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199281
关注生命,回归生命本体(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1期
     3.张扬个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何况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人(尤其是孩子),张扬个性,开放孩子的心灵视野,让孩子在富有创生性和自由度的“王国”里开放自我,成就自我,生成健康个性,生命的机能必将被激活,心理的潜在动因自然会奔放。

    (三)包容性:教师要主动适应学生,要遵循孩子的生命成长规律,架构生命,理解支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育者要学会包容甚至“包装”,学会“换位思考”。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能用斥责、僵硬的方式去人为地扭曲孩子的心灵顿悟和行为矫正。让孩子在教师的巧妙“包容”和技术“包装”之中得到潜移默化、茅塞顿开的心理释放、自我领悟和自我规范。这样,产生的是“于无声处听惊雷”,震撼的是“心灵的池池涟漪”。

    1.体验性: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

    自然体验——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体验生命,塑造健康心理。如: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大自然是生命的象征,一棵树、一朵花、一只小鸟……它们都有着鲜活的生命,我们可以利用科学课、实践课、假期生活等,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生命的奥秘,感受生命从产生、成长、成熟乃至死亡的整个过程,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精神体验——学会欣赏和爱,让师生、生生间在回归纯真生命的理解和沟通、激励和引导的世界中,进行心灵的真切关怀和扣问。播种“爱 ”,让孩子懂得“活着就是爱”,“爱,使人成为人,使人战胜各种孤独和恐惧,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温暖、光明、使人成为伟大的人。”让孩子真正 “敬畏生命”——爱不仅应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存在于人与一切生命之间。”

    2.自主性: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让“关注生命,回归生命本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范式,真正根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学会自我选择,我应该怎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会自我批判,我的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学会自我反思,我的心理健康吗?

    学会自我调控,如果我有心理问题怎样调控?

    学会自我超越,如何战胜不良心理、我的生命追求是什么?

    学会自我设计,如何在生命健康教育中发展、充实自己?

    3.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使命应是培养人,为人的未来发展打基础,为人一生的幸福奠基。 (莫 杰)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