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9119
科学教学中对弱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5期
     一、前言

    这里所说的“弱势学生”主要指学习接受能力较差、学业退步或学习困难,在班级或学校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在班级中没有什么威信,时而伴有行为不轨的问题。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动手操作或语言表达能力弱,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欠佳,理解与接受能力差。弱势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有较多因素,除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些如认知、情绪、个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弱势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有如下表现:

    在情绪方面:自卑、情绪不稳、不开心、心理承受力低、意志不坚。在沟通方面:与同学关系疏远,交流能力差。在学习方面:对教学活动缺乏兴趣,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厌学、逃学等,诸如此类的心理问题制约着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中对弱势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策略

    (一)关注弱势学生的心理感受,促进他们人格全面发展

    关注弱势学生要求教师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探究氛围,对弱势学生要充满爱心。学生只有在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进行有效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出错,让弱势学生也能大胆地表现。如:当弱势学生回答问题或动手操作离正确结果有一定的距离时,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忌发火,否则将会阻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最终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更不敢做演示实验。

    (二)保护弱势学生的上进心,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根据课前对弱势学生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适合弱势学生解答的问题或演示一些相对容易的实验。在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有耐心,尽量不打断,更不宜指责,帮助这部分学生取得成功和进步,使他们产生良好体验,保护他们的上进心。当弱势学生取得一些进步且进步较为稳定时,再提出相对高一些的要求。

    对弱势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力求客观公正。有时,虽短短几句话,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能持续地激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活动中有更佳表现。

    在选举学科代表或实验员时,教师可对弱势学生采取优先政策,让他们有机会来担任。如指导他们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或请他们帮助教师准备实验器材,清理实验室。另外,在选拔小组长时,也多为弱势学生创设机会,增加他们与同学交流、沟通与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有所表现。

    (三)合理分组,加强弱势学生的交流能力

    众所周知,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的实质是交流,学生在合作学习的相互交流中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效地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分到一起。有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与合作,形成互补。能使弱势学生得到锻炼和亲身体验的机会,而不是由学业优秀的学生代办,造成一些学生的“陪读”现象。每个小组4~6人为宜,隔一段时间后,可进行调整,以便让学生有更多和更宽的交往空间。

    弱势学生往往自卑感较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由此可见,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对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善弱势学生的人际关系,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同学之间的信任度,培养合作精神有一定的帮助。

    教师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有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而不流于形式,那种在在合作学习中只让弱势学生为听众或观众的小组学习是无效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引导不同学生的思维及学习均衡发展。

    (四)加强弱势学生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和心理活动自觉而有目的的调整和控制。自我控制能力弱的个体将遭到一系列的行为、情绪和适应问题,降低自我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教师加强对弱势学生自我控制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较好的听课习惯,作业要能及时完成等,对帮助弱势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帮助弱势学生有目的地制定一些通过他们自己努力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我所坚持的原则是:要根据弱势学生特点将目标定得“步子小一点”,将他们产生学习挫折的频率减至最低点,有意识地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任务,使他们能达到目标,看到进步和努力的方向。

    (五)加强弱势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意识,亦称自我、自我觉知、自我觉察等等,指个体对自我存在的察觉,即认识自己的所有身心状况,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如与自己周围的人的人际关系,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体与社区和学校的关系)。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人有了自我意识就能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结果怎样,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

    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换句话说,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性因素。弱势学生往往自我了解不够,自我效能感偏低,自我要求不高,自我控制不紧,自我激励不够,缺乏精神动力。因此,引导弱势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自我效能感是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屡次失败是其产生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灵活使用学习策略,明确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关键要寻找原因,树立自信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三、小结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关心和帮助弱势学生,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应积极利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弱势学生摆脱困境,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第四中学)

    编辑/陈 虹 吴文庆 (施春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