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交问题及其调适
具备一定的交往技能和沟通技能,能大方、自如地与别人交往,是当代青少年必备的基本素质。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屡屡受挫,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无法得到同伴的友谊。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就产生了社交退缩心理,将自己封闭起来,害怕听到别人的评价,严重的还可能出现社交恐怖症。因此,及早地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技能和交往品质,使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往,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一、社交问题的基本表现
(一)人际关系不佳
有社交问题的青少年往往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人际关系不佳,与人交往过分担心、紧张,手足无措,在大庭广众面前不敢说话、发言。他们表现出了与人不和、离群、畏缩、孤独、不敢与异性接触等特点。遇到困难也不敢求助于人,宁肯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只因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听到一些否定性的评价。他们行动迟疑不决,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二)自信心欠缺
有些青少年往往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尤其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并容易给自己身上贴上“我不行”、“我没用”等标签。为了逃避别人的批评和指责,他们往往选择了退缩、将自己封闭起来等方法,而这些方法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又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二、社交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结构不全,如父母离婚、分居等,以及长期生活在冲突不断的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他们很可能出现性情不稳定、冷漠、猜疑、自卑等心理问题,并进而影响他们顺利地与他人交往。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很多父母,采取了过度保护、封闭式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家长严格限制孩子正常的活动自由,认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另一方面,家长又将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从而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缺乏交往的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当他们在群体中需要独立应付和协调人际关系问题时,就会出现手足无措、异常紧张等现象,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则很可能会出现社交退缩心理。
(二)个性因素
那些个性开朗、大方的青少年,往往更容易得到友谊。而个性有一定缺陷的青少年,如有自负、孤独、嫉妒、自卑等心理的人,往往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很多挫折和问题。交往是一个互动互酬的过程,只有当你真诚、坦率地与人交往时,你才能得到别人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因此,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消除社交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社交问题的应对方法
(一)正确地评价自我和他人
有社交问题的青少年既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为别人发现自己的缺点而焦虑不已,又可能夸大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不屑于与他人交往。因此,这些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家长和教师有必要帮助有社交困难的青少年重新客观、全面地审视自己和别人,从而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为克服社交问题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以逐级暴露法改善社交问题
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的社交问题,这些问题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得到解决。因此,可以采取递进的方法,先将自己暴露在最不害怕、最容易解决的情境中。若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能很好地适应这一情境,再进一步练习克服次易解决的情境,以此类推,直至青少年将所有的社交问题都解决。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逐步地适应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对改善社交问题大有益处。例如,一个青少年非常害怕在大庭广众中讲话,可以先让他想像自己在两个听众面前讲话,若无不良的情绪反应,则可以想像在五个或更多听众面前演讲,在他可以轻松地进行想像后再实际练习。这种逐级暴露法可以帮助青少年直面使他们害怕的情境,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应对问题的方法,不断地积累相关经验以提高交往的技巧,同时这种方法全面地考虑到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适应过程,因此对以离群、孤独、畏缩为主要特征的社交问题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合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当青少年在社交中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时,出现不良的情绪是难免的,这时就要运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控制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调节情绪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写日记,找人述说的方法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描述出米,并将内心的想法、感受等绘画出来,贴在显眼的地方。此外,转移注意力或参加一些积极的活动也能有效地调节不良情绪。例如,听音乐、下棋、参加体育锻炼或自己喜欢的活动,都可以使自己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平静地考虑和解决社交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应养成良好的调节情绪的习惯。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应马上考虑应对的方法,并坚持下去,如每日用15~20分钟在日记中写出自己在社交挫折后的感受等。
(四)提高交往的基本技巧
具有社交问题的青少年往往欠缺一定的交往技能。由于交往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因此,沟通、语言等技能非常重要。这些技能包括口头表达是否正确、清晰、简练;是否会伴有生动的非语言反应,如眼神交流、脸部表情丰富、语言的音调、音量等;能否有效地倾听别人的讲述,既对别人讲述的内容感兴趣,又能及时地作出反馈;能否积极地发动并保持交谈;能否有效地表扬和接受表扬,评价和接受评价等。这些技能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青少年可以通过查询有关的心理书籍,找到提高技能的方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交往技能很好的对象,有目的地观察对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他的良好技能记录下来,并在实践中练习这些技能,这种观察学习对提高青少年的交往技能有很大帮助。
(五)培养自己良好的交往品质
交往品质是建立在对自己和他人个性品质理解的基础上。若一个人对别人持有不信任、怀疑的态度,认为别人与自己交往是有所求,或将对方看作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或受以前不良经验的影响,并将之扩大到所有情境中,认为与人交往不会有好结果,那么在交往中就不会表现出真诚、大方、热情助人、宽容、理解等良好的交往品质。由于交往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当一方传递出的是冷冰冰、不信任的信息时,那么另一方也就很难真诚地与你交往了。因此,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不要狭隘地将个别人的不良品质泛化到所有的人身上,也不要以过分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敞开心扉去接触和接受每个人,才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无限的乐趣。 (孙良必)
