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4期
编号:13198645
运用心理学原理 优化教师管理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4期
     摘要:作为校领导,应该如何与教师沟通?如何理解教师?如何凝聚教师?……本文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上述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教师管理

    就学校的外部环境而言,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教师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一些设施优良的民办和公办学校往往以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招揽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就学校的内部环境而言,教师在任职任课、学生分班、工作评价、绩勤考核、劳动报酬、先进评比、职务评聘等诸方面都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从而会产生比较多的内心冲突和情绪困扰。这不但有损于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人心思动、人心思走”的现象。这样学校管理就面临着一个“怎样留住教师、用好教师”的问题。那么,应以什么策略来应对这一现实问题的挑战?笔者以为“运用心理学原理,优化教师管理”不失为一条有效方略。

    一、 应用沟通原理走近教师

    心理沟通可以促进相互了解、相互认识,有利于达成相互理解和相互谅解,有利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增进感情,在改善和增进人际关系中有着独特的功效。要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把学校领导当成是贴心人,心理沟通则是首选的良方。

    ⒈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口头沟通是最简便易行的沟通方式。平时多与教师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声音,为教师解除一些心理上的困惑,这样教师的委屈、不平、冲突、困扰往往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教师对领导的不理解、误解、怨言、隔膜等等也能及时得到消除,这样无疑能起到密切干群关系的作用。

    书面沟通可以作为心理沟通的补充方式。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口头沟通的效果并不好,情绪激动时还可能会激化矛盾。而书面沟通有许多独到的优点,如可以充分地交流思想,可以保持相对冷静的态度,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等。具体地说,可以设立校长信箱,收到教师来信可由相关的校级领导来处理:或给予书面回复,或当面会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