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99070
幼儿被忽视社交地位的矫正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6期
幼儿被忽视社交地位的矫正研究

     问题的提出

    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同伴关系为儿童提供了与众多同龄伙伴平等和自由交流的机会,对儿童的情感、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但在日常的幼儿活动时间里,我们经常会发现群体中有一些幼儿既不被同伴接受,又不被同伴拒绝,处于被同伴“忽视”的状态。他们经常游离于同伴交往活动的边缘,在班级中既没有好朋友,也无固定的玩伴。他们常向别人提出申请和要求,但常受到同伴的忽略或不同意,又因为他们是群体中的乖孩子,性格内向、文静、不招惹是非,而经常被老师忽略。长此以往,不但其正常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会导致削口过分紧张、敏感、焦虑、不自信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形成,会由“被忽视”儿童逐渐发展成为“退缩”儿童,从而严重影响其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在孩子的早期发展阶段,能够重视“被忽视”儿童的存在,及早地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将能较大地改善“被忽视”儿童的社交地位,使他们能够成功地加入到同伴的游戏活动之中,感受交往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在于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地帮助“被忽视”儿童改变社交地位的方法和途径,促进“被忽视”儿童建立积极、良好的同伴关系。

    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被忽视”儿童通常指在与同伴交往时表现为:独自安静地玩、离群、徘徊、观望、想发出社交信号又犹豫不决、不招惹是非、依赖成人的帮助和指导等行为特征;他们对同伴既很少友好、合作行为,也很少不友好、侵犯性行为,因此很少有人喜欢他们,也很少有人讨厌他们,处于被同伴忽视和冷落的社交地位。

    二、被试

    选取我园两个中班幼儿共68名以及相同级别的其他幼儿园两个中班共68名,通过同伴正负提名,确定实验对象。

    三、方法与工具

    1.同伴正负提名法

    为了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在中班第二学期的期初、期末各进行了一次提名,共计136人次,并且全过程由本人完成提问。每次提名单独进行,在幼儿能看到其他同伴的地方回答“你最喜欢谁,你最不喜欢谁?”要求回答人数最多3人。第一次提名只回答喜欢和不喜欢的名字,第二次提名要求同时回答原因。

    根据每个孩子的正负提名,选出最受欢迎儿童和被拒绝儿童,在剩余的儿童中把两次同伴提名数都为o-2人次的作为被试儿童,其中实验组10人,控制组10人。

    2.教师评价问卷

    设计“被忽视儿童交往能力表现问卷表”,内容包括交往类型、交往态度、交往结果、交往持续时间。问卷项目分为二至三个等级,要求教师根据一周对幼儿自由活动时间的观察逐项作出评价。

    3.幼儿实际行为观察

    根据有关研究文献和预行观察结果设计观察量表,观察时采用时间取样法,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每个被试幼儿前测和后测各两次,每次10分钟。主要用于收集幼儿在幼儿园与同伴交往中的实际行为表现和交往情况。观察内容:①积极行为表现:做出与其他人一致的行为、说与游戏有关的话、讨论与游戏有关的话题、说赞美的语言、对同伴的主动行为显示积极的反应。②消极行为表现:独自安静地玩、离群、等待和观望、想发出社交信号又犹豫不决、依赖成人。

    4.实验组幼儿跟踪观察

    要求班主任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对实验组幼儿的交往能力进行跟踪观察,每周2次,每次10分钟,内容同上。

    实验程序

    一、前测 在实施干预策略前,对被试儿童进行前测,作为与后测结果进行比较的指标。前测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和工具进行,以便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被忽视”儿竟的社交地位和社交行为的个体特征。

    二、分析 笔者和实验组的四位教师对两次同伴提名中的“喜欢”和“不喜欢”因素进行了统计,以了解儿童受欢迎和被拒绝的真实原因,同时与实验组的四位教师进行多次专门的交流和分析,以充分了解“被忽视”儿童的交往行为和个体特征,从而为制定实施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 实施 实施方案包括两个部分;集体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儿童树立正确的友爱观,通过谈话、故事、表演等活动感受别人的情感,逐步形成积极友好的行为方式;个别教育:在游戏活动时对“被忽视”儿童进行具体的语言和行为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获得交往的成功。

    四、具体方法

    1.教师榜样示范法 在同伴现场提名时,笔者发现孩子对同伴“喜欢”和“不喜欢”因素的评价语言和教师日常所用的语言很相似,尤其是女孩子较男孩子易受教师评价语言的影响。在“不喜欢”因素的评价中,许多孩子说的话就是老师日常中经常评价的语言。因而,笔者要求实验组的四位教师对“被忽视”儿童多采用正面、积极的评价语言,以引起其他幼儿的注意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被忽视”儿童产生好感。

    2.全体教导法 教师选用故事、幼儿日常交往中的友好事例组织全体幼儿进行谈话、讨论、分析,使幼儿懂得在与同伴交往时应该如何做,明确积极、恰当、合适的交往语言和行为方式。

    3.穆情训练和情境练习法 这是提高“被忽视”儿童社交地位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移情是在特定情况下一人对另一人情感体验的理解和分享,也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情感。但是移情不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情境让幼儿去分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体验,如讲故事、续编故事、情境演示、生活情境体验、角色游戏、主题活动、木偶戏等。具体内容见表1。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移情训练和情境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教育者的情绪对幼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也要加入到情境中,不能成为旁观者。

    ②移情训练和情境练习的内容必须是幼儿熟悉的社会生活或幼儿能够看懂、理解的内容,否则容易让幼儿产生误解。

    ③要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体验,唤起幼儿对情境的理解与情感的共鸣。

    ④把移情训练和情境练习的内容与幼儿日常的生活、交往结合起来,在表现移情时不仅仅停留在同情与共鸣上,应及时利用真实的生活内容引导幼儿作出具体的行为表现。

    4.任务法 在幼儿自由游戏时间,教师有意识地教给“被忽视”儿童一些加入同伴游戏的语言和技巧,如“你的玩具真好玩,让我玩玩好吗”、“你搭的积木真好看,让我们一起搭个更大、更好的公园好吗”、“我觉得这样做会更好,可以让我试一试吗”、“我的玩具很好玩,我们换一下行吗”、“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等具体的加入语言,为幼儿架起进行交往活动的桥梁,体验被同伴接受的愉悦。当他们交往成功后,教师应继续观察,及时提醒、 (孔英萍)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