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9期
编号:13198429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对策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9期
     摘要:本文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专业定位模糊及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的对策,以促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问题中的一个部分,它是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而出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是其工作性质的要求,是社会职业专业化背景的需要,也是提高其社会地位的需要,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将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过渡。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我国政府积极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健康、规范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例如,为了贯彻第三次全教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推动和指导各地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于1999年8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要求参加过培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取得证书后,还应获取由专业机构颁发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资格证书。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政策法规的规定过于空泛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