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校园心理剧(2)
⒊镜子技术
镜子技术是让参与者模仿当事人的表情、言语、姿势、动作等,当事人可以在参与者身上看到自己,就如照镜子一样。参与者在表演中要如实反映,而不能故意夸大或歪曲当事人,更不能恶意地进行侮辱性的表演。镜子技术是一种反馈,让当事人看到别人眼里的自己,能帮助他客观地认识自己。
⒋时间投射技术
时间投射技术使用了幻想,它有前瞻性和回溯性两种。前瞻性的时间投射也称未来投射,是指让当事人生动地想像将来的生活情景并进行表演。例如,让一个胆怯的不敢当众说话的学生做当事人,想像他在以后的几个月的生活,在想像中逐渐地加进一些当众讲话的情景,以帮助他增强克服胆怯的信心,减少他对改变现状的担忧。回溯性时间投射是让当事人回到自己过去生活的某个时刻,以现在的身份观察自己过去的活动,并对那些活动进行干预,在此活动中当事人能够得到感情的宣泄与积极的领悟。
⒌间歇刺激技术
此种技术是让当事人从事某种活动,同时安排参与者不时地对当事人加以刺激,这些刺激是当事人在平时不能处理或不能很好处理的,其目的是帮助当事人扩充其角色能力范围。比如让当事人扮演一个正在准备高考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安排一个刺激,如同学来叫他看电影,弟弟来吵他,妈妈责备他不用功等等。辅导老师通过不断地改变刺激,可以了解当事人处理各种干扰刺激的能力,并帮助他提高这种能力。
⒍比较法
这种技术主要是将好的与不好的两种行为、态度或方法安排在一起表演,让当事人与参与者体验,让观众观察比较这两种行为或态度的优缺点,以强化他们对好的行为、态度的认知与体验,激发他们拥有好的行为、态度、动机与信心。比较法不仅为当事人而且为参与者和观众提供了好的行为的榜样,激发了他们的竞争精神与上进心。
⒎创意情景
创意情景是指心理辅导老师只给出一个或几个情景,要求当事人与参与者(有时也包括观众)创造性地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以充分反映他们的实际情况与真实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深入,体验与认知更深刻、更主动。例如,心理辅导老师提供一个面对失败的情景——考试不及格,让当事人与参与者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从而达到这样的理解——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肯埋头苦读,成功就在眼前。
⒏短剧
短剧是指心理辅导老师事先准备好剧本(剧本可以是自编的或借用比较常见与成熟的剧本),让当事人进行表演,通过表演活动,当事人从中体验角色的情感和心理,达到情绪宣泄、认知提高、态度改变、行为习得等目的。此种方法具有节省时间、可控性等特点,但其效果更多取决于剧本的质量与当事人的领悟。如,有个剧本讲的是一位男生因为受失恋的打击,进而怀疑所有人、怀疑整个世界。通过这个剧本的表演与讨论,可让当事人、参与者和观众体验到这种认知上的极端与偏差,从而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己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避免类似的以偏概全与极端思维。
⒐神奇商店
神奇商店也称作魔术店,是由心理辅导老师或参与者扮演店主,卖各种东西或特质(必须是无形的,在生活中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如快乐、幸福、健康、财富、成功、理想等等。由当事人扮演买主,他们要拿出自己所拥有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交换。例如,用热情换取智慧,用毅力换取成功等。同时他们要说明自己最想要什么东西及其原因,愿拿什么来换,店主可以和买主讨价还价,请当事人思考是否值得去换。通过这个活动,心理辅导老师可以了解当事人的主要困惑、改变的动机;扮演买主的当事人也可借此澄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已有的是什么,有什么优缺点等等。
10.资源回收站
资源回收站是由神奇商店所演变出来的,早期专门针对酒瘾或药瘾患者,后来发现可用于一般团体辅导活动中。资源回收站是一种反向思考,要求进入站中的当事人考虑要放弃哪些特质,或是放弃的同时要求将所放弃的特质转换为新而有用的特质,它可以让当事人思考自己现拥有的特质是否对自己的成长有碍。对一些有游戏瘾、上网瘾等的学生或自我价值感极低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自我宣告,正视自我的缺点,然后让当事人表演拥有新特质后的生活,让他们感到改变没有想像中的可怕与困难,从而降低对未知的恐惧。
11.龙门客栈
此技术是从一传说演变而来的。传说在西域的沙漠中出现了一颗名为“沙漠之星”的宝石,能找到它,就可向“沙漠之星”祈求一个愿望;龙门客栈是前往沙漠的最后一间客栈,所有到西域的人都要到这里补充供给。与魔术店有些相似,心理辅导老师或参与者扮演店主,当事人扮演旅人,店主与旅人进行交谈。其目的是帮助旅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愿望,核心问题不是如何追寻目标,而是思考愿望与旅人的内在价值的关系是什么,对旅人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心理辅导老师或参与者可以问当事人以下问题:你的愿望是什么?这个愿望有什么意义?愿望实现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达成愿望的困难与阻力是什么?找“沙漠之星”要准备什么?如果找不到,什么情况下愿意回头,会带回什么东西,等等。对话交谈的过程可以帮助当事人更了解目标与个人价值间的关系。
