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9127
音乐欣赏与培养学生个性人格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5期
     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是艺术欣赏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学的一个分支。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高尚品质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音乐欣赏是人们本能的精神需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音乐欣赏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也是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正因为这样,音乐欣赏才具有较强的审美育人功能,能发展学生多种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创造性、自主性、想像力、发散性思维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塑造完美的人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不只是停留在能听几首名曲,了解其内容和乐章,更进一步的要求就是如何塑造人格,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欣赏音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提高和完善自身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音乐欣赏作为陶冶情操、调整情绪、调节气氛的一种方式,受到学生认可和推崇。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必须通过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与自我学习两个途径来实现。学校音乐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艺术的欣赏者,使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等诸方面得到发展,提高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当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悟出了道理,理解创作者的意图时,他们的艺术修养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可以反映个人的精神、品行、修养,以及情感、个性的发展情况。教师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塑造人格呢?我认为,在学生具备了一定鉴赏能力后,必须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让他们亲身参与艺术活动,放弃传统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发展学生的思维、想像、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个性、塑造人格的目的。

    一、音乐欣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音乐欣赏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了重新构造。因此,简单地说音乐作品由创作者创造的是不全面的,应该说艺术作品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在交流中共同创造的。如: 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想像与创造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述。有的学生们认为这是旧社会民众苦难的呼声;有的却认为旋律非常优美,是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由此,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得到实现,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音乐欣赏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培养能力的环境,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地提高学生音乐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塑造其完善的人格,音乐欣赏的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学生作为二度创作的“艺术家”,可以通过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激发和表现出其丰富的创造性,音乐欣赏活动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因此,音乐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提高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音乐欣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每个人对音乐题材和体裁有所偏爱,有的喜欢浪漫派、有的喜欢古典派、有的则喜欢通俗音乐等,这一现象旁人无法强行干预。对此,郁达夫认为:“文艺赏鉴的偏爱价值,完全是一种文艺赏鉴者的主观的价值。”这种在欣赏过程中表现出的“主观价值”,正是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不仅表现在对欣赏内容的发挥上,也表现在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上。例如,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于大家对这个故事都很熟悉,我要求学生先以案例的形式加以分析理解,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独特的见解展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们把“鸟语花香”、“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描述得有板有眼。

    三、音乐欣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任何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总会留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需要欣赏者通过想像去丰富和补充。要学生发挥想像力,把不确定性进行确定,将作品空白进行填补,这些恰恰是音乐欣赏课所要贯彻的内容。比如: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们就在课上很有想像力地体会到欢乐起舞的场面,是西南少数民族的舞蹈,通过音乐可以感受到男女独舞,男女群舞的情景。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既创造了活跃而热烈的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体现。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第一中学)

    编辑/张宝玲 (卢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