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生命教育关注和促进中小学生的生存与发展
退潮了,海滩上水洼里还留有那么多被潮水带上来的小鱼,水蒸发光了,小鱼会死的。一个小孩子一条条地把小鱼扔回海里。有人问:“谁在乎啊!你扔不过来的。”小孩子说:“小鱼在乎!这条在乎,那条也在乎……”可现实中,不少中小学生往往为几句口角、一点小事不惜伤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据《光明日报》及《中国教育报》在十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每年至少有1.6万中小学生死于非命,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级;意外伤害、自杀等非正常死亡已成为危及中小学生生命的首要原因。显然,关于生命与生存、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尊严、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生命教育的问题迫切地摆在了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
一、生命教育是中小学生必须的教育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反思。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而人的生命价值、精神方向却显现危机。人被物欲裹挟着不知疲倦,人与自我、以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利的经济动物。人对生命的漠视会引发社会的精神危机,精神危机会腐蚀人的灵魂,正如哲学家狄尔泰所言:知识与生命的脱节、理论与生活的分离,产生了许多无思想的生命和无生命的思想。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让生活富裕起来的人们并不感到幸福快乐,反而叹息“活着没意思”。
在成人被异化的同时,中小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必然面临一些新问题,以至于诸如“上学苦,上学累,小孩儿活着真受罪”等灰色童谣遍及学校。据笔者的调查,当前中小学生很少从学校里接受到生命教育的信息,也比较缺乏对生命的了解、尊重和珍爱。主要表现为:
1.对生命不可逆性缺乏明确地认识,轻易毁灭自己与其他生命。
2.不了解、尊重与欣赏生命的各种特点与多样性,为人独尊。
3.缺乏对生命安全的尊重与保护意识和技能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
4.不关心生命与他人、社会及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
5.缺乏对生命尊严与价值的基本思考,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生命道德。
6.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颠倒了对生存与发展关系的认识与实践。
在中小学生中发生的一件件漠视生命的憾事迫切地要求我们思考,如何应对社会负面因素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的影响与危机,以学生为本建设中小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生命教育正是担负这一任务的有效载体,成为中小学教育刻
不容缓的任务。
二、生命教育是实现生命本质的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是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一定要致力于帮助学生适应与处理人生几个重要的关系:
——个人与自我的关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珍爱生命、发挥潜能、实现自我。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心他人、同情弱者、尊重与真爱他人的生命。
——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尊重与欣赏生命的多样性,亲近自然、保护环境。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的变化、关心人类的危机。
归根结底,生命教育旨在追求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对中小学生进行和谐人格、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教育,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与推动中小学生的生存与发展。
生命教育的目标关系到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具体是:学习生存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正常的性别意识,尊重和珍爱生命,初步理解生命与死亡的意义。重点是使中小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宝贵,从而激发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三、生命教育是对中小学相关教育资源的整合
现在中小学中除了多种学科教学内容以外,还有许多专项教育内容。这些专项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教育目标总体是一致的。但这些学科教育往往自成体系,目标、内容、教材又严重重叠,教学时数、师资资源也比较困难,现在又增加了生命教育,是不是加剧了中小学生的负担。其实,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单搞一套,更不是其中某项教育的更名,而应是整合现有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将中小学现有的诸如心理健康教育、人口与青春期教育、性教育、法制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以及国际理解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整合起来,从生命的本原与意义去挖掘展示与生命相关的这些专项教育。换言之,就是将生命教育作为统领或载体,将有关生命的所有内容整合到一起,从生命教育一个面孔或出口来整体实现这些零散的、各自为战的专项教育的根本目标。
当前中小学中的一些专项教育已经开展了相当长时间,一些专项教育最终都涉及、发展和归结到生命的本原上了。以性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代表的绝大多数专项教育,其实涉及的都是生命的属性与特征,终究都必然上升到生命的层面来进行。生命是个体最宝贵的存在,生命的意识和价值具有最原始的激发力,涉及生命特征的教育零打碎敲、各自为战是没有道理的,也是无法真正体现教育目的,以生命教育为统领整合这些教育资源是必然的方向,也是务实的选择,必将极大地减轻中小学专项教育种种现实的压力与困难。
四、生命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1.关于生命的很多知识是美丽的,是必要的,这些知识必须传达给学生。但生命教育不只是对学生进行有关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生命的独特与可贵,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生命的经验、信念和方向。生命哲学认为,生命与物质、意识不同,生命能够自我运动和自我构成,本身就是其运动的源泉与目的,人不是靠逻辑思维来认识生命的,而是靠直觉和体验来把握生命的,因此,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生命出发,以生命为目的,把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把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绝对主体,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和情感,引领学生确立生存与发展的正确方向,获得生命的健康成长。
2.充分挖掘和利用未成年人的生活经验和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有主题、成系列地开展好经常性的生命教育活动。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学生的切身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生命教育的实际效果,共同开展对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3.全体教师都是生命教育的组织者、发动者和受益者,教师要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中,积极探讨中小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策略。专门课程、学科渗透、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角色游戏、行为训练、社会参观、综合实践等等都是适合中小学开展的生命教育的形式。
4.学校要构建关怀生命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建立“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使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部分,建设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
5.在常规教育的同时,建立生命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困惑、自杀等非常态问题,危机状况进行咨询、指导和帮助。指导中心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面询、非面询、协调、救助等,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可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招募志愿者。
6.加强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尽快培训一批生命教育指导机构的专兼职教师、医生和志愿者,使他们能对中小学生常态的生命状况有比较详细地了解,能对其中的非常态状况、危机状况实施有效的指导、干预与救助。
