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99306
惩戒,也可以有张笑脸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12期
     前些日子,与友人闲聊,他的一句话触动了我的心思。他说:“我今天对文学有这么大的兴趣,得归功于小时候被老师罚写了那么多的日记。”我脑中一念闪过:作文,一直是学生和我的一块心病;何不也效仿那位老师呢?试试看!

    说干就干!第二天,正好有几个学生打架。我问清原由,进行了批评教育,然后说:“为了以示惩戒,你们回去后,每人写一篇日记。”后来,我看了看,写的都是对于自己错误的认识,感觉比“检讨书”好多了。因为,它的名字不那么刺耳,孩子写起来没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也就可以说出自己的一些心里话。它就像孩子心灵的一扇窗口,通过它,我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内心动态,也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于是,我把它推行了下去。渐渐地,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不那么困难了,可作文仍令人头疼!于是我便把“惩戒日记”的内容扩大为:可以摘录你今天读到的好词、好句;可以写写你躺在床上时的幻想;可以写你见到的能人、趣事;听到的笑话、故事……这下,“惩戒日记”的内容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丰富了,作文的内容也丰富了。

    我暗自得意,把这些都告诉了友人。他哈哈大笑后,说道:“你不知道我那时有多苦。日记,头都写大了!”我说:“没有那时的痛苦,哪来今天的幸福?”他却抽了口烟,便不再作声了。

    他走后,我陷入了沉思:“犯错误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惩戒将伴随着孩子成长。但童年毕竟是美好的,孩子们应该过得快乐些。”第二天,我针对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增加了几种惩戒形式,并给它们取名为“劳动最光荣”、”我是小雷锋”、“今天我当班长”、“我是言行清洁师”……我还准备了一个“进步记录本”,把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记录在案。

    这些天,我“对症下药”:让借故不扫地的孩子,先唱一首《劳动最光荣》,然后再去打扫教室,并对他们的劳动成果大加赞赏;让常欺负弱小的孩子当一回“小雪锋”,做一件好事(不限定时间);让常违反纪律的孩子当一天班长,体味一下别人劳动的辛苦;让爱追逐打闹的孩子当“言行清洁师”,阻止说脏话、打架的学生,并说服他们不再犯……孩子们做得兴趣盎然,快乐写在脸上,进步写在我的记录本上。

    教学无处不艺术。惩戒,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应有自己的艺术魅力。我想,它的目的不应在于“惩”,而在于“戒”。它不一定非要板起脸来,让学生感到害怕、痛苦。变换一下形式,它也可以有一张笑脸,让孩子在笑声中体验与错误告别、与正确握手的快乐;在被“惩戒”中增加知识、锻炼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王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