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级女声”的大众参与性审视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
2005年夏天,最火的词——“超级女声”,这档号称“平民海选造星”的娱乐节目,以15万人参赛的超大规模、超长赛程和一路狂升的收视率,使一向以新思维著称的湖南卫视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无可争议地成为大众目光的焦点。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对“超级女声”褒贬不一,无可争辩的是,作为一档娱乐节目,“超级女声”至少成功地达到了其商业目的。笔者认为,这个节目达到这种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即是,它充分尊重观众的意愿、强调观众的互动参与,因此激发了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因此,研究这一普通的娱乐节目为何产生如此轰动效应,对于我们进行新形势下、开放环境中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有所帮助的。
那么,“超级女声”的参与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在参赛人员方面。节目号称“平民海选造星”,对参赛人员的要求放得很低,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是女性,能唱歌,有一张身份证,就可以报名参赛,不需要参赛费。在“超级女声”的平台前无门槛、无限制,所以普通人很容易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迈进去。这对于渴望成功、渴望出名的青少年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诱惑。
其次,在对于观众的态度上,“超级女声”采取评委、大众评审团和民众短信投票相结合的民主赛制。大众投票作为选手的“人气”标准,在各轮晋级和PK赛中起决定作用。利用手机短信投票,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以较低成本参与其中的机会,特别是当他们发现他们的参与确实左右了比赛的进程,他们惊讶地感觉到自己的态度受到了尊重、权利得到了保证,从而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满足、参与热情受到意料之外的鼓舞而空前高涨起来。
参与的成就感使得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即使要为此支付不菲的短信费,他们也不肯轻易放弃这一体现平等、民主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参与权。追求民主——这一青年文化的基调被再次唱响。曾经是几代中国青年心中的梦想、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遗传深深扎根于青年文化之中的平等、自由和民主,借助于“超级女声”的民主赛制、简便参与方式得以萌动和表达,这大概就是“超级女声”流行的真正原因。
我们当前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忽视了青年文化对于参与权的要求,不注重引导和交流沟通,从理论和方法上落后于时代要求和青年心理成长发展的需要,招致了工作的失败。
要从根本上改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局面,需要从理论和技术层面上作全方位的努力。
先从理论上说,要尊重青少年个性心理发展,适应青年文化多元、开放性的特点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正确地鼓励、引导其发展,激发其参与热情。每个参与的个体都是独立的,如果参与的过程会制约这种独特的个性因素,主体就会下意识地产生排斥心理,其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是丧失热情而退出,另一种就是,即使参与了也会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而隐藏自我、盲目从众。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与主体的参与初衷相违背。现代青年文化作为一种结构,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化,可以容纳青年对生活、对未来、对现实的越来越多的不同立场和评价,体现了青年对开放环境、多元化接收信息途径的适应和把握,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积极去适应青年文化的这一特点,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去审视和接纳青年的种种看来似乎“离经叛道”甚至“大逆不道”的思想。在组织参与的过程中,更要体现出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为青年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交流思想的舞台。
从技术层面上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占领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技术领域。尤其是网络平台,更应该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争之地。年轻人喜欢网络,因为它是开放的、互动的、广泛参与的传播平台。网络是当代青少年生活的第二空间;是青年文化发芽生长的沃土。在目前看来,任何有意义的青年文化的现代建构,都离不开网络这个载体。因此,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要求我们应占领网络这个超大的信息源媒体基地。
随着实践的发展,许多举校纷纷认识到了这一点,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大大增加了思想教育的覆盖面。教育和受教育不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限制,网上可以建立特色网站,开辟专题论坛。除了发送教育片等自上而下的引导方式以外,还强调具有个体参与性的交流活动。比如网络论坛就可以给大家平等交流、自由争论的机会,各种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真理自然越辩越明。主办者再适时加以疏导.青少年就很容易接受,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即使最后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能够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同时让他们明白别人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看法、世界是多元的,从而培养他们理解、接纳不同意见的意识和能力,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思想教育方法。
利用网络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有诸多方式。比如开辟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日志——博客(BLOG),给青少年以展示才华的舞台,或者构建以学生自制网站为主体的校园网络群,给学生以管理权。一旦该网站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和访问,管理者就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会更加投入地刷新经营,而访问者也更乐于参与其中而提出意见,并享受自己的意见被接纳的乐趣。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要想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则要以校园宣传为依托,双方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出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时尚文化中心,这样才能给校方和学生带来双方的共赢。
总而言之,从“超级女声”的大众参与性审视当前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许多的启示,要做的当然还远远不止上文所说的这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给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扩大实践范围,突出竞争性和真实性,模拟社会环境,从组织一次课堂发育、演讲的小处着手,对每个学生进行设身处地的教育,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成长。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政治理论一系六队队长)
