真诚之心,感染和教育学生,缓解和消除学生心理、情绪和学习上的障碍,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也创设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二,就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因此,学校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按照“倾听—肯定—同情—鼓励—建议—期望”六部曲,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使其能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完善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邀请家长到校与子女一同上课,与教师全方位交流对孩子的教育,以教师对学生的负责和关爱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负责的态度、关爱的精神。同时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和“给家长的一封信”,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虽然这项工作才起步不久,还需要教师的广泛参与和学生的进一步认可,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陈春露)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