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199259
一种徒劳的选择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1期
一种徒劳的选择
一种徒劳的选择

     目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若想立足于社会,必须有知识和才能。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国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学校之间差别很大,重点中学的升学率明显高于一般中学。一些家长为了实现子女成才的愿望,使子女将来能够考上大学,通过各种关系,想方设法让孩子挤入重点中学,有的还要付出几千、几万,甚至更多的择校费。家长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值得吗?真能如愿以偿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因为高中择校现象尤为突出。所以我们选取了重点中学两个班128人,其中择校生38人(择校生是指中考成绩没有达到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非正式录取的学生),普通中学一个班60人进行研究。

    从表1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下,择校生学习成绩明显比正式录取的学生成绩差,上线率低。

    从表2可以看出,重点中学择校生和普通中学学生虽然入校成绩没有明显差异,经过三年的学习,高考成绩差异显著,上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普通中学学生成绩优于重点中学择校生。

    为什么重点中学择校生学业成绩不像家长所期望的那样好?原因分析如下。

    1.学习适应性

    择校生在重点中学学习普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难于适应紧张的学习。重点中学课程教学进度比较快,学习活动安排紧凑。择校生很难跟上这样的快节奏。

    (2)教法不适应。重点中学的教师讲课精练、简约,不如普通中学讲得那样详尽、细致。重点中学学生学习的起点高,要求高。择校生很难适应,经常上课听不懂,对知识理解不透,应用困难。

    (3)学习主动性差。高中阶段需要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控制少了,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要求高了。择校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较差。例如在教师没有布置作业时,或没有提出具体要求时,不会自己安排学习,常常无所适从。

    (4)学习策略不适应。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影响很大。从时间安排、学习计划性、学习的辅助手段、学习的各个环节、学习的自我监控等方面看,择校生的学习策略经常不适应重点中学的学习,从而导致学习的落后。

    2.学习态度和动机

    学习态度决定对学习的认识,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择校生对学习的认识不正确,有些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对学习经常敷衍了事,对知识不求甚解,学习注意力涣散。学习只有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进行,不能自觉学习,不会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存在强烈的厌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失败。

    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项学习的自信程度。周勇、董奇的一项研究认为,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能积极主动、自主灵活地学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够自觉、及时地矫正自己的行为,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保证学习的成功。择校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常有失败的体验,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常认为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是不可控制的。这种心理使他们对学习采取消极、被动、应付的方式,不愿意去努力,一遇到困难就放弃,缺乏自觉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种逃避、畏缩、自我否定的心理,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5.人际关系

    (1)教师的忽视。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择校生一般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重视。教师普遍对他们的期望不高,很少对他们进行表扬和激励。教师的忽视,降低了择校生的自信心,影响着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

    (2)同伴关系。在学校,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影响。择校生很难加入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群体中,他们喜欢聚成自己的小团体,在一起很少讨论学习问题。如果涉及到学习内容常常是抱怨和无奈,这无疑会加强他们的厌学情绪,降低他们的学业抱负。由于学业的失败,他们在同学之中常常抬不起头,自认为是“丑小鸭”,感到无能无助无自信无学习热情,周围同学对他们的看法也多是负性的。得不到同学的认同,郁闷、失望常笼罩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3)家长的期望。家长千方百计将子女送到重点中学,理由是认为进入重点中学后将来考大学就有把握了。由于各方面原因,择校生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状况。家长由希望变为失望,经常唠叨、抱怨,甚至责骂,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亲子沟通减少。学生常有负罪感,认为对不起父母。如果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还会激化家庭矛盾,甚至发生学生出走等事。择校生在学校常常被忽视,在家庭中又得不到抚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怎能健康成长呢!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择校对学生来说并非明智的选择。虽然有个别学生经过个人努力使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但是许多择校生由于对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导致学习失败,从而产生了挫折感,逐渐失去了自信心。加上长期生活在一种压抑无助的环境中,长期体验紧张、焦虑,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杨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