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7期
编号:13198501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7期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做到: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既要体现学科教学中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又要突出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发掘方法。

    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各科的教学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利用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自觉、积极地履行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

    教育目标又称教学目的,是指教师打算通过教学引起的学生心智和行为的变化。教育目标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多维性和层次性的完整的体系。一门学科的教育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这一体系由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单元、各章节的具体目标构成。各个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是为总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体系还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教育目标由三个维度构成:其一是认知领域的目标,由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及智力发展诸目标构成;第二个维度是情意领域的目标,由兴趣、态度价值观、判断力、适应性的发展等目标构成;第三个维度是技能活动领域的目标,由动作技能诸目标构成。每一个维度的教育目标,又由低到高分为若干层次,低层次的目标是掌握高层次目标的基础,高层次目标则是低层次目标的进一步深化。新的课程标准把教育目标表述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有自己的教育目标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