12.荒岛幻想技术
荒岛幻想技术是一种想像技术,主要用来了解当事人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心理辅导老师要求当事人作一次幻想活动,想像有一位魔术师告诉他,当他挥动魔棒时,当事人就会出现在一个荒岛上,并将在那儿呆上几个月,并且告诉当事人当他在荒岛上时,世界上的其他事物都暂时停止,时间停止不动,岛上生活供给充足,但没有其他的人。把这些说清楚后,让当事人作出选择,是愿意独自呆在岛上几个月,还是愿意有另一个人一起呆在岛上?然后让当事人出现在岛上,之后的情景就由当事人自由发挥想像,描述他在岛上的生活。通过对当事人想像情况的分析,辅导老师能够了解当事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互动技能、人际反应特点等等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Richard S. Sharf著,胡佩诚等译.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黄辛隐,戴克明,陶新华.校园心理剧研究.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易法建.心理医生.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4)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5)莫雷.角色扮演技术在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000⑼
(6)沈之菲.角色扮演在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心理辅导,2001⑺
(7)杨明磊.神奇商店、资源回收站、龙门客栈:三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应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⑾
(作者系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专业硕士)
编辑/于洪 (邢利芳)
镜子技术是让参与者模仿当事人的表情、言语、姿势、动作等,当事人可以在参与者身上看到自己,就如照镜子一样。参与者在表演中要如实反映,而不能故意夸大或歪曲当事人,更不能恶意地进行侮辱性的表演。镜子技术是一种反馈,让当事人看到别人眼里的自己,能帮助他客观地认识自己。
⒋时间投射技术
时间投射技术使用了幻想,它有前瞻性和回溯性两种。前瞻性的时间投射也称未来投射,是指让当事人生动地想像将来的生活情景并进行表演。例如,让一个胆怯的不敢当众说话的学生做当事人,想像他在以后的几个月的生活,在想像中逐渐地加进一些当众讲话的情景,以帮助他增强克服胆怯的信心,减少他对改变现状的担忧。回溯性时间投射是让当事人回到自己过去生活的某个时刻,以现在的身份观察自己过去的活动,并对那些活动进行干预,在此活动中当事人能够得到感情的宣泄与积极的领悟。
⒌间歇刺激技术
此种技术是让当事人从事某种活动,同时安排参与者不时地对当事人加以刺激,这些刺激是当事人在平时不能处理或不能很好处理的,其目的是帮助当事人扩充其角色能力范围。比如让当事人扮演一个正在准备高考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安排一个刺激,如同学来叫他看电影,弟弟来吵他,妈妈责备他不用功等等。辅导老师通过不断地改变刺激,可以了解当事人处理各种干扰刺激的能力,并帮助他提高这种能力。
⒍比较法
这种技术主要是将好的与不好的两种行为、态度或方法安排在一起表演,让当事人与参与者体验,让观众观察比较这两种行为或态度的优缺点,以强化他们对好的行为、态度的认知与体验,激发他们拥有好的行为、态度、动机与信心。比较法不仅为当事人而且为参与者和观众提供了好的行为的榜样,激发了他们的竞争精神与上进心。
⒎创意情景
创意情景是指心理辅导老师只给出一个或几个情景,要求当事人与参与者(有时也包括观众)创造性地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以充分反映他们的实际情况与真实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深入,体验与认知更深刻、更主动。例如,心理辅导老师提供一个面对失败的情景——考试不及格,让当事人与参与者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从而达到这样的理解——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肯埋头苦读,成功就在眼前。
⒏短剧
