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爆竹”不再点燃
一
我班有一名学生耿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知是谁,给了他个美名“爆竹。”名字不雅,倒也名副其实。耿浩因为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看到,正当老师想没收他的书时,他猛地把书撕成了两半;因为向班长要数学作业抄,班长坚持不给,他对班长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因为上课迟到,挨了批评,他竟用石子砸坏了教室的窗户。细心观察耿浩在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在这几次事件中的表现,我发现:其情绪反应十分简单,对很小的事也沉不住气,而且一发火就骂人、摔东西,甚至打人。他的这种“爆竹”性子,心理学称之为暴发性人格,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易激怒。像干柴一样,一点火星就很容易燃烧起来。2.冲动,难自控。情绪极容易调动起来,而一旦调动起来就迅速行动,来不及考虑行动的后果。做了错事之后,也懂得要改变自己,但到关键时刻,又控制不住自己。3.突然性。情绪如爆竹一样,瞬间即可爆炸,爆炸之后瞬间即可平息。
二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走访了家长,家长说:“这个孩子从小就脾气暴躁,遇事不合心意时,就对我们发脾气,说实话也是我们把他宠坏了。”原来,耿浩小时候,就喜欢发脾气,爸爸妈妈非但不加以制止,有时还不自觉地加以强化:如耿浩要去动物园,妈妈因为工作忙想改变一下时间,耿浩不依不饶,坚持要去,为了不让宝贝儿子生气,妈妈只好抛开工作,改变计划,满足他的要求。多次这样,耿洁便懂得凡事就要闹,一闹就成功。因而闹得更多、更凶。爆发性人格就这样形成了。
三
为了改变耿浩的“爆竹”性子,根据多年的经验,我对耿浩的跟踪辅导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谓是心理治疗的良药秘方,也是我开展心理辅导的第一步。
某日,我意外得知耿浩的父亲出车祸了,正住院治疗。于是星期天我和班长一起去医院看望他的父亲,而且在与其父亲的谈话中,我特意只谈了耿洁在近期的各种优秀表现。从那以后,我经常故意找机会与耿浩相处,慢慢地,我俩之间的情感融洽了,他和我无话不谈,成了真正的朋友。
(二)改善家庭环境,密切亲子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只有两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对耿浩的跟踪辅导中,我多次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建议家长应有意识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更需心境平和、处事大度;对孩子的暴发性行为不要过多责难;多赞扬孩子,让孩子在融洽家庭环境中逐步受到陶冶。
同时,建议家长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一系列“磨性子”的活动。例如,让孩子参加书画兴趣小组,在书画练习中陶冶性情;让孩子和妈妈一起剥毛豆、理韭菜,在劳动中培养耐心、毅力;双休日,与孩子一起登山、远游,磨练孩子的意志,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等。
(三)相互理解,缓和同学关系
耿浩因经常向其他同学发脾气、和别人打架,而导致同学们都与他日渐疏远,他也感到孤独,非常渴望友情。针对此,我特意安排了几名班干部主动和他交朋友,帮助其补习功课,使其在一种和谐愉快的班集体氛围中生活学习。最终帮助他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大家要和睦相处,待人友善,有容人之量,且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可以增进感情,化解矛盾,避免冲突。
(四)转移注意,冷处理其暴躁行为
耿浩脾气暴躁,情绪反应简单;针对他的这一特点,假如老师也是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对待他,那无异于火上浇油,因此,在解决耿浩的问题上,我采取了特别的方法。有一次,因班级琐事,耿浩又与同学发生争吵,继而打架。我闻讯赶到后,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对其厉声呵斥,只是阻止其争吵并维持了一下班级秩序,对这件事情采取了冷处理。当天的课外活动,我让几个学生与他一起打篮球。当他大汗淋漓地坐在一边喝水休息时,我才详细问起事情的缘由,耿浩很不好意思地检讨了自己的行为,并和对方握手言欢。
(五)角色约束,目标升华
为了让耿浩约束自己的行为,我特意让其担任纪律委员,负责处理班级中的各种冲突。耿浩在增强责任心的同时,在控制情绪方面也受益匪浅。记得有一次班上两名学生打架,耿浩不仅当场制止了这种行为,而且还运用以前我和他谈话的内容,使这两名学生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事后,我再次和他谈话,我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宰相肚里”为何“能撑船”?我们一起探讨答案:那是因为宰相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不会在眼前的区区小事上计较得失,更多从大局从长远去考虑一切。
(六)投之以渔,让其实现自我控制
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过程,在跟踪辅导中,我注意创设并利用各种机会,指导耿浩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耿浩也表示他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匪夷所思,并且请求我帮他一个忙: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让我及时提醒他、阻止他,避免其发脾气。这时耿浩已经有了想改变自己不良行为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告诉他运用心理暗示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如果愤怒时,可以口中默念“要冷静,要冷静,不要发火”,从而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另外我还经常请他照顾其他同学,让他在和同学们的正常交往中获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也培养了他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
