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绘画洞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2)
图3是一棵只有一片树叶的枯树。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棵树没有发芽?他回答:因为不适应外界环境,因为没有准备好。我问学生:树叶还会发芽吗?他想了想,回答说:会的。该生进入高中后,成绩一下子失去了在初中时的领先地位,经过努力成效不大,所以有些灰心丧气,感觉自己就象一棵枯树。值得庆幸的是:这棵树还是会发芽的!
●圣诞树:
在一般的图画心理学中,对圣诞树的解读比较少。但通过分析和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圣诞节虽然在冬季,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寒冷,凋零。原因有二:第一,在广东,冬季并不严寒,在经历了漫长的炎热夏季后,凉爽的冬季可以让人们的精神为之一振,所以是比较受欢迎的。第二,圣诞节在学生的心中,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是一个可以暂时放下学习,放松一下的机会;是一个有着童话色彩、可以收到礼物的节日。所以圣诞树在学生的作品中出现较多,不是偶然现象,它代表了学生心中对快乐、轻松生活的向往。这类学生总体来说,心态是健康的,只不过现实的读书生涯让他们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沉重,向往另外一种生活罢了。
图4是一棵典型的圣诞树,值得注意的是,它是种在花盆里的,这仿佛暗示这些学生被局限在一个比较狭小的空间里,除了课本、学校,他们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太少了。
四、讨论
首先,不能简单地把枝繁叶茂的树与心理健康的学生等同起来,也不能把落叶的树与心理不健康等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应该静静地听作画者解释自己的画。
其次,不论图画心理学怎样神奇,它只是我们洞悉学生心理的一个辅助性手段,在发现问题以后,应该结合其他手段,例如访谈法做进一步深入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在随后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集中在学习压力过大或厌学、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和情感等方面。
具体来说,高一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学习困难,其次是人际交往和情感类问题。高二学生心理问题仍以学习问题为主,但情感类问题明显增多,有些学生对异性萌发恋情又担心影响学习,因而引发心理矛盾。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高考前的心理应激问题,如考试焦虑、选择志愿的困惑、对前途的忧虑等。
五、结论与建议
(一)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广东省的高中学生80%左右心理是健康的
这与前不久通过专家鉴定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该课题向社会公布了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型调查结果是: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比例都在80%左右,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在5%以下。
(二)建议
几米曾坦言,创作本身对他确实是一种治疗。1995年,几米被发现患了血癌,生病的那一段日子,对几米的创作影响很大。许多人在阅读《森林里的秘密》、《微笑的鱼》和《向左走向右走》时,都能够感觉到书里巨大的悲伤、寂寞与失落。几米承认,自己在创作中不知不觉地投射了真实感受,这个过程令他感到愉快,同时也巧妙地将他从“被禁锢在自己的恐惧里”,带至较明朗的天空底下。
朱德庸也表示,在他的求学阶段,画画就是一种心理治疗。“在学校里碰到一些很不如意的事,不管是人是事,回到家我就画画,把所有情绪都发泄到画上。在学校某一老师让我非常气愤的时候,回家在我的画上他一定死得非常惨。在这个过程中,我无法接受任何事情。我跟老师、同学的交往好像完全没有,完全是孤单的。我所有的情绪,只是在画画中才得到满足。”对于朱德庸而言,漫画创作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表达了同一时代人的共同需要。
所以,治疗师不仅可以依据绘画作品获取的信息设计最有效的干预或治疗方案,还可以把绘画本身作为一种治疗的方法。
如何利用绘画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呢?
首先,最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绘画,要允许绘画者深深沉浸在绘画过程中。绘画者一开始绘画,就会自然而然地放松。通过绘画,他会感受到压力减轻了,随后就会和咨询师进行交流。
其次,要加深咨询师对绘画作品意义的理解,要学会倾听绘画者自己对作品的讲述。讲述其实是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对自己绘画作品的讲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生活、遇到的问题和对世界看法,可以使来访者身上的问题外化。
第三,心理辅导教师可以与学校的美术教师合作,把心理疏导与美术课堂结合起来。
美术绘画活动对学生的情感影响非常强烈和深刻,是外化学生情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人们在绘画过程中,会不知不觉把其深层的情绪、焦虑、冲突和愿望投射出来。所以,如果掌握了图画的解读技术,就可以达到迅速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目的,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潘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