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1)
“倦怠”(burnout)一词在字典中指失败、耗尽、精疲力竭。1973年美国临床基础心理学家费登柏格(H.J.Freudenberger)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特指由于从事连续、紧张、大量的工作而又无法获得预期目标或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有70%与压力有关。教师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个体,他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管理学生,并处理许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同时还要面对家长的过多要求和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因此,教师常常处于较大压力的状态下。长时期的压力会极大地耗损教师的工作士气和情绪,因而导致教师身心的倦怠。
2004年4月,《四川省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及分析》课题组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四川省10个贫困县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变量的频数分析和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我们发现,贫困地区教师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身体上,都要承受更多的来自工作、舆论和经济等方面的压力。这使贫困地区教师普遍有职业倦怠感,由此引发的教师身心受损、工作积极性低和教师流失等已成为影响和制约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以调查样本县之一的雅安市芦山县为例,从教师压力着手,分析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产生原因及预防和消除的措施。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1.身体健康状况欠佳,情绪耗竭
人长时间处于较大的压力下,若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则很容易出现生理能量耗尽的情况,如疲劳、长期的身体不适、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