四
经过近一年的跟踪辅导,耿浩有了明显改变:不仅工作责任心日益增强,而且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的冲动情绪慢慢得到控制,与人吵架事件日渐减少,家长对他的进步也深感满意。
耿浩的变化过程也引起我的反思。以往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作为班主任的我通常以道德行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很少从心理角度去看待他们身上的一些问题和行为。这样不仅教育效果不明显,而且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逆反心理。
铁杵磨针,需要的是时间;性格转变,依靠的是方法。我坚信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人、成才。
专家点评
家长妥协往往是造成孩子脾气暴躁的主要原圆。孩子平静地提出要求,家长不同意;当孩子哭闹时,家长又充分予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掌握了靠发脾气解决问题的“手段”,形成了暴躁的脾气。“脾气秉性”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努力。这位教师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先赢得该生的信任,进而帮助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借助同学的力量,为该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对该生的暴躁行为给予理解,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为了让该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暴发情绪,逐渐改善自己的不良习惯,这位教师让其担任纪律委员,教给他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他树立远大目标。这些措施是可取的、有效的。
点评者:王希永,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邀常务副主编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
编辑/于 洪 (葛凌岚)
我班有一名学生耿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知是谁,给了他个美名“爆竹。”名字不雅,倒也名副其实。耿浩因为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看到,正当老师想没收他的书时,他猛地把书撕成了两半;因为向班长要数学作业抄,班长坚持不给,他对班长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因为上课迟到,挨了批评,他竟用石子砸坏了教室的窗户。细心观察耿浩在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在这几次事件中的表现,我发现:其情绪反应十分简单,对很小的事也沉不住气,而且一发火就骂人、摔东西,甚至打人。他的这种“爆竹”性子,心理学称之为暴发性人格,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易激怒。像干柴一样,一点火星就很容易燃烧起来。2.冲动,难自控。情绪极容易调动起来,而一旦调动起来就迅速行动,来不及考虑行动的后果。做了错事之后,也懂得要改变自己,但到关键时刻,又控制不住自己。3.突然性。情绪如爆竹一样,瞬间即可爆炸,爆炸之后瞬间即可平息。
二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走访了家长,家长说:“这个孩子从小就脾气暴躁,遇事不合心意时,就对我们发脾气,说实话也是我们把他宠坏了。”原来,耿浩小时候,就喜欢发脾气,爸爸妈妈非但不加以制止,有时还不自觉地加以强化:如耿浩要去动物园,妈妈因为工作忙想改变一下时间,耿浩不依不饶,坚持要去,为了不让宝贝儿子生气,妈妈只好抛开工作,改变计划,满足他的要求。多次这样,耿洁便懂得凡事就要闹,一闹就成功。因而闹得更多、更凶。爆发性人格就这样形成了。
三
为了改变耿浩的“爆竹”性子,根据多年的经验,我对耿浩的跟踪辅导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谓是心理治疗的良药秘方,也是我开展心理辅导的第一步。
某日,我意外得知耿浩的父亲出车祸了,正住院治疗。于是星期天我和班长一起去医院看望他的父亲,而且在与其父亲的谈话中,我特意只谈了耿洁在近期的各种优秀表现。从那以后,我经常故意找机会与耿浩相处,慢慢地,我俩之间的情感融洽了,他和我无话不谈,成了真正的朋友。
(二)改善家庭环境,密切亲子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只有两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对耿浩的跟踪辅导中,我多次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建议家长应有意识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更需心境平和、处事大度;对孩子的暴发性行为不要过多责难;多赞扬孩子,让孩子在融洽家庭环境中逐步受到陶冶。