短剧是指心理辅导老师事先准备好剧本(剧本可以是自编的或借用比较常见与成熟的剧本),让当事人进行表演,通过表演活动,当事人从中体验角色的情感和心理,达到情绪宣泄、认知提高、态度改变、行为习得等目的。此种方法具有节省时间、可控性等特点,但其效果更多取决于剧本的质量与当事人的领悟。如,有个剧本讲的是一位男生因为受失恋的打击,进而怀疑所有人、怀疑整个世界。通过这个剧本的表演与讨论,可让当事人、参与者和观众体验到这种认知上的极端与偏差,从而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己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避免类似的以偏概全与极端思维。
⒐神奇商店
神奇商店也称作魔术店,是由心理辅导老师或参与者扮演店主,卖各种东西或特质(必须是无形的,在生活中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如快乐、幸福、健康、财富、成功、理想等等。由当事人扮演买主,他们要拿出自己所拥有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交换。例如,用热情换取智慧,用毅力换取成功等。同时他们要说明自己最想要什么东西及其原因,愿拿什么来换,店主可以和买主讨价还价,请当事人思考是否值得去换。通过这个活动,心理辅导老师可以了解当事人的主要困惑、改变的动机;扮演买主的当事人也可借此澄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已有的是什么,有什么优缺点等等。
10.资源回收站
资源回收站是由神奇商店所演变出来的,早期专门针对酒瘾或药瘾患者,后来发现可用于一般团体辅导活动中。资源回收站是一种反向思考,要求进入站中的当事人考虑要放弃哪些特质,或是放弃的同时要求将所放弃的特质转换为新而有用的特质,它可以让当事人思考自己现拥有的特质是否对自己的成长有碍。对一些有游戏瘾、上网瘾等的学生或自我价值感极低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自我宣告,正视自我的缺点,然后让当事人表演拥有新特质后的生活,让他们感到改变没有想像中的可怕与困难,从而降低对未知的恐惧。
11.龙门客栈
此技术是从一传说演变而来的。传说在西域的沙漠中出现了一颗名为“沙漠之星”的宝石,能找到它,就可向“沙漠之星”祈求一个愿望;龙门客栈是前往沙漠的最后一间客栈,所有到西域的人都要到这里补充供给。与魔术店有些相似,心理辅导老师或参与者扮演店主,当事人扮演旅人,店主与旅人进行交谈。其目的是帮助旅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愿望,核心问题不是如何追寻目标,而是思考愿望与旅人的内在价值的关系是什么,对旅人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心理辅导老师或参与者可以问当事人以下问题:你的愿望是什么?这个愿望有什么意义?愿望实现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达成愿望的困难与阻力是什么?找“沙漠之星”要准备什么?如果找不到,什么情况下愿意回头,会带回什么东西,等等。对话交谈的过程可以帮助当事人更了解目标与个人价值间的关系。
12.荒岛幻想技术
荒岛幻想技术是一种想像技术,主要用来了解当事人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特点和问题。心理辅导老师要求当事人作一次幻想活动,想像有一位魔术师告诉他,当他挥动魔棒时,当事人就会出现在一个荒岛上,并将在那儿呆上几个月,并且告诉当事人当他在荒岛上时,世界上的其他事物都暂时停止,时间停止不动,岛上生活供给充足,但没有其他的人。把这些说清楚后,让当事人作出选择,是愿意独自呆在岛上几个月,还是愿意有另一个人一起呆在岛上?然后让当事人出现在岛上,之后的情景就由当事人自由发挥想像,描述他在岛上的生活。通过对当事人想像情况的分析,辅导老师能够了解当事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互动技能、人际反应特点等等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Richard S. Sharf著,胡佩诚等译.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黄辛隐,戴克明,陶新华.校园心理剧研究.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易法建.心理医生.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4)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5)莫雷.角色扮演技术在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000⑼
(6)沈之菲.角色扮演在班级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心理辅导,2001⑺
(7)杨明磊.神奇商店、资源回收站、龙门客栈:三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应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⑾
(作者系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专业硕士)
编辑/于洪 (邢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