7.教科研部门要把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工作的研究与指导列入议程,逐步提高对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指导水平。
(作者单位:辽宁省教育学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
编辑/张宝玲 (吴文菊)
一、生命教育是中小学生必须的教育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反思。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而人的生命价值、精神方向却显现危机。人被物欲裹挟着不知疲倦,人与自我、以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利的经济动物。人对生命的漠视会引发社会的精神危机,精神危机会腐蚀人的灵魂,正如哲学家狄尔泰所言:知识与生命的脱节、理论与生活的分离,产生了许多无思想的生命和无生命的思想。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让生活富裕起来的人们并不感到幸福快乐,反而叹息“活着没意思”。
在成人被异化的同时,中小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必然面临一些新问题,以至于诸如“上学苦,上学累,小孩儿活着真受罪”等灰色童谣遍及学校。据笔者的调查,当前中小学生很少从学校里接受到生命教育的信息,也比较缺乏对生命的了解、尊重和珍爱。主要表现为:
1.对生命不可逆性缺乏明确地认识,轻易毁灭自己与其他生命。
2.不了解、尊重与欣赏生命的各种特点与多样性,为人独尊。
3.缺乏对生命安全的尊重与保护意识和技能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
4.不关心生命与他人、社会及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
5.缺乏对生命尊严与价值的基本思考,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生命道德。
6.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颠倒了对生存与发展关系的认识与实践。
在中小学生中发生的一件件漠视生命的憾事迫切地要求我们思考,如何应对社会负面因素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的影响与危机,以学生为本建设中小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生命教育正是担负这一任务的有效载体,成为中小学教育刻
不容缓的任务。
二、生命教育是实现生命本质的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是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一定要致力于帮助学生适应与处理人生几个重要的关系:
——个人与自我的关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珍爱生命、发挥潜能、实现自我。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心他人、同情弱者、尊重与真爱他人的生命。
——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尊重与欣赏生命的多样性,亲近自然、保护环境。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的变化、关心人类的危机。
归根结底,生命教育旨在追求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对中小学生进行和谐人格、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教育,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与推动中小学生的生存与发展。
生命教育的目标关系到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具体是:学习生存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正常的性别意识,尊重和珍爱生命,初步理解生命与死亡的意义。重点是使中小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宝贵,从而激发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三、生命教育是对中小学相关教育资源的整合
现在中小学中除了多种学科教学内容以外,还有许多专项教育内容。这些专项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的教育目标总体是一致的。但这些学科教育往往自成体系,目标、内容、教材又严重重叠,教学时数、师资资源也比较困难,现在又增加了生命教育,是不是加剧了中小学生的负担。其实,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单搞一套,更不是其中某项教育的更名,而应是整合现有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将中小学现有的诸如心理健康教育、人口与青春期教育、性教育、法制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以及国际理解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整合起来,从生命的本原与意义去挖掘展示与生命相关的这些专项教育。换言之,就是将生命教育作为统领或载体,将有关生命的所有内容整合到一起,从生命教育一个面孔或出口来整体实现这些零散的、各自为战的专项教育的根本目标。
当前中小学中的一些专项教育已经开展了相当长时间,一些专项教育最终都涉及、发展和归结到生命的本原上了。以性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代表的绝大多数专项教育,其实涉及的都是生命的属性与特征,终究都必然上升到生命的层面来进行。生命是个体最宝贵的存在,生命的意识和价值具有最原始的激发力,涉及生命特征的教育零打碎敲、各自为战是没有道理的,也是无法真正体现教育目的,以生命教育为统领整合这些教育资源是必然的方向,也是务实的选择,必将极大地减轻中小学专项教育种种现实的压力与困难。
四、生命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1.关于生命的很多知识是美丽的,是必要的,这些知识必须传达给学生。但生命教育不只是对学生进行有关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生命的独特与可贵,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生命的经验、信念和方向。生命哲学认为,生命与物质、意识不同,生命能够自我运动和自我构成,本身就是其运动的源泉与目的,人不是靠逻辑思维来认识生命的,而是靠直觉和体验来把握生命的,因此,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生命出发,以生命为目的,把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把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绝对主体,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和情感,引领学生确立生存与发展的正确方向,获得生命的健康成长。
2.充分挖掘和利用未成年人的生活经验和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有主题、成系列地开展好经常性的生命教育活动。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学生的切身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生命教育的实际效果,共同开展对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3.全体教师都是生命教育的组织者、发动者和受益者,教师要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中,积极探讨中小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策略。专门课程、学科渗透、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角色游戏、行为训练、社会参观、综合实践等等都是适合中小学开展的生命教育的形式。
4.学校要构建关怀生命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建立“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使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部分,建设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
5.在常规教育的同时,建立生命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困惑、自杀等非常态问题,危机状况进行咨询、指导和帮助。指导中心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面询、非面询、协调、救助等,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可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招募志愿者。
6.加强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尽快培训一批生命教育指导机构的专兼职教师、医生和志愿者,使他们能对中小学生常态的生命状况有比较详细地了解,能对其中的非常态状况、危机状况实施有效的指导、干预与救助。
7.教科研部门要把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工作的研究与指导列入议程,逐步提高对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指导水平。
(作者单位:辽宁省教育学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
编辑/张宝玲 (吴文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