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199207
闪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3期
     一、研究背景

    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心理辅导方法已在欧美及亚洲等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的功能,多年来它在学校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我国台湾,团体心理辅导已被普遍认为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许多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拟订适宜的团体辅导计划,以满足学生学业进步、环境适应、习惯养成、人格成长、交友等需求。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有专家预言,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将朝着以团体辅导训练为主,个别心理辅导为辅的趋势发展。

    目前,团体辅导这种心理辅导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系统地对其进行研究与实践,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向学科渗透、如何提高团体辅导的实效性,是目前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概念界定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教师根据某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学生出现的身心问题,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发展而设计和组织的一定活动。由学业促进、环境适应、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多类心理辅导活动组成。

    不同类别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辅导目标有所不同,如“学业促进”类心理辅导活动课就应以探究学习方法、改进学生学习策略、改善学业不良为辅导目标,最终将辅导课上掌握的技能迁移到学科学习中,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再如,人际交往类心理辅导活动课应以了解结识新朋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激发学生愿意结识新朋友,并在结识新朋友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为目标。

    三、研究内容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能否达到辅导目标取决于:课前,辅导教师是否把握了学生的身心问题;课中,环节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课后,延伸活动是否能渗透于生活。若要实现目标,就要遵循“发现—改善—提高”三步走的步骤。

    (一)抓准问题——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针对性

    尽管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有着自身严谨的目标体系,但对当前的辅导对象而言,辅导老师还要从实际出发,抓准问题,确定具有针对性的辅导目标。因此,辅导课的设计应源于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到的学生问题,从而找到辅导的重点和突破口。在此基础上设定的辅导目标,才会具体、明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例如,在设计《老同学 新朋友》这节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前,我发现了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的“近距离交往”效应。学生虽然在同一间教室共同生活了一个学期,但他们的朋友圈也仅仅局限于座位附近的同学,即便教师有意识地定期调整座位,创造一些机会让大家交往,但学生的人际交往仍处于被动等待的状态。学生常因为不敢与人交往、不会与人交往等原因,而产生同在一间教室学习的同学由于座位相距遥远而彼此陌生的现象。正是由于学生在这个阶段人际交往中出现的这类问题,我设计了该团体辅导活动课。

    再如,在设计《手、耳、眼、口总动员》这节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前,我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课上不能用多种感官参与听课。有53%的学生只用耳朵听,不用脑子想。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由于缺乏倾听技巧而影响了倾听效果。倾听技巧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境、学习内容选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学前儿童的学习很少有策略参与,小学低年级学生能模糊地意识到策略的作用,但不清楚什么是策略,更难以主动地运用良好的学习策略。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在遇到阻碍时,才会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从策略运用的主体性、独立性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运用策略主要依靠教师、家长及其他辅导者的指导、暗示、示范。因此,我设计该团体辅导活动课帮助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设计精巧——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情境性

    活动设计是实现心理辅导课目标的灵魂,学生的体验依托于情境设计的巧妙。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为实现辅导目标而服务。

    例如,我在设计《手、耳、眼、口总动员》这节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课时,每个活动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每个环节都为实现这节课的总目标服务。

    环节一:热身活动

    1.游戏:传情报“太阳大,地球小”

    规则(1):各小组1号从老师这里领情报,依次传给组员,直至传到最后一人。要求:不许动嘴说,可以用其他形式传情报。

    规则(2):各小组1号从老师这里领情报,依次传给组员,直至传到最后—人。要求:用咬耳朵的形式传情报。

    2.讨论:为什么第二次传情报能成功?

    3.归纳感受:学生体验到倾听时耳朵的参与很重要,传递信息时口的参与很重要。

    环节二:引发问题

    1.游戏:对暗号

    步骤(1):老师口念“A”,学生从准备好的4张扑克牌A中选出一张后,老师再举起“红桃A”。师生互对暗号。统计举起“红桃A”学生的人数(即对上暗号的人数)。

    步骤(2):老师口念“A”,同时举起“梅花A”,学生从准备好的4张扑克牌A中选出一张,与老师对暗号。统计举起“梅花A”学生的人数(即对上暗号的人数)。

    2.讨论:为什么第二次对暗号能成功?

    3.归纳感受:学生体验到倾听时眼的参与也很重要。

    步骤(3):一学生口念“A”,同时举起“方片A”,学生从准备好的4张扑克牌A中选出一张,与学生对暗号。统计举起“方片A”学生的人数(即对上暗号的人数)。

    4.归纳感受:学生体验到倾听时眼、耳共同参与效果好。

    环节三:共同探讨

    l.想一想

    要想学得快、记得牢,除了眼、耳、口,还有哪些器官可以来参与?

    2.说一说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举一个“眼、耳、手、口、心”齐动员来学习知识、长本领的例子。

    3.归纳感受:学习要多感官参与。

    环节四:观点汇集

    1.看板书,猜字谜“聪”。

    2.多感官参与学习,我们才会变聪明。

    3.读《聪明歌》

    眼睛睁大,竖起耳朵,准备好,嘴巴张开,操动小手,来报到,勤于动脑,用心记忆,真叫妙。

    眼耳手口心和脑,齐心向前跑,这样学习聪明了,我们能做到。

    环节五:尝试实践

    1.“眼、耳、手、口、心”齐动员学习英语儿歌

    步骤(1):全班学习,耳听儿歌想意思。

    步骤(2):全班学习,耳听儿歌,眼看插图想意思。

    步骤(3):小组学习,理解儿歌意思的同学可以用肢体语言帮助其他同学理解儿歌。

    2.归纳感受:信息总量=7%文字+38%音调+55%表情、动作

    环节六:自我设计

    用两周的时间填写“自我反思小课表”。每天要反思自己今天课上用上“眼、耳、手、口、心”了吗?给用上多感官学习的课画上“√”,如果你用上多感官学得快、记得牢,就再给自己加颗“★”。两周以后全班反馈交流,说说自己的变化。

    (三)学以致用——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学以致用”是在每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后,安排一个延伸活动,使学生能将心理课掌握的技能、方法迁移到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提高学习适应性,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例如,《老同学 新朋友》这节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课后,我设计的延伸活动是,用今天我们了解的结识新朋友的方法去试着结识一些新朋友,下周课上请你来介绍你的新朋友。

    再例如,《手、耳、眼、口总动员》这节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我设计的延伸活动是,用两周的时间填写“自我反思小课表”。每天要反思自己今天课上用上“眼、耳、手、口、心”了吗?给用上多感官学习的课画上“√”,如果你用上多感官学得快、记得牢,就再给自己加颗“★”。两周以后全班反馈交流,说说自己的变化。

    四、小结反思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课程,其追寻的目标是:助人自助。如果我们把心理课比作“试验室”,那么学生的学科学习、实际生活就可以比作“试验田”。只有将心理课这个“试验室”中的成果应用于学科学习、实际生活这块“试验田”里,心理课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如果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不能真刀真枪地实战,那么心理课将失去其生命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向学科渗透、如何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性,不仅是目前我们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研究课题。

    (本文获全国第三届“健康杯”征文一等奖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编辑/何妍 (田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