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9291
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2)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12期
     5.在咨询辅导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择业等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并对学生的有关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应该依靠大多数教师与心理辅导员互相配合,以预防性和发展性辅导为主,同时,通过矫治性辅导,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个别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对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培训。从长远看,应当使所有教师都能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胜任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要求,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实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五、构建科学化的评价体系,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开展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由于随时受应试教育思维模式的干扰,教育评价系统的导向、改进、调控、反馈、激励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工作,才能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有序开展。当前,从学校行为层面来看,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使师生双方明确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方向与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必须建立一套动态的、规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科学运作;必须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把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测评工作纳入常规管理之中,并广泛借鉴心理测量与诊断技术,采用测量、调查、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来收集有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评价的科学性。从政府行为层面来看,必须建立新的人才选拔标准,把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纳入人才选拔的指标体系之中,作为升学和就业的依据之一。

    六、构建配套化的保障体系,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轰轰烈烈地开几次讲座,搞几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当前,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随着新奇感、兴奋感的逐渐减弱,更由于挑战而产生困惑,这必然会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因此,亟需建立配套化、制度化的保障体系,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应该主动出击,努力争取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争取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积极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寻求建立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联系、相配套的舆论、政策、经费支持等保障体系,以及师资培训、科学研究、职称评聘等制度保障体系。 (蔡建家)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