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7年第9期
编号:13198422
关注中学生情境式“同性恋”现象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9期
     镜头一:校园里,阳光下,一对女中学生手挽手、肩并肩有说有笑,亲密无间。

    镜头二:林荫间,月光下,一对男中学生默默相视,拥抱、接吻、情不自禁。

    镜头三:咨询室,灯光下,某男中学生泪流满面,痛不欲生,只因自己的“同志”情感他移,又和另一男生好上了……

    这绝不是影视作品中的一幕幕,它就真实地发生在当今某些中学校园里,客观地存在于某些中学生人群中。老师和家长面对镜头一,一定会坦然视之,认为很正常;如果再让他们面对镜头二、镜头三,他们一定会十分惊诧:现在的中学生怎么了?“早恋”问题、“网络成瘾”问题还在令人心力交瘁,怎么又冒出了“同性恋”现象?中学生中同性间交往本属于正常的现象,为何有些会演变成异常的“同性恋”倾向或行为?笔者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国家心理咨询师,近些年来通过个案调查、访谈和心理咨询辅导等方式,对这一现象给予了积极关注,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分析原因

    中学生情境式“同性恋”现象是指针对于中学校园这一特定情境,中学生选择同性作为彼此爱恋依托对象的倾向和行为。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需要从中学生所处的身心发育阶段、所置身的社会环境、所达到的思想认识水平去分析、去探究。笔者认为:这既与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心理社会因素制约。

    1.生理因素

    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阶段,“性早熟”现象普遍存在,朦朦胧胧的性意识促使他们想通过各种途径来尝试和体验,然而过多的信息特别是头脑中所接触的不良信息的刺激,往往会使他们通过不健康手段去寻求性满足。同性间关系亲密的伙伴,自然很容易成为彼此体验性感觉的对象。加之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忙于工作,与子女相处时间有限,这就为中学生同性交往中的“同性恋”倾向提供了转化为实质行为的时空条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40 字符