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9285
惩罚的艺术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12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要说明的是,惩罚和体罚是两个不同概念。体罚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许的,而惩罚则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的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

    但即便如此,惩罚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育人,也可以毁人。要使用好这把双刃剑,就必须在对学生充满“爱”的基础上,讲究惩罚的艺术。

    英国有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有一天,他杀了一条狗。说来也巧,这条狗正是校长的宠物。显然,麦克劳德闯了祸。校长知道了,决定给他以惩罚。惩罚的内容是罚他画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血液循环图。这就是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的那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为一位解剖学家,就得益于他的校长的那“美丽的惩罚”。

    上海比乐中学校长唐关胜曾经遇到过一个严重违纪的学生,他的处理方法是:先让学生在学校荣誉室里了解学校获得过的所有荣誉,并让他写出感受,然后罚他去劳动——擦学校的校牌,用意就在于让他用自己的行动擦亮校牌。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也十分讲究惩罚的艺术。他规定了三种惩罚方式:一是谁有迟到、早退之类小毛病,就给大家唱支歌;二是有再大一点的错误,就自觉找一件好事去做;三是就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反映事前、事中、事后心灵深处旧我与新我是怎样论战的。

    唱歌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做好事可促使学生将心灵深处意念的撞击转化为爱集体、助他人的实际行动,在做好事的过程中实现观念的变革、理想的升华;写“说明书”既有利于学生清除各种私心杂念,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所以,与其说“唱歌、做好事、写说明”是一种“惩罚”,倒不如说是一种构思奇特、效果颇佳的自我教育方法。因为它把学生“新我”中的无私、美好、自信等内在潜力调动起来,去教育、监督、约束“旧我”中的那些自私、愚昧、丑恶的东西。这种“陶情、促行、练功”的自我教育方法,不仅让犯错误的学生在反思中提高了觉悟,还让全班学生都受到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由此可见,建立在对学生“爱”的基础上的讲究艺术的惩罚,可以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王国兴 黄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