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6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9024
埃氏人格发展理论与中小学班级团体辅导(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8期
     上述进入青春期后个体的统合危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当事人将难免倾向于“角色混乱”的一端,以致于阻碍他以后的发展。因为一个成熟而心理健康的个体,通常都会对“自我”有一个清晰而持续的概念,他对自己的看法应该是基本上统一的。反之,如果一个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不能达到基本的一致,缺乏一个清晰和完整的自我概念,他就可能经受“统合性危机”的折磨,他就会失去对生活的自信心、价值感和充实感,就会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就会经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空虚”、“困惑”、“迷茫”和“烦恼”,他就难以正确地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成长中的种种具体问题。而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在自我发展还不完善的中学生人群中。

    在中学这个阶段,个体必须为自己的未来作出选择和准备,所以中学生的发展危机就自然比较突出。当代中学生是在不连续的多元文化中成长的,在自我追寻中,他们感触到的多半是困惑和迷失。来自老师、同学、家长和内心(主体意识)对这一阶段客体“自我”的种种表现的不同评价(即“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出现的错位,“过去的我”与“今天的我”之间出现的裂痕,“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逐渐拉开的距离),往往使得他们对“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产生怀疑、动摇与困惑。

    将上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三对矛盾归结到一点来说,就是“自我统合”与“角色混乱”两极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阶段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

    在中学阶段实施班级团体辅导,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不同时期遇到的不同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帮助他们化解可能出现的同一性危机,推动他们新的自我同一感的形成。具体说来,初中和高中又有重点各异的发展性主题。

    1.初中阶段发展性主题

    (1) 初一年级应该把握的重点,一是入学适应性辅导,要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业已形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向适应初中学习特点、学习规律的转变,这个转变完成得越快、越顺利,学生的学业发展就越顺畅,自我同一感就越强;二是根据初一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诸多人际矛盾,开展自我意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正处于高峰状态的“自我中心”意识,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这三种关系处理得越好,学生的自我同一感也就越强。

    (2)初二年级应该把握的重点,一是根据初二学习难度加大、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趋势的严峻现实,大力开展学习心理的辅导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尽可能减少由于学习障碍和学业失败给学生带来的困惑、迷茫、自卑和自我挫败感,预防学生在这一关键时期在人格发展上最容易出现的“角色混乱”;二是根据初二学生在性生理发育上已经基本达到成人水平以及在性心理上普遍出现的相关特征,突出青春期性心理辅导特别是异性交往辅导,以引导他们更好地悦纳自我,恰当地展示自我,满足这个年龄段普遍出现的渴望与异性交往的正当需要,并预防由于异性“交往过密”、失去分寸而带来的与社会期望之间发生的尖锐冲突及其引发的消极情绪体验。

    (3)初三年级应该把握的重点,一是开展抗挫折辅导,以帮助学生用更强的耐挫力和更切合实际的目标期望来面对人生发展道路上即将到来的第一次重大的考验;二是在整个学年中,围绕着“自我的统合与混乱”这一核心,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考前心理辅导与报考志愿的指导,如果忽视这一点,或者只是到考前才作“蜻蜓点水”式的辅导,那么中考就会成为困扰许多学生长达几个月甚至是整整一个学年的令人焦虑的压力源,并引发他们在自我统合上的各种危机。

    2.高中阶段发展性主题

    (1)高一年级应该把握的重点,一是入学适应性辅导,这主要是指自我定位的调整,使其“各适其性、各安其所”,包括进入重点高中就读的学生在“高手如林”的新的竞争环境中如何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估和自我期待,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自己提出的挑战,也包括进入一般高中和职业高中就读的学生如何调整原来“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逐步接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样一种价值观念,来适应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学校生活;二是引导学生在一个新的、充满竞争的人际环境中,学会与人合作、和谐共处的交往技巧,处理好因学习竞争、情感纠葛、自尊水平降低带来的种种人际矛盾问题。

    (2)高二年级应该把握的重点,一是因“文理分科”以及事实上的按学业水平“分班”所形成的“两极分化”现象,会给相当一部分学业落后学生造成严重的挫败感、厌学情绪及自我的迷失,其中一部分人便会采取逃避态度,他们或逃避到“卿卿我我”的情感世界中聊以相慰,或逃避到“电玩游戏”的虚拟世界中自我麻醉,因此在高二年级应特别注意学习心理的调适和理性情绪的辅导,帮助学生矫正不合理的认知,调整学习情绪,制定适度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计划性及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对学生进行爱情、婚姻问题的价值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择偶观、婚姻观,拓展性地构建健康的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性法理的基本认知架构,引导他们处理好青春期恋情与完成学业目标之间难以完全协调平衡的矛盾,并预防学生在这一敏感问题上与家长、学校、社会的期望发生激烈的碰撞、对抗以及可能出现的危机性事件。[4]

    (3)高三年级应该把握的重点,一是面对日益临近的升学与就业的人生十字路口,协助学生能清楚地觉知自我,明了自己的特质、需求、背景与价值感,用整体的观念来作出自己生涯的选择,以确认何种层次的学校或何种方向的人生道路是真正适合自己并能实现自我的;二是抓好考前心理辅导,调整考前、考中、考后的心态,防止考试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体验的产生。

    上述中学阶段六个学年的发展性重要主题是就整体而言的,当然也是就一般规律而言的。其中不管哪一个学年的发展性主题没有处理好,都会引起中学生的社会适应困难和内心的重重矛盾,出现同一性危机问题,并给他们下一个阶段的发展留下难以消除的阴影。而班级团体辅导在这充满艰难险阻的发展道路上恰恰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能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引领中学生们主动地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促进自我的统一感,进一步寻求自我的发展。

    四、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启示

    1.班级团体辅导应以人格发展为第一要务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为中小学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团体辅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辅导内容。因此,班级团体辅导不仅要关注和帮助学生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培养个体面对和处理各种问题或危机的积极态度和能力,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正如吴武典博士所说,辅导“主要关心的是人格的发展,它帮助个人汇聚智能、探索自我及其环境,以创造人生的意义。换言之,它……乃是以成就人格为目的,……由于辅导关心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内在世界,便成了辅导的主要课题。……一切辅导措施的目的,无非在使学生能自行掌握其经验、态度和意义,从而导向健全的人格发展。”[5]

    2.班级团体辅导应是一个持续的教育历程,并有一个连贯的主题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对由“自我”与“社会期望”构成的冲突。我们知道了这些规律,就应该坚持在中小学各个年级持续地开展发展性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包括应试任务最为繁重的中小学毕业年级。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毕业年级周遭环境压力越大,个体因难以适应而出现的发展障碍和危机出现的机率也就越大。只有确保班级团体辅导的阶梯性和连贯性,才能给予中小学生以系统的、具体的帮助,使他们能完成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顺利地度过一个又一个“危机”。

    3.班级团体辅导应该着眼于发展的关键期,重在抓好危机的预防

    埃里克森尤其重视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期”,强调个体在成长中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应该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错失发展或学习的机会,其损失甚至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因此,我们在实施班级团体辅导时,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发展和预防的角度作出通盘的考虑和安排,突出每一个阶段对个体未来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期问题,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张春兴(台). 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351

    [2][3]张春兴(台).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9 ~132

    [4]Jose B.Ashford(美).王宏亮等译.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510~451

    [5] 吴武典等. 辅导原理. 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29~30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编辑/何妍 (钟志农)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