一、社交问题的基本表现
(一)人际关系不佳
有社交问题的青少年往往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人际关系不佳,与人交往过分担心、紧张,手足无措,在大庭广众面前不敢说话、发言。他们表现出了与人不和、离群、畏缩、孤独、不敢与异性接触等特点。遇到困难也不敢求助于人,宁肯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只因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听到一些否定性的评价。他们行动迟疑不决,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二)自信心欠缺
有些青少年往往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尤其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并容易给自己身上贴上“我不行”、“我没用”等标签。为了逃避别人的批评和指责,他们往往选择了退缩、将自己封闭起来等方法,而这些方法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又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二、社交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结构不全,如父母离婚、分居等,以及长期生活在冲突不断的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他们很可能出现性情不稳定、冷漠、猜疑、自卑等心理问题,并进而影响他们顺利地与他人交往。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很多父母,采取了过度保护、封闭式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家长严格限制孩子正常的活动自由,认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另一方面,家长又将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从而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缺乏交往的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当他们在群体中需要独立应付和协调人际关系问题时,就会出现手足无措、异常紧张等现象,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则很可能会出现社交退缩心理。
(二)个性因素
那些个性开朗、大方的青少年,往往更容易得到友谊。而个性有一定缺陷的青少年,如有自负、孤独、嫉妒、自卑等心理的人,往往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很多挫折和问题。交往是一个互动互酬的过程,只有当你真诚、坦率地与人交往时,你才能得到别人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因此,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消除社交问题的重要因素。
三、社交问题的应对方法
(一)正确地评价自我和他人
有社交问题的青少年既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为别人发现自己的缺点而焦虑不已,又可能夸大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不屑于与他人交往。因此,这些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家长和教师有必要帮助有社交困难的青少年重新客观、全面地审视自己和别人,从而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为克服社交问题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以逐级暴露法改善社交问题
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的社交问题,这些问题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得到解决。因此,可以采取递进的方法,先将自己暴露在最不害怕、最容易解决的情境中。若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能很好地适应这一情境,再进一步练习克服次易解决的情境,以此类推,直至青少年将所有的社交问题都解决。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逐步地适应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对改善社交问题大有益处。例如,一个青少年非常害怕在大庭广众中讲话,可以先让他想像自己在两个听众面前讲话,若无不良的情绪反应,则可以想像在五个或更多听众面前演讲,在他可以轻松地进行想像后再实际练习。这种逐级暴露法可以帮助青少年直面使他们害怕的情境,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应对问题的方法,不断地积累相关经验以提高交往的技巧,同时这种方法全面地考虑到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适应过程,因此对以离群、孤独、畏缩为主要特征的社交问题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合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当青少年在社交中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时,出现不良的情绪是难免的,这时就要运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控制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调节情绪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写日记,找人述说的方法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描述出米,并将内心的想法、感受等绘画出来,贴在显眼的地方。此外,转移注意力或参加一些积极的活动也能有效地调节不良情绪。例如,听音乐、下棋、参加体育锻炼或自己喜欢的活动,都可以使自己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平静地考虑和解决社交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应养成良好的调节情绪的习惯。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应马上考虑应对的方法,并坚持下去,如每日用15~20分钟在日记中写出自己在社交挫折后的感受等。
(四)提高交往的基本技巧
具有社交问题的青少年往往欠缺一定的交往技能。由于交往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因此,沟通、语言等技能非常重要。这些技能包括口头表达是否正确、清晰、简练;是否会伴有生动的非语言反应,如眼神交流、脸部表情丰富、语言的音调、音量等;能否有效地倾听别人的讲述,既对别人讲述的内容感兴趣,又能及时地作出反馈;能否积极地发动并保持交谈;能否有效地表扬和接受表扬,评价和接受评价等。这些技能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青少年可以通过查询有关的心理书籍,找到提高技能的方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交往技能很好的对象,有目的地观察对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他的良好技能记录下来,并在实践中练习这些技能,这种观察学习对提高青少年的交往技能有很大帮助。
(五)培养自己良好的交往品质
交往品质是建立在对自己和他人个性品质理解的基础上。若一个人对别人持有不信任、怀疑的态度,认为别人与自己交往是有所求,或将对方看作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或受以前不良经验的影响,并将之扩大到所有情境中,认为与人交往不会有好结果,那么在交往中就不会表现出真诚、大方、热情助人、宽容、理解等良好的交往品质。由于交往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当一方传递出的是冷冰冰、不信任的信息时,那么另一方也就很难真诚地与你交往了。因此,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不要狭隘地将个别人的不良品质泛化到所有的人身上,也不要以过分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敞开心扉去接触和接受每个人,才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无限的乐趣。 (孙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