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4期
编号:13198628
给孩子以信心给家长以尊重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4期
     输入“家长会”三字在goolge上一搜,竟有数千万条网页,标题充斥着“家长会,能否远离语言暴力”、“家长会能否阴转晴”等字眼。《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29日登载了一篇题为《家长会究竟谁的教育理念有问题》一文,开头说“家长会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连接点,一直备受关注。但现实中的家长会常常演变成‘批评会’、‘告状会’、‘羞辱会’,以至于老师牢骚满腹,家长不愿参加。那么,‘病根’究竟在哪里?”

    还有一组调查数字:北京一所学校对328名不同年级学生做的问卷调查显示,36.3%的学生听说要开家长会心情紧张,11.3%的学生不愿父母参加家长会;家长会后,11%的学生与教师关系变得紧张,20.1%的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30.5%的学生受到严肃批评并被限制活动。从这些资料中我们也应看到一个事实——社会在关注家长会,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改革。这样费力落埋怨的事需要我们集体反思。其实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也害怕开家长会,每次家长会来临时教师们也多多少少有点儿焦虑,批评重了怕家长不高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一味地表扬又不能客观地解决问题。家长恐惧,教师害怕,学生不欢迎,那么,我们的家长会岂不成了教师、家长、学生的“恐惧节”吗?它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家长会无疑是有意义的,就算是恐惧家长会、埋怨家长会的家长也不能否认,否则他们也不会放下自己的工作百忙之中抽空前来参加了。那么,家长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作为教师,通过家长会我们可以观察、了解孩子的父母,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各种表现。家长也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成绩、各方面的发展等等。

    家长会也是巩固学校教育成果的方法。通过家长会,家长与学校同心协力营造和谐的氛围,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

    家长会更是教师传播教育智慧、了解孩子的个性背景、因材施教的重要平台。我最崇拜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便是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这个舞台将自己的教育智慧传播出去,从而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家长,也使自己成为了伟大的教育实践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7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