同时,建议家长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一系列“磨性子”的活动。例如,让孩子参加书画兴趣小组,在书画练习中陶冶性情;让孩子和妈妈一起剥毛豆、理韭菜,在劳动中培养耐心、毅力;双休日,与孩子一起登山、远游,磨练孩子的意志,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等。
(三)相互理解,缓和同学关系
耿浩因经常向其他同学发脾气、和别人打架,而导致同学们都与他日渐疏远,他也感到孤独,非常渴望友情。针对此,我特意安排了几名班干部主动和他交朋友,帮助其补习功课,使其在一种和谐愉快的班集体氛围中生活学习。最终帮助他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大家要和睦相处,待人友善,有容人之量,且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可以增进感情,化解矛盾,避免冲突。
(四)转移注意,冷处理其暴躁行为
耿浩脾气暴躁,情绪反应简单;针对他的这一特点,假如老师也是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对待他,那无异于火上浇油,因此,在解决耿浩的问题上,我采取了特别的方法。有一次,因班级琐事,耿浩又与同学发生争吵,继而打架。我闻讯赶到后,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对其厉声呵斥,只是阻止其争吵并维持了一下班级秩序,对这件事情采取了冷处理。当天的课外活动,我让几个学生与他一起打篮球。当他大汗淋漓地坐在一边喝水休息时,我才详细问起事情的缘由,耿浩很不好意思地检讨了自己的行为,并和对方握手言欢。
(五)角色约束,目标升华
为了让耿浩约束自己的行为,我特意让其担任纪律委员,负责处理班级中的各种冲突。耿浩在增强责任心的同时,在控制情绪方面也受益匪浅。记得有一次班上两名学生打架,耿浩不仅当场制止了这种行为,而且还运用以前我和他谈话的内容,使这两名学生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事后,我再次和他谈话,我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宰相肚里”为何“能撑船”?我们一起探讨答案:那是因为宰相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不会在眼前的区区小事上计较得失,更多从大局从长远去考虑一切。
(六)投之以渔,让其实现自我控制
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过程,在跟踪辅导中,我注意创设并利用各种机会,指导耿浩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耿浩也表示他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匪夷所思,并且请求我帮他一个忙: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让我及时提醒他、阻止他,避免其发脾气。这时耿浩已经有了想改变自己不良行为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告诉他运用心理暗示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如果愤怒时,可以口中默念“要冷静,要冷静,不要发火”,从而达到控制情绪的目的。另外我还经常请他照顾其他同学,让他在和同学们的正常交往中获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也培养了他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
四
经过近一年的跟踪辅导,耿浩有了明显改变:不仅工作责任心日益增强,而且在处理与家长的关系、、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的冲动情绪慢慢得到控制,与人吵架事件日渐减少,家长对他的进步也深感满意。
耿浩的变化过程也引起我的反思。以往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作为班主任的我通常以道德行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很少从心理角度去看待他们身上的一些问题和行为。这样不仅教育效果不明显,而且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逆反心理。
铁杵磨针,需要的是时间;性格转变,依靠的是方法。我坚信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人、成才。
专家点评
家长妥协往往是造成孩子脾气暴躁的主要原圆。孩子平静地提出要求,家长不同意;当孩子哭闹时,家长又充分予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掌握了靠发脾气解决问题的“手段”,形成了暴躁的脾气。“脾气秉性”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努力。这位教师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先赢得该生的信任,进而帮助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借助同学的力量,为该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对该生的暴躁行为给予理解,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为了让该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暴发情绪,逐渐改善自己的不良习惯,这位教师让其担任纪律委员,教给他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他树立远大目标。这些措施是可取的、有效的。
点评者:王希永,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邀常务副主编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
编辑/于 洪 (葛凌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