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9106
她为何厌学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5期
     初次面谈

    “老师,我不想上学了。”去年八月底的一天,暑假快结束即将升入初二的玲玲来到我们中心咨询。

    原来,玲玲是本市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以前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而且读得挺轻松的,跟小学的老师和同学都处得很好。可是,上了这所重点中学以后,成绩平平,虽然知道能考上这里的同学都是各小学的佼佼者,但玲玲还是不甘心自己如此平庸。初一上学期时,玲玲并没有太在意。到了初一下学期,班上一些学习优秀的同学自然而然成了一个圈子,他们在班上的各项活动中都表现得比较活跃。玲玲很羡慕这个圈子,自己很想融入这个圈子但却融不进去,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提高成绩。

    可是,尽管自己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了,但是,却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渐渐地,玲玲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感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在学校也变得不爱和别人交往,总担心别人笑自己笨。

    好不容易熬过了初一下学期,迎来了暑假。可是,暑假刚过一个月,一想起九月份就要开学了,就觉得胸闷、心慌、两手冰凉、手心出汗、气喘不过来。现在暑假快结束了,脑海里突然有很强烈的想休学在家的念头。玲玲知道这是逃避,这个办法是不现实的,但是,却说服不了自己,内心感到痛苦。

    根据以上信息,我初步确定玲玲的问题在性质上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可排除精神病、严重心理问题和焦虑性神经症。在种类上是属于因从小学升入重点中学,在学习方法和人际交往方面适应不良引起的焦虑。

    确定咨询目标

    第一次面谈后,我和玲玲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首先设定了具体目标:缓解厌学、焦虑情绪;近期目标:调整对学习的错误认知,矫正错误的学习方法以及对人、对事的不良归因倾向;最终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能快乐、积极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咨询过程

    整个咨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关系、宣泄情绪;第二阶段:分析问题、探寻根源;第三阶段:调整认知、促进心理健康。

    第一阶段咨询:运用倾听、通情达理等技术来建立咨访关系,咨询员始终保持真诚、尊重、热情、积极关注和温暖的咨询态度,促进当事者的自我开放。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赖以持续下去的基础。因此,在这阶段,我主要运用倾听、共情技术,配合鼓励和重复技术,并且适当地进行情感反应和内容反应,营造出安全、温暖、接纳的氛围,让玲玲敞开心扉。

    第二阶段咨询: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以及解释、语义分析技术来分析问题、探寻根源。

    在建立关系和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我让玲玲明白她的厌学、焦虑情绪主要来源于对她对学习、考试成绩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观念,以及她赋予好生、差生的特殊意义。

    首先,我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把玲玲引导到“我上中学后学习很努力可是却学不好”这个问题上来。针对这个问题,我又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学习很努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老师为什么要布置作业,你做作业是出于什么目的?”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我发现玲玲所说的“努力学习”主要体现在每天晚上都写作业写得很迟,特别是做数学题的时候,每碰到难题,她都忍不住花长时间苦思冥想。而由于做数学花去太多的时间,要完成其他科作业时,时间就很紧张了。另外,她所说的“努力学习”还体现在上课不停地记笔记上。

    原来,从小父母就鼓励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要认真,要听老师的话”。因此她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碰到问题喜欢自己去思考、琢磨,并且问题没解决就不善罢甘休。因此,碰到数学难题时,她容易陷进去出不来。针对此,我引导玲玲意识到中学的题目难度比小学大,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自己哪些还没掌握,从而使自己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课,因此,遇到难题时可以通过问老师、同学或者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来掌握知识的缺漏。还有,我引导玲玲意识到她白天忙着记笔记,晚上忙着写作业,这样,她没时间去及时地消化、吸收尚未掌握的知识。

    接着,我通过语义分析技术,让玲玲把“我学得很努力可是学不好”转换为“在初一时,我花了很多时间做作业、想数学题、课堂上做详细的笔记但是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数学、英语处于班级中下水平,其他各科是中上水平”。

    我进一步解释,玲玲对自己要求较高,虽然主观上一直想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够正确,所以在学习上屡屡有挫败感,影响了自信心。又由于她不够自信,进而影响了人际知觉,把学习好的同学理想化,同时封闭自己,不主动与人交往,产生了孤独、压抑的感觉。

    第三阶段咨询:运用行为矫正技术调整认知,实现改变。

    经过第二阶段的咨询,玲玲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及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因此,我在第三阶段主要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进一步调整玲玲的认知,实现改变。经过商讨,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首先,每天做家庭作业之前,合理估计各科作业所需时间。做数学题时,先易后难,一道难题如果想了5分钟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先做个记号,第二天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如果还是不理解,课后腾出时间问老师和同学,直到弄懂为止。

    其次,主动去关心一位学习好的同学,了解那位同学的学习方法以及他的困惑和苦恼。并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以及内心体验。

    最后,调整关注学习的方式,用关注过程来取代关注结果。

    咨询效果的评估

    在咨询结束一个月的电话回访中,玲玲认为自己的学校生活轻松、快乐

    了很多,学习不像原来那么紧张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进步了,虽然不是很拔尖,但是自己挺满意的;已经跟班上一些同学交上朋友了。

    专 家 点 评

    这是一个重点中学初一学生适应不良引起的厌学情绪问题。玲玲在小学时学得很轻松,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但是升入重点中学以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以及同学之间竞争的加强,加上玲玲没有及时改变学习方法,使学习成绩一直无法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同时这进一步导致其无法很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学习上的受挫感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孤独感使玲玲在开学前夕产生了厌学情绪,这实际上是一种逃避、退缩的自我保护行为。辅导老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首先在共情、温暖、安全的氛围中使玲玲的情绪得到宣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次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以及解释、语义分析技术来分析问题、探寻根源,最后运用行为矫正技术调整认知,实现改变。

    该案例不足之处在于咨询过程中指导性过强,没有很好地激发受助人自身的潜能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点评者:钱兰英,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培训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教研室讲师

    (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03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于 洪 (陈军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