编辑/陈 虹 于 洪 (陈 博)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对“超级女声”褒贬不一,无可争辩的是,作为一档娱乐节目,“超级女声”至少成功地达到了其商业目的。笔者认为,这个节目达到这种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即是,它充分尊重观众的意愿、强调观众的互动参与,因此激发了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因此,研究这一普通的娱乐节目为何产生如此轰动效应,对于我们进行新形势下、开放环境中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有所帮助的。
那么,“超级女声”的参与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在参赛人员方面。节目号称“平民海选造星”,对参赛人员的要求放得很低,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是女性,能唱歌,有一张身份证,就可以报名参赛,不需要参赛费。在“超级女声”的平台前无门槛、无限制,所以普通人很容易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迈进去。这对于渴望成功、渴望出名的青少年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诱惑。
其次,在对于观众的态度上,“超级女声”采取评委、大众评审团和民众短信投票相结合的民主赛制。大众投票作为选手的“人气”标准,在各轮晋级和PK赛中起决定作用。利用手机短信投票,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以较低成本参与其中的机会,特别是当他们发现他们的参与确实左右了比赛的进程,他们惊讶地感觉到自己的态度受到了尊重、权利得到了保证,从而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满足、参与热情受到意料之外的鼓舞而空前高涨起来。
参与的成就感使得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即使要为此支付不菲的短信费,他们也不肯轻易放弃这一体现平等、民主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参与权。追求民主——这一青年文化的基调被再次唱响。曾经是几代中国青年心中的梦想、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遗传深深扎根于青年文化之中的平等、自由和民主,借助于“超级女声”的民主赛制、简便参与方式得以萌动和表达,这大概就是“超级女声”流行的真正原因。
我们当前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忽视了青年文化对于参与权的要求,不注重引导和交流沟通,从理论和方法上落后于时代要求和青年心理成长发展的需要,招致了工作的失败。
要从根本上改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局面,需要从理论和技术层面上作全方位的努力。
先从理论上说,要尊重青少年个性心理发展,适应青年文化多元、开放性的特点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正确地鼓励、引导其发展,激发其参与热情。每个参与的个体都是独立的,如果参与的过程会制约这种独特的个性因素,主体就会下意识地产生排斥心理,其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是丧失热情而退出,另一种就是,即使参与了也会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而隐藏自我、盲目从众。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与主体的参与初衷相违背。现代青年文化作为一种结构,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化,可以容纳青年对生活、对未来、对现实的越来越多的不同立场和评价,体现了青年对开放环境、多元化接收信息途径的适应和把握,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积极去适应青年文化的这一特点,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去审视和接纳青年的种种看来似乎“离经叛道”甚至“大逆不道”的思想。在组织参与的过程中,更要体现出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为青年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交流思想的舞台。
从技术层面上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占领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技术领域。尤其是网络平台,更应该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争之地。年轻人喜欢网络,因为它是开放的、互动的、广泛参与的传播平台。网络是当代青少年生活的第二空间;是青年文化发芽生长的沃土。在目前看来,任何有意义的青年文化的现代建构,都离不开网络这个载体。因此,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要求我们应占领网络这个超大的信息源媒体基地。
随着实践的发展,许多举校纷纷认识到了这一点,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大大增加了思想教育的覆盖面。教育和受教育不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限制,网上可以建立特色网站,开辟专题论坛。除了发送教育片等自上而下的引导方式以外,还强调具有个体参与性的交流活动。比如网络论坛就可以给大家平等交流、自由争论的机会,各种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真理自然越辩越明。主办者再适时加以疏导.青少年就很容易接受,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即使最后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能够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同时让他们明白别人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看法、世界是多元的,从而培养他们理解、接纳不同意见的意识和能力,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思想教育方法。
利用网络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有诸多方式。比如开辟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日志——博客(BLOG),给青少年以展示才华的舞台,或者构建以学生自制网站为主体的校园网络群,给学生以管理权。一旦该网站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和访问,管理者就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会更加投入地刷新经营,而访问者也更乐于参与其中而提出意见,并享受自己的意见被接纳的乐趣。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要想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则要以校园宣传为依托,双方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出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时尚文化中心,这样才能给校方和学生带来双方的共赢。
总而言之,从“超级女声”的大众参与性审视当前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许多的启示,要做的当然还远远不止上文所说的这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给学生提供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扩大实践范围,突出竞争性和真实性,模拟社会环境,从组织一次课堂发育、演讲的小处着手,对每个学生进行设身处地的教育,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成长。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政治理论一系六队队长)
编辑/陈 虹 于 洪 (陈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