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认知行为训练改进一小学生课堂注意行为的个案研究(1)
一、引言
在学校课堂情境中不乏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Ross(1976)认为学习障碍是因为运用和维持选择性注意力的发展迟滞所造成的结果。由此可见注意力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个观点,即与优等学生相比,学习困难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注意的搜寻、稳定、转移、集中能力明显低弱。因此,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就给予学生一些训练注意力集中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使其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有关注意力不足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针对多动症儿童(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来治疗和辅导,而对于没有多动症的一般注意力不足儿童的辅导关注不够。事实上,一般注意力不足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分心问题也是影响学习的一大主因。由于注意缺陷对学习有极大的不良影响,研究者们运用许多方法来对儿童的注意缺陷进行矫正。1937年,Bradley首先采用药物治疗来改进儿童的行为问题,然而药物治疗由于其效果短暂且有一定的副作用而逐渐被后来发展起来的行为矫正技术所取代。我国学者(徐芬、蒋莉,1998)采用行为矫正技术中间歇强化的方法改进注意缺陷儿童课堂行为,研究证实,行为矫正技术有良好的效果。然而,这种方法也有明显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这种方法的长时效应差,不能激发儿童的内部动机,因此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应该选取一种综合的训练方法来改善儿童的注意缺陷(Hinshaw,1991;辛涛,1994)。
认知行为取向辅导策略有别于行为矫正技术强调塑造和改变儿童行为的做法,认为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缺乏技巧与学习、缺乏正向增强或消极的思考方式造成的。因此,认知行为取向的辅导策略除采用行为改变技术的强化原理外,还加入认知学派的观点,认为行为改变的先决条件是当事人必须注意到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行为的。因此,为了使改变发生,个体必须能评估自己在各情境中的行为。认知行为取向辅导策略对儿童注意缺陷的运用颇广,主要的训练技术有:自我指导训练、冲动控制、社会技巧训练等。其中,自我指导训练(self-instructional training)作为一种通过个体自己所说的内在语言(inner speech)来引导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训练方法得到广泛推崇(白秀玲,1999)。
本研究以东阳市某小学生的课堂注意行为为目标行为,拟用认知行为辅导中的自我指导训练,配合方格练习和多重感观训练,并运用行为改变技术中的行为契约法,对其课堂不注意行为进行矫正。
二、被试情况
本研究被试为浙江省东阳市某小学四年级女生厉某,10岁,独生女。课堂行为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偏离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该生很容易分心,经常不看黑板的例题讲解或书上的内容,在课堂中与同桌说话、玩笔、玩自己的头发、东张西望或看窗外,小动作频率较高。从成绩和作业情况来看,作业较为潦草,做作业容易丢三落四,成绩较差。据该生自己反映,其在上课时经常会开小差并不是因为不喜欢这门课或这个老师,而是她很容易被身边其他事情吸引而忘了课堂上的学习任务。该生父母均长期在外经商,生活起居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她比较溺爱,但母亲比较严厉,回来后经常因为她写作业容易分心责骂她,但收效甚微。
对被试进行智力测验(测验材料为瑞文测验联合型),IQ为109,属中等水平,表示被试的行为与智力无关。采用1~25随机数字表比较其注意力集中情况和其他学生的差别,发现厉某点数完25个数字的时间是55秒,而随意抽取的其他四位对照成员的时间分别是35秒、42秒、38秒和40秒,均少于厉某。因此,被试在注意力集中程度上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为了解被试课堂不注意行为的基线水平,研究者从10月26日~10月28日对被试的课堂不注意行为进行了6次随堂观察。在一堂课40分钟里,被试的课堂不注意行为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较高,其课堂不注意行为大多是不看黑板、和同学讲话、看窗外、玩笔、发呆等一些无意识的注意力分散行为。由观察中发现,个案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一项任务上,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对这样的被试用单纯的行为矫正技术可能无法有持续和有效的效果,因此,研究者尝试采用认知行为系统训练的方式。
三、认知行为训练方案设计与实施
1.认知行为训练方案的设计
根据个案的行为的基线水平,我们确立本次干预的目标行为是个案每堂课的不注意行为出现次数少于5次。这里的课堂不注意行为是指个案偏离教师当前指定任务的行为。为了帮助个案矫正其课堂不注意行为,研究者设计了自我指导训练、感官训练与订立行为契约相结合的认知行为训练方案。方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自我指导训练
这是一种教导儿童以口语控制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认知行为策略,对缺乏自我控制的个案比较适用。参照Meichenbaum和Goodman提出的逐步褪除自我指导(faded-rehearsal self-instruction)方式,有研究者将自我指导训练划分为五个步骤来逐步展开。自我指导训练的五个步骤如下:①认知示范:成人执行任务时,大声对自己说话。如指导者示范问自己:“我现在集中注意力了吗?”如果没有,马上坐端正,认真听讲(用行动表示出来)。②外显的引导:个案在指导者口语的示范引导下,表现出同一行为。如成人问:“我现在集中注意力了吗?”个案表现出集中注意力的行为。③外显的自我指导:个案在执行任务时大声指导自己。如个案大声问自己:“我现在集中注意力了吗?”并表现出集中注意力的行为。④轻声外显的自我指导:个案轻声反复练习以外显语言指导自己的行为。⑤内隐的自我指导:个案以内隐的个人语言引导自己的行为表现。
研究者通过团体训练的方式来帮助个案学习和掌握这种自我指导策略。这种团体训练共四次,每次30分钟,由外显外部指导到内隐自我指导进行逐步训练,反复练习,直到个案掌握自我指导策略为止。
(2)感官训练
注意力的品质不仅包括注意力的选择性、分离性和持续性,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注意力。因此,对这几个方面的注意力的训练同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采用方格练习,设计了1~25的随机数字表来锻炼个案的专注力,用“摸一摸”触觉训练来锻炼个案触觉的注意力,用“听一听”听觉训练来锻炼个案的听觉注意力和选择性注意力,用拼图锻炼个案的持续性注意力等。为了尽量降低个案的实验者效应,对个案的感官训练同样安排在一个小团体中进行。
(3)订立行为契约
为了强化行为改变的效果,研究者与个案订立行为契约。在订立行为契约中,选择合适的强化物非常重要。在与个案及其家长的访谈中了解到,个案喜欢画画,因此,我们与家长商定选择一套个案喜欢的画具作为强化物。我们与个案和家长商定后确定的行为契约如下: (张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